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材料一: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催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互相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互相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刘宗续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四: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
——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如下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北宋)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众。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社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在“要闹去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
——朱绍侯 齐涛 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