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4-05-28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下·大武口期中)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 (2024八下·赤坎期末) 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一一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天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3. (2024八下·定州期末) 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文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受访的市民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是指( )
    A . 推翻了封建帝制 B . 实现了民族独立 C . 实现了全境解放 D . 完成了统一大业
  • 4. (2024七下·龙口期末) “它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是指(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和平解放西藏 C . 西藏民主改革 D . 青藏公路通车
  • 5. (2024八下·富顺月考) 毛泽东在国务会议上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表明我国参战的目的是(   )
    A . 打击美国霸权 B . 保家卫国 C . 维护朝鲜独立 D . 民族解放
  • 6. (2024八下·扎兰屯期末) 抗美援朝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该评价认为抗美援朝(   )
    A .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D . 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 7. (2024八下·防城期中)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 . 意义 B . 过程 C . 背景 D . 性质
  • 8. (2024八下·南明期末) “发展生产的人为障碍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2 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佐证( )
    A . 土地改革的成效性 B . 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C . 工业建设的迫切性 D .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9.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右图是某班制作的“历史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A . 民族政策 B . 法治建设 C . 制度创新 D . 祖国统一
  • 10. (2024九上·南宁开学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 .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11. (2024八下·浮梁期末) 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4九上·江油开学考)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
    A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 .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 .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13. (2024八下·茅箭期中)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部分分币样币。该图的主题体现了(   )

    A . “一五”计划已经取得成就巨大 B . 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 C . 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 D . 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
  • 14.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图名称应为(    )

    A . 中国农民与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数量统计图 B . 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统计图 C . 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统计图 D . 中国外资企业产值与内资企业产值统计图
  • 15.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   )
    A .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 . 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C . 土地改革提前完成 D . 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16.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明确指出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为此,党和政府(   )
    A .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C .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17.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图表是中国1953年到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实施 B . 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C . 农业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18.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同仁堂”是我国百年老字号,1954年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接受了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实行的创新举措是(   )
    A . 直接没收 B . 走合作化道路 C . 国家参股 D . 赎买政策
  • 19.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1956年,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位资本家描述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一五”计划 C . 公私合营 D . 农业合作化运动
  • 20. (2024八下·单县期末)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21. (2023八下·麻章期末)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22.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该民谣与下列选项中的口号反映了同一历史事件的是(   )
    A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 .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 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 23. (2024八下·五莲期末) 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
    A .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 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24. (2024八下·商南期末)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 . 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 . 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 . 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 25.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B . 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 . 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D . 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 26. (2024八下·乐平期末)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____”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____”应是(   )
    A . 美帝国主义侵略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 D . 文化大革命
  • 27.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在艰难发展中仍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 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D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 28.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 “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亟待突破 B . 人民思想得到解放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29.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以上述表述相符合的是(   )
    A . 多快好省 B . 阶级斗争 C . 祖国统一 D . 伟大转折
  • 30.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 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 C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 .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人民思想
二、综合题
  • 31.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节日庆典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等核心元素构成了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  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志愿军保卫祖国,奔赴战场

    全国人民积极支援前线

    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待命

    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并肩作战

    1. (1) 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国家形象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简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4. (4) 上述材料和问题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 32. (2024八下·石家庄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探索大事记

    1953年6月

    制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条件

    1956年底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确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材料二  中国是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但它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大众成了国家的主人,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长期蕴藏着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出来,这是无穷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提出正确的奋斗目标,并且有着强大的动员和整合能力,能够把全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成几件前人无法做到的大事;经过前三年的准备,遭长期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政治上已经形成统一而稳定的局面,这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必需的环境;当时也得到苏联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有许多技术专家来到中国参加建设工作。没有这些条件,要在如此落后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建设是难以做到的。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以上材料均选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通过哪些方式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 (2) 据材料二、归纳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大规模经济建设成功产生的国内影响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次重大会议?这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4. (4)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