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pM=-1gc(M),c(M代表c(A2+)、c(B2+)或;Ksp[A(OH)2]>Ksp[B(OH)2];当被沉淀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则忽略不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I.制备少量Cu(NH3)4SO4·H2O晶体:
假设一:只有(NH4)2SO4
假设二:只有Cu(NH3)4SO4·H2O
假设三:(NH4)2SO4和Cu(NH3)4SO4·H2O两种成分都有
已知产物晶体为蓝色,则无需实验即可排除。(填“假设一”、“假设二”、“假设三”)
检验该晶体中阴离子的方法:。
加入试剂 | 水 | 稀硫酸 | 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
现象 | 深蓝色稍变浅 | 溶液颜色变成浅蓝色且与同浓度硫酸铜颜色相当 | 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
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加入稀硫酸后出现的现象的原因。请补充完整加入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
精确称取mg晶体,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VmL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并用蒸馏水冲洗导管内壁,用V1mLc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完全吸收。取下接收瓶,用c2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溶液。
通入水蒸气的目的是,样品中N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最终通过N的质量分数确定了样品的成分。
已知:碱性条件下,Co2+会转变为Co(OH)2沉淀。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将废渣粉碎以提高酸浸效率
B.“除铝”时,应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C.可选择CCl4作为萃取剂
D.往萃取后的有机层中加水可获得ZnSO4溶液
②若萃取操作是在实验室完成,请选择合适的编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有的操作可重复使用),完成萃取实验(假设只放气一次)。
倒入溶液和萃取剂→→→→→f→→→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c→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a.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b.塞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c.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d打开分液漏斗旋塞;e.倒转分液漏斗振摇;
f.将分液漏斗放在铁圈上静置;g.手持分液漏斗静置。
物质 | H2S(g) | S(s) | H2(g) |
燃烧热H/(kJmol-1) | -562.0 | -296.8 | -285.8 |
①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985℃时该反应在tmin时达到平衡,则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随着H2S分解温度的升高,曲线b逐渐向曲线a靠近,其原因是。
③若在一容积可变容器中充入1molH2S进行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为20%,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欲将H2S的平衡转化率提升至50%,需向反应器中充入molAr作为稀释气。
I.
Ⅱ.
使氯苯和硫化氢按一定的比例进入反应器,定时测定由反应器尾端出来的混合气中各产物的量,得到单程收率(原料一次性通过反应器反应后得到的产品与原料总投入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活化能较大的是反应(填“I”或“Ⅱ”)。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500℃~540℃反应1已经达到平衡
B.590℃以上,随温度升高,反应1平衡逆向移动
C.590℃以上,随温度升高,反应I消耗H2S减少
D.645℃,反应I、Ⅱ速率相等
①基态Cu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②电解熔融的CoCl2或CoO都能制备金属钴。CoCl2的熔点(735℃)低于CoO的熔点(1935℃)的原因是。
①化合物I中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固体I中存在的作用力除共价键外,还有。1mol I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②化合物Ⅱ分子中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③配合物Ⅲ中,配体一氧化碳的配位原子为,写出一个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
①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②已知原子半径: , r(Al)=143pm,则该晶胞中Cu原子之间的最短核间距为pm。
①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②与J含有相同官能团,官能团直接与苯环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