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23-2024学年七年...

更新时间:2024-06-12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 1.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 , 远离自私狭隘,经典书籍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读经典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或静秘,或热烈,或粗犷,让我们以满腔热忱投入到经典阅读中,成为一名称职的新时代中学生。

    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 2.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ù)    友(zhì)      红(yān)     气冲牛(dǒu) B . 然(hè)        荒(miù)      气(fèn)     兀穷年(wù) C . (sòu)       轻(jié)       滑(jì)       为人知(xiǎn) D . 越(zhuó)      澎(bài)       猎(shè)     深痛绝(wù)
  • 3. (2024八下·武威期末)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澎湃 字帖 骨碌 浩浩荡荡 B . 蜷起 灌输 惊皇 一泄千里 C . 屏障 篱笆 呜咽 遥遥晃晃 D . 缠饶 搀扶 耻辱 纵身一跃
  • 4.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B . 春晚节目《扶不扶》令人忍俊不禁 , 同时又发人深省。 C . 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D .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5.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 . 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B . 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C .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 . 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 6.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呐喊》等。 B .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叙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传奇故事。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 .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D .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 7.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 . 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 . 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 . 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 D . 您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 8.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
    2. (2) 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 (3) 《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 
    4. (4) 《孙权劝学》中孙权教吕蒙读书的方法, 
    5. (5) 《孙权劝学》从侧面写出吕蒙读书成效的句子,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 9.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综合性学习

    子曰:“见贤思齐焉。”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崇敬的明星,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参加以“我也谈追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这些明星人物:为我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走近他们,我们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2. (2)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景仰和崇拜的明星。请仿照下面的例子,谈一谈你崇拜的明星及崇拜的理由。(不少于50字)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去,将水稻产量由过去的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三、古诗文阅读理解。(17分)
  • 10.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请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古义:今义:

      ②见往事

      古义:今义:

    2.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3) 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
    4. (4) 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吕蒙:
    5. (5)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23分)
  • 11.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1) ①②两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2. (2) 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8个字)
    3. (3) 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 12.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阅读理解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⑦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⑧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 (1) 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
    2. (2) 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之情的内容。

      看花草——讲故事——绘故土——

    3. (3) 第②段末尾“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流泪的原因。
    4. (4) 第④段中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5. (5) 第⑦段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五、作文(30 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