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湖外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9-26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含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3八上·罗湖期中)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开幕。下列各种比赛用球的直径最接近的是
    A . 排球 B . 足球 C . 网球 D . 篮球
  • 2. (2023八上·罗湖期中) 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 . 18cm=18×0.01m=0.18m B . 12nm=12×106m=1.2×105m C . 30min=30×100s=3000s D . 5h=5×60s=300s
  • 3. (2023八上·罗湖期中) 下面有关误差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 .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 . 选用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 4. (2023八上·罗湖期中) 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若认为坐在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B . 轻舟 C . 山上的树木 D . 水中的石头
  • 5. (2023八上·宝安期中)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题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

    A . B . C . D .
  • 6. (2023八上·罗湖期中) 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 . 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 C .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D . 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
  • 7. (2023八上·罗湖期中) 我国百米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的成绩闯入田径男子100米决赛,打破亚洲纪录。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奔跑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苏炳添是静止的 B . 最终评定苏炳添跑得快,是利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C . 苏炳添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0.17m/s D . 在奔跑过程中,苏炳添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 8. (2023八上·罗湖期中)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 只要有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 9. (2024八上·德惠月考) 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记载“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  )
    A . B . C . D .
  • 10. (2023八上·罗湖期中) 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 . 空气可以传声 C . 固体可以传声 D . 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
  • 11. (2023八上·罗湖期中)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次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飞船的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 B . 航天员在授课期间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D . 地球上的学生所听到的航天员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 12. (2023八上·高要期中)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如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 . 如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 . 如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 . 如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 13.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分别指(  )
    A . 声音的音调 B . 声音的响度 C . 声音的音色 D . 振动的快慢
  • 14.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图中甲、乙、丙分别为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关于波形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通过比较波形图的高低可比较声音的音调 B . 通过比较波形图的疏密程度可比较声音的音色 C . 通过比较波形图的形状可比较声音的响度 D . 比较甲、乙、丙可知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相同
  • 15.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在教室中听课的学生,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  )
    A . 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 . 教室的空间太小,不能产生回声 C . 回声太小,人耳听不到 D . 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不能区分
  • 16.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如图,用小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该实验现象能说明(  )

    A .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 . 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 C . 声音能传递能量 D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 17.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呐发出的次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B . 医院利用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 C .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D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 18. (2023八上·罗湖期中) 2023年3月3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爱耳日”,我们应提升爱耳、护耳意识,降低噪声影响,图中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    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B .    在学校周围植树 C .    摩托车安装消音器 D .    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 19.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噪声污染防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55dB反映的是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频率
  • 20.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处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甲、乙两处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  )

    位置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

    50

    2000

    100

    500

    A . 甲处声音的音调低于乙处声音的音调 B . 从环保角度来说,甲处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C . 监测器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人耳不做保护时,可以待在甲处,但不能待在乙处
  • 21. (2023八上·罗湖期中) 下列对温度的描述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15℃ B . 0℃的冰和0℃的水一样冷 C .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是39℃ D .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 22. (2023八上·罗湖期中) 某粗心的护士给一高烧的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那么这位病人的体温是(  )
    A . 一定是39.5℃ B . 可能高于39.5℃ C . 一定高于39.5℃ D . 可能是39.5℃
  • 23. (2023八上·罗湖期中) 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 玻璃、沥青、海波 B . 食盐、松香、蜡 C . 海波、冰、铁 D . 松香、玻璃、蜡
  • 24. (2023八上·罗湖期中) 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 . 在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B . 在0至5min物质处固液共存状态 C .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点是40℃ D .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 25.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如图,在一个大容器中装有水,同时在水里放了一根试管,试管中也装有水,在用酒精灯给大容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则小试管中的水(  )

    A . 温度能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 . 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 . 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 26. (2024九下·汉川模拟) 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冰雪消融
    B .    露珠形成 C .    滴水成冰 D .    雾凇结成
  • 27. (2024九下·韶关模拟) 《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 .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B . 提高湿纸的温度 C . 加大湿纸的表面积 D .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28. (2023八上·罗湖期中)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 . 天气炎热的夏天,往地上洒水,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利用了水汽化吸热 D .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 29.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114℃,沸点约184 ℃)(  )
    A . 熔化和凝固 B . 汽化和液化 C . 升华和凝华 D . 熔化和凝华
  • 30.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将某固态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从c点到d点温度不变,是因为没有继续加热 B . 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 .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 . 该物质是非晶体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 31.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m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如图丙所示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其示数为℃。

  • 32.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B点为斜面AC的中点。

    (1)该实验原理是

    (2)为方便计时,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滑下,至斜面底端C点停止。实验中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那么v1v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A.B.C.D.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 ,平均速度偏 。(均选填“大”或“小”)

  • 33.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是℃;

    (2)根据表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t/℃

    89

    91

    93

    95


    99

    99

    99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4)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刚拿走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依然在沸腾。小明经过思考后觉得原因是此时铁圈b和石棉网的温度水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

    (5)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应该是如图所示(选填“乙”或“丙”);

    (6)如图丁所示,小明根据自己的记录数据,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小华实验时,仅烧水质量比小明的少,则她画出的图像是(填“a”、“b”或“c”)。

三、计算题(共2小题,第34题7分,第35题8分,共15分)
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 36. (2023八上·罗湖期中)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①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②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③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文中标号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②;③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填序号)。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层及周围的温度急剧 (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产生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项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