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 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 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慢慢晕开;
图 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c两个实验的现象属于现象;
(2)图b和图d两个实验现象相同,证明分子之间存在。
燃料 | 加热前液体温度/℃ | 燃料燃尽时液体温度/℃ |
1 | 15 | 35 |
2 | 15 | 25 |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选填“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若在研究不同燃料热值实验时,录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燃料2的热值是 J/kg。若已知液体a是水,小刚根据记的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再通过燃料的放热公式计算出燃料1和燃料2的值,小红指出他的计算结果是有误的,原因是:;
(2)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他们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实验。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 a、b两种液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求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1)为了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M、N之间应接入图乙中的。(选填导体的代表字母)。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控制相同;
(2)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应用了的实验方法;
(3)实验中,如果接入M、N之间的导体电阻阻值比较接近而无法通过灯泡的亮暗判断电阻大小,你的解决办法是:。
(1)检查时发现有一根连线不对,请你把接错的那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并画线把它改接到正确的位置上(只能改接一根导线,导线不允许交叉);
(2)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 , 记录相应的电流值;然后将10Ω的电阻换成其他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滑片需要向右端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也为U0 , 则小丽换用的是Ω的电阻;
(3)小丽在换用20Ω电阻做实验时,发现该电阻已经损坏,她灵机一动,利用现有的几个电阻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写出小丽的做法:;
(4)小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I-R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小丽实验时U0=V 。根据所示图像,小丽很快得出结论:;
(5)实验过程中,电源电压不变,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并调节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记录每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U和电流表示数I,下列关于I、U、R 和R2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1)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来的热量?
(2) 该汽车发动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 该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温度/℃ | 15 | 25 | 37 | 38 | 40 |
热敏电阻/Ω | 53 | 38 | 20 | 15 | 5 |
(1)当温度为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求电源电压;
(2)当测量者的体温为时,求电路中的电流;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8V时,通过计算判断体温计是否会发出提示声。
《超导体与半导体》
在 2020年10月 14 日,罗彻斯特大学在《自然》发表其研究人员首次在高达15℃的温度下,观察到常温超导现象。但这次研究人员创造的常温超导材料,也存在严重的限制,他们观察到的超导现象,是在 2670亿帕的压强条件下实现的,这是和地心处压强相当的超高压条件。如果把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在发电厂发电、输送电能等方面若能采用超导材料,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如果用超导材料来制造电子元件,由于没有电阻,电流通过电子元件时不会发热,不必考虑散热的问题,元件尺寸可以大大缩小,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二极管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电子元件,有着广泛的应用,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颁发给在蓝色发光二极管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二极管符号为“”,它具有特殊的导电性,当电流从正极流进二极管时,二极管导通,相当于一根导线;而电流从负极流入时,二极管断路,实际上不会有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只是二极管中的一种,与白炽灯泡相比,发光二极管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寿命长、低功耗、低热、高亮度、防水、微型、防震、易调光、光束集中、维护简便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等领域。
(1)超导材料达到一定条件时,其电阻就能降到Ω;当电流通过超导体时,超导体两端电压为V。
(2)在低于-268.8℃的环境中的汞的内能(选填“是”或“不是”)为零。
(3)设想一下,如果“常温常压超导”进入工业化,为了节能,超导材料(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于制造电热水壶,原因是。
(4)小明学习半导体的知识后,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 , 能发光的灯泡是,此时电路为 (选填“串联”或“并联”)电路;现将电源正负极对调再接回原位置,再闭合开关S1 , 此时电路为 (选填“串联”或“并联”)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