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前,萱萱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量程、、单位等信息;
(2)测量时,她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铅笔,零刻线对齐铅笔左端;
(3)读数时,正确的方法是(选填“A”或“B”);测量的结果应为cm;
(4)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缩,则所测结果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萱萱当时脉搏跳动 40次用时为s。
(1)该实验测量原理是;
(2)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3)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4)实验时需采用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进行实验,理由是;
(5)小明发现公路旁每隔一段距离就立着一个标记公里数的里程碑,他想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测量步骤如下:①从某一地点出发,并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②到达某一个里程碑,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1、计时器上的时刻t1;③到达另一个里程碑,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2、计时器上的时刻t2。则自行车在这两个里程碑之间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v=(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1)小明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除此装置中的测量工具外,她们还需准备的测量工具是;
(2)组装甲图器材时,要先确定A处铁圈的位置,目的是(填字母);
A.确保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保证试管在烧杯中的位置合适
C.确保温度计的玻璃泡处于合适的位置
(3)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
(4)小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温度值为℃,海波应处于态;
(5)在确认第5min海波开始熔化后,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海波熔化时特点。
(1)小车从冷水滩到衡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李明珠在衡阳出发地距衡山60km,若车行速度为80km/h,则到达衡山需要多少分钟?
(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2)火箭炮发射后多少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
(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多少?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量温度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3)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
(4)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图乙是小明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表示水沸腾时现象是图;(选填“1”或“2”)
(5)当水温升到88oC时,小明同学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 98 | 99 | 99 | 99 | 99 | 99 |
图丙所示是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由表可知此地的大气压(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探究液化现象:两位同学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继续探究液化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戊(C是温度计)。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少量的水,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现象。
双耳效应
人的双耳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声音到达两耳具有时间差、声级差、方位差和音色差。同学们玩蒙眼捉迷藏时,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原来,当声源发出的复杂声音信号偏向左耳或右耳(即偏离两耳正前后方的中轴线)时,声源到达左右耳的距离存在差异,这将导致到达两耳的声音在声级、时间、方位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微小差异被人耳的听觉所感知,传导给大脑并与存贮在大脑里已有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声音方位的判别,这就是双耳效应。
如图甲所示,在人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
(1)双耳效应可以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信息);
(2)单耳失聪的残障人士仅凭听觉(能/不能)准确地判断声源的位置;
(3)当声源距离很近时,人耳主要是利用(时间/声级)差分辨方位的;
(4)下面不能利用双耳效应来解释的是;
A.远处燃放烟花时,总是先看到烟火,后听到声音
B.闭上双眼也能准确判断出演唱者在舞台上的位置
C.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的定位声源位置
D.立体声耳机的左右两个声道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5)图乙是一个模拟人耳的声音接收装置,在声源缓慢远离接收装置的过程中(始终处在“双耳”的连线上),“双耳”接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值(变大/不变/变小)。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发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提醒,以减小相关区域的灾害损失。
地震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以下。其波长很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轻松穿透大气、海水、土壤、岩石等物质。由于地震波频率很低,周围环境对其吸收非常小,传播几千公里时,衰减仅为万分之几,所以其传播的距离极远,能传到十几万公里以外。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6千米/秒,破坏性最弱。横波传播速度约为3千米/秒,破坏性较强。当横波与纵波相遇叠加后,会激发出面波。横波和面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中传播速度最快就是电磁波了,其速度能达到3×108m/s。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只需要在纵波到达监测点后,通过网络或信息提醒人们做好抵卸横波和面波的准备即可达到地震预警的目的(如图甲)。研究表明,如果提前3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提前10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提前60秒预警,则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
(1)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属于(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选填“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手机使用的5G信号属于(选填“机械波”或“电磁波”);
(2)结合图乙,当地震波传来时,能“听”到地震波的动物是;
(3)如图甲,若震源距监测点60km,距离受灾群众90km,地震发生后,地震局在秒后能接收到纵波信号。收到信号后,地震局立即发出预警,忽略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受灾群众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供做应急准备的时间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