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天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6-07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简答题
  • 16. (2024八下·余杭期中)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2. (2)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 17.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右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 (1) 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2. (2)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18.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发光二极管只允许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图所示,将两只二极管与线圈连成并联电路,并将两只二极管的正负极接成相反情形。使磁铁在线圈中左右移动,此时会看见两只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

    1. (1) 该装置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2. (2) 有同学认为用一只二极管也可以,为什么要用两只呢?我们可以这样说服他:实验中要用两只二极管,是因为可以方便地研究的关系。
  • 19. (2024八下·苍南期末)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如图甲。单匝线圈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也符合安培定则,如图乙,则小磁针右侧是极 ( 填“N” 或 “S”) 。 把两个线圈A 和 B 挂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绝缘杆 MN上,如图丙,当两线圈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时, A、B 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 (1) 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的元素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 (2) 科学家宣布,现已人工合成了第135号元素,则此元素的质子数为
    3. (3) 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
    4. (4)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

      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____ ( 填 字 母 ) 。

      A . C和Ne B . Be 和 Mg C . Al 和 Si D . F 和 Cl
  • 21. (2024八下·余杭期中) 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不同。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
      A . 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 B . 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 C . C-14 原子比 C-12 原子的质量大
  • 22. (2024八下·余杭期中) 测电笔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接触的是火线。在图甲中正确 的使用方法是 (填 “A” 或 “B”) 。 图乙所示的是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 傅在检查电路的过程中发现:闭合开关 S1 和 S2 ,  只 有L1 发光,用测电笔测 a 、b 、c 、d 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 点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填“ab 间断路”“cd间断路”或“L2 断路”)。 

三、实验探究题
  • 23. (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为探究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小明连接了图所示的电路。

    1. (1) 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的。
    2. (2) 接通电源,依次闭合各小灯泡支路的开关,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但保险丝不熔断。
    3. (3) 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发现保险丝被熔断了,说明保险丝发生熔断现象可能

      的原因是

  • 24.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如图是课堂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在原来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 闭合开关,小磁针发生了转动。某同学看了实验后想到:小磁针转动肯定是因为受到力的

    作用。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呢?他做了如下几种猜想:

    ①可能是风吹;

    ②可能是小磁针旁磁铁的吸引;

    ③还可能是直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了磁场。

    1. (1) 该同学得出“小磁针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结论,其依据是
    2. (2) 为了使实验有明显现象,直导线应 放置 (填“南北”或“东西”)。
    3. (3) 用烧杯将小磁针罩住是为了验证猜想 ( 填 序 号 ) 。
    4. (4) 为了验证是“直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小磁针转动”这一事实,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
  • 25. (2024八下·余杭期中) 断路器因方便、安全,被广泛使用。
    1. (1) 图示为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图,当电流过大时,它的工作顺序是 ____ ( 填字母 ) 。

      ① 簧锁装置脱开;②接触点断开;

      ③ 电流过大,双金属片发热就多;④双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

      A . ③④②① B . ③④①②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②④①
    2. (2) 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膨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

      实验序号

      材料

      升高的温度(℃)

      原长(m)

      伸 长 量 ( mm )

      1

      黄铜

      10

      1.00000

      0.19

      2

      黄铜

      10

      2.00000

      0.38

      3

      康铜

      10

      1.00000

      0.15

      4

      康铜

      30

      1.00000

      0.65

      5

      10

      2.00000

      0.46

      6

      30

      1.00000

      0.69

      ①从3、4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有关 。

      ② 如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铜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使电路断开,根据上面的实验记录确定双金属片上下层的材料分别是(填“黄铜和康铜”或“康铜和黄铜”)。

  • 26.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中:

     

    1. (1) 应 在 从 M 、N 之间接入(填“小量程电流表”“电源”或“灯泡”),装置中的导体棒应选用轻质的(填“铁棒”或“铝棒”)。
    2. (2) 如图乙中,磁体间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都是从磁体N 极 水 平 指 向S 极,且线圈所处的 空间磁场强弱是恒定不变的,通电后ab 段 和cd 段受到的两个力,这两个力 ( 填 “是”或“不是”) 一对平衡力。
    3. (3) 要使图乙中的线圈持续转动,应在其外部加装,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 27.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学习了电磁铁,小明想:“电磁铁两极磁性强弱是否相同呢?”如图是他探究该猜想的装置图。

    1. (1) 通电后,电磁铁A 端是极。
    2. (2)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保持滑片P 的位置不变,,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 (3) 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初步可得出的结论是
  • 28.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中,用导线将金属棒、开关、灵敏电流计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若不论如何移动金属棒都未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那 么你认为首先应该关注的器材是
    2. (2) 在实验中,小金发现电流计指针摆动的角度有时会不同。于是,他想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思考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猜想2: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3:与磁场的强弱有关。

      ① 如图,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金使金属棒以3.0c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假 定运动区域的磁场强弱相同),读出电流计的示数为6mA 。然后,将磁体上下颠倒,使金 属棒仍以3.0c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发现电流计的示数仍为6mA。这说明猜想1

       (填“正确”或“错误”)的。

      ② 在验证猜想2时,在同一磁体中使金属棒以不同的速度大小水平匀速向右运动,读出电 流计测出的数值,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速度v/cms1

      1.0

      1.5

      3.0

      3.5

      4.0

      感应电流I/mA

      2

      3

      6

      7

      8.

      由表格能得到的结论是

四、解 答 题
  • 29. (2024八下·余杭期中) 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原子结构模型如图,相关信息如表,试回答;

    1. (1) 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 ”表示的粒子是
    2. (2) 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 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3. (3) 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D2O, 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

      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kg。

  • 30.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光敏电阻为居民楼门口设计的一种智能照明电路。灯L 天暗时自动发光,天亮时自动熄灭,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 为定值电阻。R2 为光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1. (1) 受控电路中导线α端应连接照明电路的(填“火线”或“零线”)。
    2. (2) 请说明智能照明灯天暗时自动发光的工作原理。 
  • 31. (2024八下·余杭期中)  蔗糖是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易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其化学式为
    1. (1) 从物质的分类看,蔗糖溶液属于(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若使蔗糖中氧元素的质量与36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蔗糖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 (4) 蔗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____ (填字母)。
      A . 2% B . 5% C . 7% D . 14%
  • 32. (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为实现自动控制,小明同学利用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制作了具有延时加热、保温、消毒等功能的恒温调奶器,其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中,电压U1=3V, 定值电阻 ,  热敏电阻R 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工作电路中,电压 U=220V,。已知水温达到80℃时衔铁会跳起。

    1. (1) 电磁铁的优点是(说出一项即可)。
    2. (2) 求衔铁刚跳起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3. (3) 如果想升高水被加热的最高温度,可以的阻值或者电源的电压。 ( 均

      填“增大”或“减小”)

  • 33. (2024八下·余杭期中) 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

    材料二:1811年,阿伏加德罗引入新的概念——分子,提出了分子学说。对于化合物而言,分子相当于道尔顿所谓的“复杂原子”;对于单质而言,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原子。

    1. (1) 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格部分:

      物质

      甲烷

      氯气

      五氧化二磷

      氦气

      构成物质的微粒 (写微粒符号)

      CH4

      Cl2

      P2O5

    2. (2) 表中微粒中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是(写化学式)。
    3. (3) 五氧化二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 (4) 你同意材料一中加点文字部分的观点吗?答:(填“同意”或“不同意”),请选用(1)表中的物质说明理由:
    5. (5) 从原子论的创立到分子学说的提出,谈谈你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何感想
  • 34. (2024八下·余杭期中) 小明同学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后,仔细观察了家里电水壶的三脚插头(如图)。

    1. (1) 他发现脚E 比其他两脚稍长一些,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
    2. (2) 小明爸爸将电水壶的三脚插头铜片E 拆除,以便能在墙上的两孔插座上使用,这种做法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 35. (2024八下·余杭期中)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

    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

    1. (1) 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他推测的依据是

    2. (2)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a 粒子散射实验 (图1),实验现象如图2。

      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填字母)。

      A . 原子核带正电 B . 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C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 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3. (3) 1919年,卢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
    4.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 . 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 .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 .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