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思想政治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1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重庆市模拟)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党章为根本依据,总结新时代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健全了巡视工作体制机制、责任体系。由此可见,该《条例》(    )

    ①实质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理论总结

    ②有利于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③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系统的制度保障

    ④在修订过程中坚持了“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4·重庆市模拟) 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愈发凸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该论断(    )

      ①是对我国积极参与完善国际规则体系的生动写照

      ②说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有利于延缓世界大变局演进

      ③以联言判断形式明确了加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④彰显了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关于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坚定法治自信。”下列与此要求最相符的是(    )
      A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人民做忠实的法治崇尚者 B . 积极阐释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念,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C . 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D . 深化涉外法治建设国际交流,大胆学习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
  • 3. (2024·重庆市模拟) 清明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充满深意的文化符号,它让我们在纪念过去的同时,也能思考未来,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能创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清明节到底如何表达节日祝福?有人认为在祭祀先人、哀悼逝者的节日里,互祝“快乐”不妥,应该互道“安康”。其实,作为重要节气的清明,糅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特征,不只有哀悼与悲伤,踏青、郊游、赏春光,也是其固有传统。清明可以“安康”,也可以“快乐”!这说明(    )

      ①在历史发展中,节日可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对同一事物,人们可以形成不同的正确认识

      ③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

      ④情感表达是思维问题,不必在乎其表达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2024年4月3日凌晨5时,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2000余名师生,迎着黎明从市区出发,徒步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用时16小时徒步54公里,翻山越岭,缅怀先烈,接受洗礼,无一人中途放弃。这项始于1995年的清明徒步活动,29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这类活动有利于学生(    )

      ①坚定崇高信仰,激发奋进力量

      ②磨练意志品质,应对人生挑战

      ③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

      ④牢记初心使命,做好先锋模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4·重庆市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从逻辑与思维角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开展调查研究与获得正确认识之间是充要条件的关系 B . 开展了调查研究就能够形成科学意见、作出正确决策 C . 要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就必须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 D . 如果不能作出科学判断和决策就是因为没有调查研究
  • 5. (2024·重庆市模拟)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其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①按常住地统计: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994元,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75元,实际增长9.2%。

    ②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9.8%。其中城镇28.8%、农村32.4%。

    ③联合国对世界各国生活水平划分为: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材料表明,我国2023年(    )

    ①居民消费构成多元,城乡消费协调增长

    ②人民生活整体富足,共富基础更加稳固

    ③经济增长动力显现,国际国内协同拉动

    ④共享发展领跑世界,国强民富基本实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4·重庆市模拟) 如下图所示,劳动供给受“工作一收入”和“闲暇”因素影响:当收入水平较低时,劳动者对“工作一收入”的评价高于“闲暇”,愿用减少“闲暇”替换更多“工作一收入”;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劳动者对“闲暇”评价高于“工作一收入”,更愿意减少“工作一收入”而增加“闲暇”。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①闲暇的时间越长其效用水平越高,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的闲暇时间

    ②工资水平越高人们工作意愿就越弱,要控制社会工资水平的提高

    ③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合理增配从业者闲暇时间可提高工作效率

    ④收入水平较低时,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可有效刺激劳动供给的增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4·重庆市模拟) 美国财长耶伦在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向你提供廉价商品,你应该感谢它,买它的商品,然后把你的廉价商品卖出去。”但在近期访华时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她又说:“当全球市场被‘人为廉价’的中国产品占领时,美国和其他外国企业的生存就成了问题。”耶伦前后“变脸”的言论,是基于(    )

    ①不懂得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违反了矛盾律

    ②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相机变换话术

    ③不遵循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违反了同一律

    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能,抹黑中国产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4高一下·绵竹月考) 2024年4月2日至4日,由四川省政协、重庆市政协指导,四川都江堰、乐山、眉山、资阳和重庆江津、南川、大足、武隆等川渝八市区政协“携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第四次专题协商活动在都江堰市举行。川渝两省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分别回应委员建议、介绍提案办理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川渝八市区政协负责人分别介绍各地在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取得的积极成效。这有利于(    )

    ①创新政协职能,增强共推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的政治自觉

    ②落实协商监督,携手助推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的有序进行

    ③提升合作能级,领导两省市文旅部门更好发挥协同作用

    ④搭建协商平台,凝聚川渝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共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4·重庆市模拟) Z世代是一个关于人群划分的概念,意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等。他们一出生就与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等无缝对接。时代赋予Z世代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他们也将谱写下一个时代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材料蕴含的信息有(    )
      A . 同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B . 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C . 一代人的精神特质决定其时代使命 D . 人是社会的产物并受社会环境制约
    2. (2) 我国Z世代出生成长于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充分享受了国民经济增长红利,表现出强大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从大白兔、云南白药等备受欢迎,到百雀羚、回力鞋等国货翻红,每一轮“国货潮”的来临,都有Z世代的助力。上述信息可支撑的结论是(    )

      ①经济发展状况支配着人的认知与行为

      ②一定文化能给予一定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Z世代”是中国新消费主导力量

      ④“国货”更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3) Z世代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幼被爱包围,却又充满孤独感;既是老师家长眼里俯首帖耳的“乖乖娃”,也是网络论坛上活跃激进的“意见领袖”;不乏知识丰富、思想独立、洞彻社会的佼佼者,也有“丧文化”的传播者……未来正待Z世代去开启。据此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①要创造条件让Z世代成为“乖乖娃”,防止成为“意见领袖”

      ②Z世代要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还需要不断砥砺自我

      ③任何事物都有优点缺点,看待Z世代要坚持一分为二观点

      ④要准确认识Z世代,需要综合考察其过去、现在及未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4·重庆市模拟) 李某驾车将醉酒过马路的行人王某撞伤,伤者经过一年治疗无效后去世。关于该案,有网友和律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说:死者醉酒后被撞伤,与他一起喝过酒的人难道不承担责任吗?

    律师说:本案要看死者是否不当饮酒、同饮者是否不当劝酒、李某驾车是否合规。

    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若同饮者劝阻了且李某驾车合规,则死者应该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②若死者不当饮酒、同饮者不当劝酒,则李某仅承担事故部分责任

    ③李某在承担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后,可以再向共饮者进行追偿

    ④若共饮者确实不当劝酒,则死者家属可要求其承担一定侵权责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2024·重庆市模拟)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是一条连接渝北区石船镇和市区的地铁线路。自2022年6月开通以来,沿线菜农、果农搭乘4号线到城郊场镇、城区市场卖菜。4号线成了百姓盛赞的“背篓专线”,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为解决渝北区两江大道北延伸段沿线石龙、青杠等7个村群众“乘车难、卖菜难”问题,区政府规划将在今年6月底前加开公交专线,与4号线无缝衔接,打造升级版“背篓专线”,方便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渝北区政府此举(    )

      ①是政府优化公共服务,解决民生问题的体现

      ②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

      ③旨在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亲民政府形象

      ④坚持了人民至上立场,彰显了我国制度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公文包”内有城市上班族的奔头,“菜背篓”里是农村躬耕者的希望。你让我疾行快走奔赴前程,我帮你分担沉重跨过梯坎,“公文包”与“菜背篓”同乘一节车厢,演绎着人间烟火气,相遇于温暖重庆城。这一场景(    )

      ①反映出我国城市与农村由差异走向同一

      ②能让人体味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

      ③体现了重庆独有的文化现象和城市精神

      ④是对伟大团结精神在重庆城的时代演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
  • 12. (2024·重庆市模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 近年来,海南省某县以打造村级公司为抓手,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乡村发展模式,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2021年9月,该县A村成立了自己的村级公司、该公司与周边村庄的村级企业合作,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共同建设了山兰稻种植基地、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并打通了种植、采购、仓储、配送全环节;该公司与县域国企平台公司合作,承接工程建设项目、带动122人次就业,务工收入84万元;村里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互助联合会,把村级公司经营利润的一部分注入联合会,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

    2022年,该县B村成立了自己的村级公司,该公司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转产种植了310亩红毛丹,将公司经营纯利润的10%用于发放工资和奖金,25%用于给村民分红、65%用于公司后续发展和村里的公共事务.

    …………

    通过打造村级公司,该县各村庄整合各类涉农、产业扶持等资金,并吸引一批社会资本进村发展集体产业。

    材料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取得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就,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材料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要求。近年来,北京市某区推进“一村一所”帮扶活动,121家律师事务所帮扶该区330个村,村民有任何法律问题,不用出村就可以找到专业律师.目前,该区有7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推动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黑龙江省推动建制村建立起“四所一庭一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以及人民法庭、综合治理中心)联动调解机制,推进建设“一站式”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湖南省在乡村地区建强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乡村全覆盖,并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13万余人,深入实施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法治惠民实效不断提升。

    1. (1) 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 (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但有人却认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冲突的”,城镇化就是“去农化”,乡村振兴就是突出“三农”,城与乡要争夺资源,二者内在不一致。综合运用矛盾和辩证思维特征的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并说明应如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3. (3) 结合材料二和《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县打造村级公司能够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原因。
    4. (4) 结合材料三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5. (5) 结合材料四和《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所起的作用。
  • 13. (2024·重庆市模拟) 2003年9月,某市居民曹某与社区居委会签订了一份养老协议,双方约定:由居委会定时定员结对子照看关心曾某,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并免费看病诊治,逢年过节给予各类生活补助及慰问生活用品等,直至曾某寿终;曹某现有的动产和不动产在曹某寿终后,产权移交某居委会。协议签订后,居委会按照约定履行了扶养义务。曹某逝世后,曹某的四个子女要求继承遗产,与居委会产生争议。居委会遂将曹某的四个子女吴某等人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确认居委会与曹某签订的协议有效,曹某名下的房屋、股权、现金、存款归某居委会所有,一、二审均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结合材料和《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对该案所作判决的依据,并简述该判决的文化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