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诗文精粹·品读】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材料二 【科技之光·闪耀】
材料三【先贤智慧·汲取】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一
人物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诗人,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 人物B—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材料二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通过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思潮兴起,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一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2条不同的途径。印度产的亚洲棉从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再传到中原地区,时间大概是两汉时期,第二条是从西域出发的西北路,非洲棉经过新疆、河西走廊一带,经过几十年的传播到达中原地区,其时间也大致相同。
——摘编自刘丽《论中国古代棉花的传入与空间布局的变迁》
材料二 棉纺织业的历史沿革
北宋 | 局限于两广和福建 |
南宋 | 向长江、淮河流域扩展 |
宋末元初 | 在长江中下游等地迅速传播,在江南农村成了重要的副业生产 |
元初 | 黄道婆推广先进纺织技术;松江成为我国棉纺织业中心 |
元代中后期 | 棉花已在全国广泛种植,棉布已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 |
材料三 中国第一批近代棉纺织厂的建立,对于抵制削弱洋纱、洋布的倾销,刺激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起到过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早期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具有实力的发展是在欧战期间及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获得大发展。这段时期的发展被史学界称为“黄金时代”,并很快成为民族工业支柱。
——据秦鸿铝《民族资本在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作用》
材料四 从1980年起,棉花生产出现持续大幅度上升的局面,1984年全国棉花总产量达到626万吨,与1978年相比,全国棉花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23.5%的速度发展。1992年,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关于改革棉花流通体制意见,决定在试点省实行棉花供需直接见面,棉花收购和供应价格由国家定价改为由买卖双方协商议价。
——据《花开天下暖,致敬四十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