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湖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1-27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
  • 1. (2023八上·正定期中) 19世纪中期,在广东地区流传着“百姓怕官、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该民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
    A . 各种矛盾的交织 B . 清朝统治的崩溃 C . 自然经济的瓦解 D . 革命思想的传播
  • 2. (2024九下·湖北模拟)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A . 近代史的开端 B . 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 . 近代化的起步 D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 3. (2023九下·南昌月考) 安徽茶叶历史上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然后出海远销,到19世纪40年代后,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后运往世界。安徽茶叶外销线路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 上海的商品经济繁荣 B . 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 C . 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启 D . 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
  • 4. (2024八上·丰城期中)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格兰开厦工厂的资本家兴奋地说:“已为我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厦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它一省的衣料的”。这反映了英国侵略中国的目的是(     )
    A . 侵占中国领土 B . 打开中国市场 C . 掠夺中国衣料 D . 获得经济赔偿
  • 5. (2024八上·龙湖期中) 俄国使臣伊格纳切夫向清政府提出:“将此东方(乌苏里以东)属于我国……如此中国东界,亦可平安。”此侵略要求的实现借助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2024八上·龙湖期中) 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75%来自田赋,而到了清末田赋所占的比重降至35%,造成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赔款大量增加 B . 大片领土丧失 C . 农业全面衰退 D . 经济结构变动
  • 7. (2024八上·龙湖期中) 下面是某班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该剧本比较合适的名称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宗教构梦

    第二幕:战争追梦

    第三幕:政策筑梦

    第四幕:内乱毁梦

    A . 太平风云   空想幻灭 B . 扶清灭洋昙花一现 C . 变法改良救亡图存 D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 8. (2023八上·河间期末)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太平天国运动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 . 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 B .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C .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 改变了社会生活习惯
  • 9. (2024八上·龙湖期中) 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历史教科书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而1933年版教科书则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上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表述反映了( )
    A . 时空观念应该跟随民族立场 B . 史学研究必须揭露历史真相 C . 时局变化能够影响历史评价 D . 社会性质可以决定史观变化
  • 10. (2024九下·三元模拟)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图图示空白处应是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1. (2024八上·东莞期中) 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 . 控制白银外流 B . 筹划制度改革 C . 注重经济发展 D . 重视海防建设
  • 12. (2024八上·龙湖期中) 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 )
    A . 批评了清廷的封闭保守 B . 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C . 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 D . 讽刺了尊孔复古的荒谬
  • 13. (2023八上·唐县期末)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轮船招商局 C . 汉阳铁厂 D . 湖北织布局
  • 14. (2023八上·宝安期中) 随着洋务学堂的兴起,作为美术教育的“图学”受到重视,许多学堂都设有图画课程。如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就开设了“画法”科目,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也设有“船图”、“几何画法”、“焦点透视”等美术课程。这些做法(     )
    A . 重构了国人的审美观念 B . 导致了传统美术的衰亡 C . 便利了西方的文化渗透 D . 适应了工业生产的需要
  • 15. (2024八上·龙湖期中) (他)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他为(这一地区)变成清朝的一个行省并使更多的汉族移民前往定居铺平了道路。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 . 康熙帝 B . 林则徐 C . 左宗棠 D . 刘永福
  • 16. (2024八上·龙湖期中)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 教育落后 B . 国力贫弱 C . 政治腐败 D . 急于求成
  • 17. (2023八上·衡阳期中)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该运动
    A . 改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 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18. (2024八上·龙湖期中) 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表明两人都主张(     )
    A . 维新变法 B . 以夷制夷 C . 推翻帝制 D . 否定孔教
  • 19. (2024·枣阳模拟)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   )
    A . 巩固了内地边防 B .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 加强了东南海防 D . 阻止了列强侵华
  • 20. (2023八上·黄埔期中) 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下面与图二的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

       

    A .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 《北京条约》的签订
  • 21. (2024八上·太湖期末)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如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A . 政治制度的变革 B .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 民族危机的加剧
  • 22. (2024八上·龙湖期中) 观察下图,由此判断“沪局”(     )

    A . 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B . 是最大的民用企业 C . 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 D . 达到了“自强”的目的
  • 23. (2024九下·广水模拟) 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

    A . 武昌起义 B . 二次革命 C . 北伐战争 D . 护国战争
  • 24. (2023八上·广州期中) 一位辛亥革命的亲历者说过:“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恰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他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 . 抵制外国资本入侵 B . 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C . 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D . 促进科学精神传播
  • 25. (2024八上·龙湖期中) 出现右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军阀割据混战 B . 列强武装侵略 C . 清政府的腐败 D . 自然灾害不断
  • 26. (2024八上·龙湖期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根据下列时空坐标所示的历史场景判断,与之相符的主题是(     )

    A . 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进程 B . 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27. (2024九下·夏邑模拟) 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如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 . 辛亥革命的原因 B . 辛亥革命的发展 C . 辛亥革命的胜利 D . 北伐战争的进程
  • 28. (2024八上·龙湖期中) 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护国战争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二次革命
  • 29. (2024九下·呼伦贝尔模拟) 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样是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与日本签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北洋政府拒绝了《巴黎和约》的签订。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 B . 斗争主导力量的差异 C . 列强对华态度的改变 D .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 30. (2024八上·增城期中) 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 . 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 . 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 . 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 .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 31. (2024八上·榕城期末) 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 B . 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 C . 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 D . 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
  • 32. (2024八上·龙湖期中) 1927年,李大钊被捕入狱,面对各种酷刑,他严守党的秘密,写下自述表达了从事革命的初心:“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彰显出李大钊的优秀品质是(       )
    A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B .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C . 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D .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 33. (2024八上·龙湖期中) 以下是1919年中国创办的具有代表性的进步刊物,它反映了当时(     )

    刊名

    主持

    刊行年月

    出版地点

    宗旨(倾向)

    《星期评论》

    戴季陶等

    1919.6

    上海

    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

    《少年中国》

    王光祈

    1919.7

    北京

    社会主义

    《湘江评论》

    毛泽东

    1919.7

    长沙

    宣传新思想

    《建设》

    孙中山

    1919.8

    上海

    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A . 革命刊物成报刊业主流 B . 出现新的探寻救国道路 C . 以俄为师成为社会共识 D . 上海成为中国革命中心
  • 34. (2023八上·云梦期中)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     )
    A . 准备物质条件 B . 奠定思想基础 C . 指明斗争方向 D . 积蓄群众力量
二、综合题(2道题,共32分)
  • 35. (2024八上·龙湖期中) 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起伏跌宕。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更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年,沙俄举行远东特别会议,在低估日本实力和野心的情况下,决定全力支持日本,即旨在利用日本、削弱中国,进而牵制英国的远东政策,正如恩格斯所言:“中日战争是把日本作为工具的俄国政府挑起来的。”……法国在中日战争开战前利用中日的紧张关系,一直催促日本对中国作战。当时的德国为了在亚洲取得相应的侵略地位,也曾主张利用日本对中国进行打击。

    材料二   1894年7月16日,英日双方签订了新的条约,规定5年后生效,英国取消在日本租界和租界行政权,废除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提高关税(从5%提高到10—15%)等等。7月23日,英国政府又照会日本政府,宣称若中日开战,不以上海为战场,则英国将采取“中立”立场,不久,日本政府揭开了对华战争的序幕。

    ——以上材料均摘自《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2018年9月,黄海海战中“经远舰”经水下考古确认。关于“经远舰”沉没,中日双方均有记载。比如日本海军官修军史《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描写道:“不久,‘经远’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螺旋桨露出在空中旋转,红色的舰底一览无余。”此次考古证实了“经远舰”的确切位置,即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旧称虾老石)的南面,与民国《庄河县志》的记载基本吻合,船体上还发现了毛瑟枪子弹、转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等武器,还原了当时“经远舰”遭四艘日舰围攻的惨烈场景:管带林永升至死不降,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

    材料四   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材料五   下面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

    ——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沙俄支持日本的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列强对中日战争一致奉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在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哪些史料属于文献史料,哪些属于实物史料?
    4. (4)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5) 材料五中两位历史学家各是怎样评价甲午战争影响的?
  • 36. (2024八上·龙湖期中) 同学们开展以“考察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搜集到的一些建筑案例和资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7年(咸丰七年)10月,英国怡和洋行大班约瑟夫·渣甸在写给英国对华全权大使额尔金的信中,介绍了当时汕头港的进出口情况,并指出,汕头港是除已经通商的五口之外常有沿海船只活动的唯一口岸,是“一个未经条约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港口”。关于这个港口的商业贸易,渣甸提到了潮汕出口的大宗商品——蔗糖。1853年茶叶海运开禁后,外国商人在汕头港也可以买到茶叶。作为商港,汕头有其难得的优势。

    ——摘编自黄挺《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

    材料二

    项目

    建筑相关图片

    说明

    案例1

    南生百货大楼

    20世纪20年代,印尼华侨李柏桓从海外回乡,感受到汕头巨大的发展潜力,遂召集李耀宗等人,在安平路与国平路的交会处,兴建南生贸易公司大楼。1932年,大楼落成,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客如云来,繁盛一时,后来改名为南生百货大楼,现已成为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案例2

    中山纪念亭

    又称小公园亭,占据了汕头开埠区小公园街区的中心位置,是20世纪30年代初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三莅汕头而建的纪念亭。

    案例3

    汕头骑楼建筑

    根据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参照古代檐廊式建筑,借鉴开埠后传入的西洋廊柱式建筑……加上大批华侨从南洋带来的建筑形式,具有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逐渐形成。这一建筑既是中西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典范,也记载着汕头开埠的历史。

    案例4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

    1897年,经清政府批准,潮海关在汕头设立首家官办邮政局,由洋人任局长。这既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也是中国首批25个邮政局之一。它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见证了汕头开埠以来的邮政通信发展史,对研究汕头的经济文化和欧陆式建筑有较大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汕头开埠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任选至少两个案例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汕头在近代开埠历程中孕育的城市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