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39 类型: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24八下·新丰期中) 默写古诗文。
    1. (1) 微君之躬,?(《诗经•邶风》)
    2. (2) 黄发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
    3. (3) 《子衿》中写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特别漫长,由此来表达对恋人深切思念的是:
    4. (4)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像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是:
    5. (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6. (6)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7. (7) 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2. (2023八下·肇庆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zhǔ fù我。
    2. (2) 凡人就是jiǎo biàn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
    3. (3)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tàn wéi guān zhǐ
    4. (4) 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xiù shǒu páng guān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 3. (2023八下·肇庆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这个喧嚷的年代,我们需要一片净土,洗涤内心,提纯信仰,锤炼意志——北尖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B . 夜幕降临,露营基地的灯次第亮起,营地周边人头攒动,灯火交错,满是浓浓烟火气。 C . 在太空中,对接机构是将两个航天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组合体的重要设备。 D . 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欢腾四个小时的春节联欢晚会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新春祝福。
  • 4. (2023八下·肇庆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然做了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将“高高兴兴地”调至“分享”前) B . “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 C . 近年来,中国美术的实践与成果,不只体现在将外来艺术本土化的深耕中,还体现在自觉回归中国优秀艺术传统上。(将“不只”和“还”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 D . 纪录片《无穷之路》从追问开始,5个人,3个月,深入6个省份14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用镜头呈现强烈的今昔,记录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在“今昔”后加上“对比”)
  • 5. (2024八下·阳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公益节目2023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从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在“行走的课堂”中鼓励青少年以昂扬向上、不懈奋斗的姿态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并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强国复兴有我。”

    材料二:同享、半载苦乐、兼程、一路风雨、磨砺意志、铸就辉煌。

    1. (1) 根据材料一拟写一个演讲主题。(不超过10个字)
    2. (2) 下面的对联颂扬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将材料二的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 6. (2024八下·新丰期中)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各题。

    班级开展《经典常谈》读书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如果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我们应该选择的阅读内容是(   )
      A . 《说文解字》第一 B . “四书”第七 C . 辞赋第十一 D . 文第十三
    2. (2) 任务二:小庄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发现“唐宋八大家”在作品中都展示了个人情怀。小庄想选出其中的一位,结合学过的文言文分析作者的情怀。请你帮助小庄完成这项任务。(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阅读
  • 7. (2024八下·南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 曰奉壹。

    【乙】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观俯览,遂忘簪辔之劳。翌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园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箍辔 chuí pèi: 马鞭子、马笼头。②惟深: 和尚的法号。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甲文中的意思。

      ①水清冽 ②日光下 ③折蛇行

    2. (2) 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3)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林木苍/青树 B . 胜数/高二黍许 C . 留连步/清风 D . 瞰白龙潭而归/见小谭
    4. (4) 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翌 日 饭 于 林 虑 亭 午 抵 桃 林 村 乃 山 麓 也

    5. (5) 【甲】【乙】两文都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都描写了水、树、石等自然景物,但景中所含之情大有不同,试分析两文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2023八下·肇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不一般的文化自信,那是中国故事最动人的篇章。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等,由七类花组成的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成功“出圈”,中国风满满。与传统鲜花花束不同的是,北京冬奥会的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绽放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不止是颁奖花束,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出彩。换言之,这是一种中国文化自信的表达,通过冬奥的窗口,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千年越过无数艰难困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冬奥是媒介,文化当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故事的不断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冬奥,闪耀不一般的中国自信》)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华美食着迷,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茶文化、中国功夫文化。花样滑冰表演滑赛场上,身着“神奇女侠”服装、装扮成拳击手模样的运动员卸下比赛的紧张,自由驰骋在冰面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合影互动……一幕幕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场景暖人心田,奥林匹克精神因团结和友谊而绽放。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到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胜利举办,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平台。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时代“顶流”和“出圈”的流量密码。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2022河南春晚》《清明奇妙游》等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舞蹈作品成功“炸圈”。又如B站和河南卫视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历东汉、大唐、大宋等盛世,融历史背景,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讲述蕴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还有火爆全网的着盛唐妆发的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打卡胜地“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无一不彰显传统文化的“顶流”影响。

    (摘编自《从冬奥会谈文化自信》,有删改)

    【材料四】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就凭借短短8分钟,用传统民乐《茉莉花》、中国功夫、国粹京剧,演绎出“从奥林匹克到万里长城”的历史性传递。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刻有祥云图案的奥运火炬,带有“中国印”的会徽,以及夸父逐日、敦煌飞天、太极拳、四大发明的传统元素,形象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北京冬奥彰显文化自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京冬奥会让中国故事不断传播,显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B .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北京冬奥会,都是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做出的贡献。 C . 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用时代的精神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D .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为北京冬奥会的文化展示打下了基础。
    2. (2) 中国文化自信在北京冬奥会上是如何表达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3. (3) 同是“冬奥会与文化自信”的话题,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 9. (2023八下·肇庆期中) 阅读理解

    看戏

    北方

    ①看戏,是我童年记忆最美好的一部分。

    ②正月过了,瞭一眼对面山头上的篝火,浓厚的年味便在这摇曳的火光、缥缈的烟雾、稀疏的爆竹声中消散殆尽了。似乎已经听到从前沟口传来的咿咿呀呀的吟唱,那声音抑扬顿挫,忽近忽远,似有似无!记忆深处的戏味融化在春的气息里,扑面而来,与十里八村的老老少少扑个满面、撞个满怀。乡下人过日子,都是这样,一年四季脚踩黄土背朝天,要的就是这份踏实。乡下人敬神,其实敬的是自然,是十分虔诚的。每逢庙会,就那股朴实劲儿,必须弄出点响动,奢侈那么一回,通过众筹,请上一班戏,约上几个说书匠,敬神的同时,为自己找一个乐子。庄稼人依靠种地过日子,办庙会看收成,收成好了,请大的戏班,如秦腔、晋剧。收成不好就请当地的道情班子。道情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与秧歌队表演的小节目如出一辙,所以前来观看的人少了许多,热闹也就大打折扣。

    ③老辈人在我们村修建了古佛寺,寺庙筑在河对面的山坡上,庙会的日子定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戏台搭在庙宇侧下方的一个平滩里,四根又粗又高的木椽撑起主戏台,后面两根稍细稍矮的柱子连着主戏台的木椽支起后台,这样的戏台纯属临时性搭建,用完即拆。记得有一年,庙会请了晋剧团。听会长说,晌午要派人去接戏团。对于我们这帮急不可耐的乡野孩子来说,无需分派,早早撂下碗筷不约而同顺着沟滩路前去迎接。我们常常去早了,从站着,蹴着,直到等得不耐烦,一屁股坐下。等待实在是一件熬煎人的事,眼巴巴望着前沟,干等半天,等得人垂头丧气。当呼呼的大卡车渐行渐近渐清晰的时候,孩子们欢天喜地,连蹦带跳。

    ④在家乡,都将领戏的人叫团长,团长和会长一碰头,必有一番久违的寒暄,之后便各司其职,发号施令。团长负责指挥村里的青壮年卸车、搬运、起帐、搭台,会长负责派饭(把戏班演员划成多组,分派给光景好的家户,庙会期间各家要负责两到三名演员的食宿)。孩子看到自己家里领了戏子,手舞足蹈,倍感荣幸。

    ⑤夜里的第一场戏叫“挂灯戏”,三月二十八是正日子,才是主戏,最后一天是收尾戏。戏,在敲一阵停一阵又敲一阵的清脆的锣、鼓、板合奏声中拉开了帷幕。正经看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挑选了正对戏台的位置稳稳地坐下,占据最好的位置。之后许多中年妇女,三三两两手牵手来了;梳着麻花辫、穿着碎花衫的年轻俊俏女子,在她们身后,时不时响起挑逗的口哨;最前排是坐姿歪歪斜斜的小孩;紧挨着的是坐毯子、坐报纸、坐塑料袋的老人们;错后是坐在木板上的穿戴整齐的妇女;外围站成一条弧线的是年轻女娃娃、中年男人,还有勾肩搭背的小伙子。看戏的时候,我自有我的好去处,在老婆婆老汉汉们中间自个儿用砖块儿垒个小凳子安身,除了去三婶的衣兜兜里掏一大把瓜子,我轻易不挪窝,台上出将入相、喽啰皇上、浓妆淡抹、战袍水袖、华饰绣鞋……悉数在我的眼里。小孩子看戏只能看个大头,戏里的情由还得听长辈们讲。一边看戏,一边听他们讲解,才能把整折戏看懂。

    ⑥热热闹闹的演出结束了,道具和演员离开了,小山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村里的某个地方,定会有一群小伙伴相约,拿着剥了皮的玉米秆子舞枪弄棒,或踩着碎步,或翘起兰花指,说说唱唱学着戏班子演员的样子玩耍很长很长时间……

    1. (1) 戏的演出是需要各方配合的,阅读选文第③④段,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为庙会搭建戏台→→团长负责指挥卸车、搬运、起帐、搭台→

    2. (2) 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3. (3)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们常常去早了,从站着,蹴着,直到等得不耐烦,一屁股坐下。(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台上出将入相、喽啰皇上、浓妆淡抹、战袍水袖、华饰绣鞋……悉数在我的眼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4) 简要分析选文结尾段与《社戏》结尾段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三、写作题
  • 10. (2024八下·越秀月考) 《社戏》中的“我”,因与伙伴们看水乡社戏而快乐,《回延安》中的作者,因重回延安见到亲人而快乐,《灯笼》中的作者因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而快乐……请以“因        而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