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宇宙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
②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假说
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④长江下游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壳在不断变动
选项 | 功能 | 结构 |
A | 植物能吸收足够的水和无机盐 | 植物根毛区存在大量根毛 |
B | 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升力 | 飞机的机翼上面凸下面平 |
C | 鸟类飞行时能减小空气阻力 | 鸟类胸肌发达,骨骼中空 |
D | 植物细胞有支撑作用 | 植物茎上的细胞壁厚 |
D/丁中的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实验室用此装置制氧气时,锥形瓶内盛放的是氯酸钾
硫酸铜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水的密度是1g/mL,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14.3 | 20.7 | 28.5 | 40.0 | 55.0 |
甲 乙
①判断图丙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②要将图丙中右下角的血管3移到视野中央,应将培养皿往方移动。
项目一:梳理蒸馒头过程中的知识
同学们梳理出蒸馒头的大致步骤如下:和面→醒发→揉搓排气→醒面→蒸制
【实验分析】同学们仔细分析了馒头的制作流程后,发现大家在馒头醒发过程中总共用了以下5种配方,这5种配方制作出的馒头效果记录如下表。
【查阅资料】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配方 | 原料 | 效果 |
配方1 | 面粉 | 馒头是实心的 |
配方2 | 面粉+食用级纯碱 | 馒头是实心的,有碱味 |
配方3 | 面粉+食用级小苏打 | 馒头较蓬松,有气孔,有碱味 |
配方4 | 面粉+食用级纯碱+食醋 | 馒头较蓬松,有气孔,几乎没有碱味 |
配方5 | 面粉+食用级小苏打+食醋 | 馒头蓬松,气孔多,几乎没有碱味 |
对比配方1、2、4的效果,猜测馒头中的碱味可能与加入的哪种原料有关,并解释配方4中几乎没有碱味的原因:。
【设计实验】同学们发现4、5两个配方中只有加入的膨松剂种类不同,为什么配方5蒸出的馒头气孔更多、蓬松度更高?查阅资料后发现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装置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碳酸氢钠固体于装置A中,连接A和B装置,点燃酒精灯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 | ||
②取①中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另一支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交流讨论】
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次数 | M、N连接点 | U/伏 | I/安 |
① | A、B | 1 | 0.2 |
② | B、C | 0.54 | |
③ | A、C | 2 | 0.2 |
【可供选择的器材】
新鲜黑藻若干、4支装满水的大试管、4个水浴锅(水温可调,调至某一温度保持恒定)、4只灯泡(额定功率均为100W)、计时器、显微镜等。
步骤 | 实验操作 |
① | 取4支装满水的大试管,编号1~4,各放入一株的新鲜黑藻。 |
② | 将大试管分别放入水温恒为的四个水浴锅中,用100W的灯光均匀照射,持续0.5h。 |
③ | 取各组植株相同部位的幼叶制作临时装片,选择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细胞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记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分别记录结果。 |
④ | 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噗噗船”前进的原理:点燃蜡烛,由于①,蒸汽室内的水受热汽化及空气受热膨胀。蒸汽室内②,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金属管口有水和气体喷出。由于③,④给了蒸汽船一个前进的动力,推动蒸汽船前进。随着金属管内的气体减少及⑤,气压慢慢降低,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金属管口有水进入。如此往复,实现了船的前进。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指标等级 | ||||
指标项目 | 指标 | |||
Ⅰ类优等品 | Ⅱ类一等品 | Ⅲ类优等品 | Ⅲ类合格品 | |
总碱量%≥ | 99.2 | 98.8 | 99.1 | 98.0 |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