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过去认为,互联网发展会带来扁平的、开放的、互联互通的世界,然而现实是,网络用户的连接显然不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理想状态,而是形成了以兴趣、爱好、利益等为关系构成的网络社群连接,社交媒体的推荐算法以及“过滤泡”效应则加剧了图层化现象。网络文化的圈层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是社群连接,即形成各种具有文化意涵的圈子。圈子是网络人群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强连接关系,其内部常常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圈子内部成员有着身份和心理归属,对某一种文化类型有强烈认同。从个体来讲,因互联网技术赋权,个人参与网络社群得以可能,圈子亦能为个人的创新提供渠道,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文化生产的参与性。网络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式文化。比如,在网络二次元文化实践中,数以万计的创作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制内容,生产出丰富的二次元文化产品/文本。这种亚文化类型,因青少年庞大的参与式协同创作和传播,在青少年中风靡开来。参与性也塑造了圈层内部紧密的关系和文化认同。
三是文化的层级差异。在文化研究的传统中,高雅与低俗、精英与大众、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二元分类体现了文化的区隔,文化的区隔也因文化权力的再生产被巩固和合法化。网络文化的层级差异,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区隔,与文化的二元对立不同的是文化的“鄙视链”层级出现,往往表现为文化品位的差异。
一定程度上,圈层化现象反映了多元网络文化的繁荣,在建立社群关系、达成群体认同、创造文化资本、丰富符号生产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圈层化可能导致“部落化”,不同的网络文化圈层形成坚固的“壁垒”,变成一个个文化资本争夺的场域。因此,网络圈层文化如何突破彼此之间的“壁垒”,达成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是网络文化繁荣发展面临的一项关键议题。
文化生产的主体是圈层“破壁”的行动者。青年是网络亚文化的主要人群,作为网络原住民,其语言符号、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已被互联网形塑。对于主流文化生产者来说,主动将这些边缘化、个性化的文化类型纳入其中,去粗取精、合理引导,是圈层“破壁”的重要路径之一。例如,近年来说唱文化逐渐进入大众和流行文化视野,一些中文说唱歌手也走出了网络圈子。此外,小众文化和亚文化圈层为了寻求发展空间,也有“破圈”的动力,这是反向的圈层“破壁”路径。
在文化符号生产上,网络圈层的“破壁”通过符号传播和意义共享来实现。如“应援/打call”本身是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的符号,过去并未进入主流文化话语体系之中,但短短几年,这一符号已经成为大众媒介、官方话语、日常生活中的常规用语。此外,传统主流媒体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与网络用户共同生产视听符号、共享文本意义、共创网络文化。
(摘编自《构建美美与共的网络文化景观》)
材料二:
面对当下青年群体在圈层文化中对“爱豆”的狂热追逐、对网络游戏的神醉心往、对二次元文化的流连忘返,如果仅仅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那说明评论者尚未真正深入生活,深入大众心理,深入青年世界。今天,一些人还是用千人一面的文艺作品面对人民大众,还是用“大水漫灌”、悬浮于生活、填鸭式说教的方式面对青少年群体,他们注定会走向自说自话、作茧自缚、封闭保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的个性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精准满足,从而使得圈层文化的正向价值在审美基座上得以建立。今天,我们应该真正深入青年文艺生活,了解青年亚文化,思考文艺圈层发展,尊重和包容青年人个性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理解他们在圈层文化中激荡起的审美共情与艺术共鸣,在快乐入圈中享受同温圈带来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
不同圈层的成员应摒弃“相互诋毁”“相互撕扯”的陋习,做到合理发声、包容异声,既不过分强调“所爱”,也允许他人有“不爱”的权利,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比如,网络上流行的弹幕文化,在图外成员看来,密密麻麻的弹幕霸占了屏幕,阻挡了视线,剥夺了原创者的话语权,消解了观赏者的审美权;在圈内成员看来,弹幕提供了温暖的陪伴感和归属感,使得一个人观看视频不再孤单。事实上,圈内圈外都有表达权,弹幕评论是一种短平快的评论,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适合青年群体的交流与互动。与其指责和批评,不如在尊重和包容中客观理性地看待圈层文化,发扬圈层文化的优点,摒弃信息圈养的缺点,让青少年找到收获和乐趣。
青少年在快乐融入圈层的同时,不能做圈内的井底之蛙,不能“维护”圈层中的封闭、排他、极化、固化等枷锁,误以为圈层内流通的“空气”是清新的,圈层内的信息流、价值观就是一切。实际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青少年应突破圈层壁垒,走出思维误区和审美盲区,打破“信息茧房”,勇敢出圈。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再造圈层、重塑圈层、融入圈层,来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生活践行。
(摘编自钟艺妍《对待圈层文化,这才是正确姿势》)
生如直木
张承志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磁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块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四人帮”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 江西民谚
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材料一:
魏征,钜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魏征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道,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减)
材料二: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弊,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卿A所谏B前C后D二百余E事F皆G称H朕Ⅰ意J非K卿L忠诚M奉国N何O能P若是
①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②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
寄澧州张舍人①笛
杜牧
发匀肉好②生春岭,截玉钻星③寄使君。檀的染时痕半月④ , 落梅⑤飘处响穿云。
楼中威凤⑥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遥想紫泥⑦封诏罢,夜深应隔禁墙闻。
【注】①张舍人:张次宗,开成中,为起居舍人。②肉好:指竹竿饱满。③截玉钻星:指将竹管制成笛子。④檀的:这里比喻刷笛漆。痕半月:这里指钻痕刷漆时侧看如半月形。⑤落梅:指《落梅曲》,古笛名曲。⑥威风:这里指女眷。语出刘向《列仙传·箫史》,箫史弄玉,“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⑦紫泥:指皇帝的诏书,封以紫泥,上加盖玉玺。这里指替皇帝草拟诏书。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漫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浇水。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枯藤,几天工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一次教师节前,路上遇到中文系漆教授,他问我:“贵系过节发啥了?”我说:“发了个通知。”彼此【A】____,哈哈一笑,完成了一次切口。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切口,似乎十年前并没有这样的对答。这里的新,主要是指____。要知道,我和漆教授都是中文系的,按照传统的要求,“贵系”只能用于对其他系的尊称。比如,我可以问我们的邻居——历史系的罗教授:“贵系过节发啥了?”这种用法对则对矣,但感觉少了点趣味。但如果我问罗教授:“贵校过节发啥啦?”哈哈,____。在语言运用中有一个暗中遵循的合作原则。如果我们____,就是常规的沟通。如果在特定的交际情形下,故意对合作原则有所违反,则有可能产生【B】____的修辞效果。举个例子,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下的著名句子:“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中学生都学过,这里面用到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反语”就是正话反说,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由于违反了合作原则还能产生更强烈的表达效果,要点就在“故意”这个关键之处上。鲁迅先生写下这样的句子时,假定了言说对象(读者)跟他对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一事实的共同认知以及共同的负面价值判断,但字面上的褒义词“武功”“伟绩”与之构成了矛盾冲突,在冲突对比之下,其卑劣的负面价值就更为凸显,而且多了一种讽刺的意味。
闻一多《红烛》诗中以燃烧的红烛自比:“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动画电影《深海》则有一句备受推崇的台词:“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太亮,足以挨过寒冬和黑夜就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