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

更新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6题共48分)
  • 1.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位于两河流域基什附近的奥海米尔土丘出土了一块约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图画符号和线形符号。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这表明( )
    A . 两河流域已经迈入文明的门槛 B . 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领先世界 C . 楔形文字的使用已经遍布西亚 D . 该文字为近代字母文字的源头
  • 2.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
    A . 保存人类历史文化 B . 展现各国传统风貌 C . 坚持观察调查论证 D . 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 3. (2024高一下·大渡口月考) 有关古代西欧的某一历史概念,有学者认为其本质上就是一块土地地产,应该当作社会经济生产大方式来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其事实上是半独立的政治实体,通过土地来控制农民的经济生产,实际上垄断经济并掌握司法权。据此判断,该历史概念应是(  )
    A . 市民自治 B . 封建庄园 C . 议会传统 D . 教会经济
  • 4. (2024高二下·安顺月考)  古典法理学认为海洋是由全人类共享的财产,直到13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才分别宣称对亚得里亚海北部和利古里亚海拥有管辖权,试图确保所有的货物都通过其港口,以便在港口征收关税和其他费用。据此可推知(  )
    A . 海上贸易推动了海权意识发展 B . 意大利最早确立海洋霸主地位
    C . 私权观念促成国际法体系形成 D . 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海洋观念
  • 5.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建立起来的某种联系。该图最适合用于研究( )

    A . 丝绸之路发挥商业功能 B . 物种交流对人类的影响 C . 三角贸易拓展世界市场 D . 世界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 6.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西班牙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在英国的埃克塞特,一夸特小麦的价格在1543―1544年不到10先令,两年后上涨到19先令,几经波折后到1556-1557年涨到32先令。西欧国家的价格波动( )
    A . 开启了世界各民族间的交流 B . 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 .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 .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7.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深感自己对社会、对他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自身的力量也充满自信。下列各项对上述“责任”和“力量"表述正确的是( )
    A . 复兴古罗马的法律资本主义发达 B . 法国成为欧洲霸主法国人民支持 C . 构建未来美好社会人的理性精神 D . 抢夺海外的殖民地法国军力强大
  • 8.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 . 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 . 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 .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 . 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 9. (2024高一下·大理月考) “对德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与小资产阶级的破产群众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卖国行为的不满,工人对新的社会制度的朦胧向往——这一切便是推动巴黎人民举行革命的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
    A .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 . 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 .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 10.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巴黎和会的开幕日是1919年1月18日,这天正是普鲁士王国成立纪念日,也是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而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凡尔赛宫镜厅又是德国威廉一世皇帝即位的场所。这反映出巴黎和会( )
    A . 重新确立了战后欧洲新秩序 B . 带有浓厚的复仇色彩 C . 有效促进了法德两国和解 D . 是强权主宰的分赃会议
  • 11. (2024高一下·大理月考)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一言论描述的是(  )
    A . 俄国十月革命 B .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C . 苏俄新经济政策 D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 12.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开会,签署了以大西洋宪章为宗旨的《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这一举动( )
    A . 成功挫败德国对波兰的突袭计划 B . 消除了各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C . 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 . 促使世界大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
  • 13.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1947年,杜鲁门总统反复渲染“共产主义是对自由世界的威胁”,“极权政体……危害着美国的安全”,扬言要“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而苏联领导人则力主“把一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变为国际性的专政”。这说明当时(   )
    A . 资本主义阵营尚处于弱势 B . 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 C . 苏联在全球范围四处扩张 D . 共产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 14.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
    A . 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 . 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 . 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 . 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 15.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反映了( )
    A .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 . 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C . 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 . 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 16. (2024高一下·大理月考)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其理念植根于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是当代中国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  )
    A . 内外有别,远交近攻 B . 天下一家,家国情怀
    C .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D . 求同存异,各取所需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52分)
  • 17.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近代中西方的社会转型]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和治金业的机械化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当时的中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稳固模式,政治上是高度专制集权的官僚帝国,丝毫不见启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内部动力和物质条件。不同于中国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西方更多是靠对东方掠夺而发达起来的想法并不准确,当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它们在启动阶段是起主导作用的。

    ——摘编自白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有哪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未能产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 18.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受访者1: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

    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

    受访者2: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1. (1) 根据材料,分别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 19.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几乎“把资本主义带到一个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社会崩溃却并未发生。有学者认为“主因在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步激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障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弟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二战之后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普遍建立,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重大积极作用,但这并非表明,现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十全十美。据英国的有关方面统计,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20世纪60年代为81化英镑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到1980年上升为221.5亿英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1%,年均增长5.2%,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3%。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英国是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总人口的30%,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贫困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力,在西方国家一些失业者不在积极寻求就业岗位,而是等待着国家的救济,八九十年代欧洲的经济萧条过程中,这些因素很快变为导致高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周良才《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几点认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 20.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大变局,是指一个长时期的跨度,发生重要的影响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百年大变局,要有历史的眼光,有大视野,有谋略。“大变局”从范畴方面说,可分为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领域方面说,可分为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20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大变局都是前所未有的。总的特点是:在世界秩序方面,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摘编自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的世界大变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