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23...

更新时间:2024-06-18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7 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 1. (2024九下·南山期中) 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 . 制作精美玉器 B . 制作青铜农具 C .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 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2. (2024九下·南山期中)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材料表明分封制(   )
    A .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 .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C . 促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疆域 D . 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 3. (2024九下·南山期中) 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A . 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 . 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 .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 . 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 4. (2024九下·南山期中) 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   )
    A .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 B . 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C . 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的混战 D . 造就了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
  • 5. (2024九下·南山期中) 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A . 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 . 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 . 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 . 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 6. (2024九下·南山期中) 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

    ④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7. (2024七下·江城期中) 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 . 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 . 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8. (2024九下·南山期中) 以下时间轴呈现的史实印证了某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中①处应为(   )

    A . 设台湾府 B . 台湾建省 C . 设驻藏大臣 D . 设伊犁将军
  • 9. (2024九下·南山期中)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拟定的汇报提纲。如果要为这个提纲确立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地主阶级的抗争 C .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 民主制度的实践
  • 10. (2024九下·南山期中) 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里提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府为之。”材料要表达的观点是(   )
    A . 从医病救人到医国的转变 B .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C . 民主共和的理想已经实现 D . 继续革命以建立真正民主政府
  • 11. (2024八下·沙市区期中) 1982 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地理位置优越 B . 工业基础良好 C . 自然资源丰富 D . 对外开放政策
  • 12. (2024·伊宁模拟) 世界文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 . 东方文明没有宗教信仰,西方文明有宗教信仰 C .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 . 东方文明都是专制政治,西方文明都是民主政治
  • 13. (2024九下·南山期中) 城市文明兴起之后,在原有的贵族、教士——农奴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孕育而生,进而成长为市民阶级(资产阶级),这一群体因其共同的经济利益,产生共同的政治追求,进而发育成为市民社会。这体现了唯物史观的(   )
    A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 14. (2024九下·南山期中) 约翰在学习世界史时读到这样一段文献“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opinion and expression; this right includes freedom to hold opinions without interference(干涉)and to seek, receive and impart(传递)information and ideas through any media and regardless of frontiers(国界).”该文献节选自(   )

    A . 《独立宣言》 B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 《权利法案》 D . 《人权宣言》
  • 15. (2024九下·南山期中) 绘制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知识,把握时代主题。以下时间轴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C .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挫折 D . 和平发展的资本主义新世界
  • 16. (2024九下·南山期中)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在一战后曾说:“我愿意在和平的最前线提出,一旦德国接受我们的条款,尤其是赔款条款,我们就应在平等的地位上对德国开放世界的原料和市场,

    并将尽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博取德国好感来获得更多赔偿 B . 反对法国全面肢解削弱德国 C . 帮助德国争取重建复兴的机会 D . 防止德国与布尔什维克联手
  • 17. (2024九下·南山期中)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 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已推翻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不提出异议。"

    ④"德国将按照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 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缆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③①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④①③
二、非选择题(2 大题,36 分)
  • 18. (2024九下·南山期中) 人口迁移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29 年金军渡江,当时的江南地区遭到金军严重破坏。在此情形之下,人 们大批避难于西南、岭南等地区……在和平时期也有从事农耕的福建人,为了寻找耕地, 而自发南迁的移民……在北宋元丰元年整个广西垦田数尚不到五百顷,而到南宋初期, 仅桂州一地新开垦的田地便有一万多顷。

    ——摘编自衣保中《宋代广西地区移民与农业发展研究》 

    材料二 在漫长岁月里,拉丁美洲一直流动着一股人口迁移浪潮……从政府官员、 军队将士、传教士、探险家、罪犯,逐渐扩展到他们的家属以及普通劳苦大众。据不完 全统计,流入拉美地区的欧洲白人,15 世纪末至 18 世纪末为 200 万……由于大批印第 安人被剿灭,土地缺人耕种,矿藏无人开采,因此,自 1505 年起,欧洲殖民主义者逐

    年增多地将非洲黑人贩运到这个地区来充当奴隶。

    ——摘编自杨启藩《浅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拉丁美洲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成为了全国科技创新企业的集聚地之一,其 95%以上

    的人口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从一个只有 3 万人左右的“小渔村”成长到今 天拥有约 1300 万人口的“创新之都”。深圳成功的背后除了有良好的政策和创新环境 的支持,还有其开放的移民文化所创造的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

    ——摘编自付悦《人口结构演变、新比较优势和地区创新》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人们移民广西的原因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拉丁美洲这股“人口迁移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 出与此次“人口迁移浪潮”相关的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深圳成为“创新之都”的有利条件。
    4. (4)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19. (2024九下·南山期中)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人民群众与历 史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程·智慧】

    材料一 他先后征发了 200 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河通航后,江 南的粮食布帛可以便捷地运输到长安及洛阳。此后,沿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如杭州、 镇江、扬州、开封等,它们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了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岳麓版)

    【改革·勇气】

    材料二 小岗生产大队的 18 位农民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

    ——《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

    【革命·信仰】

    材料三 1917 年 11 月 6 日晚到 7 日凌晨,包括革命士兵、赤卫队员等在内的约 20万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等战略要地。7 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

    ——摘编自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自北向南第一段是?南北两端连接的 两座城市分别是?
    2. (2) 材料二中的“实践”是什么?这场实践为何会“改变了中国亿万农民的命运”?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指导理论。
    4. (4) 根据上述材料,以“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