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识别被认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下列有关人体静脉的描述中,不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 3 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 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 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 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纵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别 | 实验现象 (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
A. __?__ | ××× |
B. 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 ××× |
C. 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 只留下树皮 | ××× |
【表达与交流】
查阅文献得知:①锰是难溶于水的固体。②锰在水溶液中反应常显+2价,使溶液呈肉色。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解M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对Mn的金属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Ⅰ: Mn>Fe>Cu; 猜想Ⅱ: Fe>Cu>Mn; 猜想Ⅲ: Fe>Mn>Cu。
实验序号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1 | 将三种打磨好、粗细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 | 放入铁片溶液呈浅绿色,放入锰片溶液为肉色, 放入铜片溶液为无色 | 猜想 错误 |
2 | 将打磨好的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
| 猜想Ⅰ正确 |
实验编号 | 盐酸的浓度 (均取20毫升) | 金属 (均取 2 克) | 金属的形状 | 收集 50毫升氢气所需时间/秒 |
① | 10% | 锰 | 粉状 | 70 |
② | 10% | 铁 | 片状 | 120 |
③ | 20% | 铁 | 片状 | 110 |
①依据以上实验结果能否推断出锰、铁活动性顺序?请判断并说明依据:。
②你认为金属与酸的反应速度除了表中的影响因素还受哪些因素影响?(说出一项即可)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实验序号 | 电流表示数/A | 额定功率/W | 额定功率的平均值 N |
1 | 0.71 | 2.698 | P=2.698+2.622+2.584:=2.6353 |
2 | 0.69 | 2.622 | |
3 | 0.68 | 2.584 |
请判断该处理数据的方法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自重 (kg) | 2500 | 最大载重 (kg) | 1250 |
升阻比 | 20~40 | 单次最大飞行距离(km) | 600 |
温度/℃ | 电阻/Ω | |
1 | 120 | 880 |
2 | 250 | 1210 |
3 | 360 | 2200 |
实验次数 | NaOH 质量/g | FeCl3溶液质量/g | Fe(OH)3质量/g |
1 | 12 | 200 | 10.7 |
2 | 24 | 200 | 21.4 |
3 | 48 | 300 | 32.1 |
4 | 60 | 400 | 42.8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