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私立飘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4-09-02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有学者认为,虽然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该学者的观点可用于解释(   )

    ①儒学的创新性不足  ②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③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④儒学地位的不可动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韩国首尔的景福宫和日本的法隆寺虽建于不同的时空环境,但都带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该材料直接反映出(   )

    韩国首尔景福宫              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

    A . 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辐射 B . 古代日韩是中国的藩属国 C . 东亚地区建筑具有统一性 D . 中国处于亚洲文明的中心
  • 3. (2024高二下·辽源期末) 16—17世纪,一些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进行传教。晚明时局衰颓,部分士人以为“西土之药可治中土之疾”,遂出现向西方传教士“问道者踵接”的盛况,掀起了一股“天学”热潮。据此可推知(   )
    A . 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 B . 启蒙思想影响开明官员 C . 中西国力对比出现逆转 D . 经世致用渐成主流思潮
  • 4.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 . 俄罗斯帝国的兴起晚于拜占庭帝国 C . 拜占庭与俄罗斯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D . 拜占庭文明具有融合与创新的特点
  • 5. (2024高二下·贵州期中) 美国拉美学界的经典教科书《现代拉丁美洲》中提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由此可知(   )
    A . 欧洲文化比印第安文化更优越 B . 印第安文化不受欧洲文化影响 C . 欧洲文化与印第安文化已融合 D . 印第安文化保持独立发展趋势
  • 6.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阿拉伯故事小说《天方夜谭》,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和高尚品质和爱憎分明的感情,揭露和鞭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名著,都受到了《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据此可知,《天方夜谭》(   )

    ①批判基督教神权的统治                        ②融合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③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④表现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图是日耳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示意图。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A . 促使欧洲进入文明时代 B . 确立了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 C . 推动基督教文化的传播 D . 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
  • 8.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近代新加坡的“猪仔”贩卖活动猖獗,其中大多是中国人。新加坡领事孙士鼎“申请外务部及闽总督严饬各通商口岸洋务委员会稽查,有出口华工均需店铺担保……如有拐卖情事立令原船回……以杜拐风”。然而,产生这种社会顽疾的原因耐人寻味,“前清官吏欲禁止而不能,因有某国人背后包庇,凡卖一人,得银一元,而该处洋务委员会则得五毫”,可见“猪仔”贸易背后的关系网之复杂。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 . 新加坡是华工出洋的主要流入地 B . 封建腐败导致苦力贸易无法遏止 C . 晚清政府严厉打击华工出洋务工 D . 通商口岸是华工的重要贩卖基地
  • 9.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新加坡不仅在学校开展儒学伦理教育,在社会上同样也呼吁儒家伦理,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全国礼貌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关于这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

    ②政府应全面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③这些运动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经济增长

    ④新加坡人口结构多元,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0.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

    A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B . 胡椒、胡桃等传入中国内地 C . 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 D .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 11. (2024高二下·怀仁期末)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万里茶道(   )
    A . 推动了日耳曼人不断向西迁徙 B . 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 C . 便利了中俄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D . 依托于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
  • 12.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下表所示为公元前8~前7世纪亚述君主对外征服战争情况。由此可推知,这些战争(   )

    君主

    征服行动

    辛纳赫里布

    四战埃兰(中心位于今伊朗),三平巴比伦

    阿萨尔哈东

    抚平米底(位于今伊朗),征服埃及

    阿淑尔巴尼帕二世

    攻陷底比斯,侵占埃及,三入苏萨,摧毁埃兰

    A . 首次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B . 受到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C . 客观上利于推动区域文明交融 D .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世界性帝国
  • 13.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为给殖民地职员提供英式娱乐活动,英国在印度建立了板球俱乐部。1857年,印度兵变发生后,英国主动吸纳土著中的上层人物为俱乐部成员,并教导他们顺应英式生活方式,这说明当时,(   )
    A . 英国借助软实力强化殖民统治 B . 体育成为沟通英印的主要手段 C . 印度种姓制度便利了英国侵略 D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获得了认同
  • 14.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1941年7月,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上述行动(   )
    A . 消除了各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B .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 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野心 D . 奠定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
  • 15.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博物馆学运动揭开大幕。这一时期,公共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都得到发展,博物馆也适度开展经营活动,参与某些商品的市场营销。当代博物馆经营方式转变的主要目的是(   )
    A . 弘扬新自由主义理念 B . 可持续地传承文化遗产 C . 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D . 恢复博物馆的自身属性
  • 16.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2017年,国际图联发布《保护文化遗产国际图联指南》,倡导通过“数字统一”,实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跨机构融合,解决濒危文化遗产原始载体流散各地的严峻问题。由此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际图联强调(   )
    A . 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B . 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C . 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D . 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和唐朝佛学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但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了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

    ——摘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中国的一些发明,……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个性主义、科学民主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元素为欧洲文明的转变所做出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 18. (2024高二下·鹤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民族独立浪潮冲击,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为新加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

    材料二  全世界的国际移民(外籍人口)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其间年增长率达1.9%,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国际迁移对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了3%。

    ——摘编自邬沧萍陈卫《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新加坡形成多元文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纪之交国际移民流动产生的影响。
  • 19.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摘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亚欧大陆以培育小麦为主的农耕中心,最先出现在西南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以后向东西扩展,远及欧洲、北非、中亚以及南亚的印度河流域。……随着阶级社会生产的发展……形成统一王国以及疆域更加辽阔的帝国。……也就是古代农耕地区闭塞状态突破面的逐步扩大。……各民族、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发生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始于资本主义在亚欧大陆西北角登上历史舞台之际,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航路的开辟。在经济上,这一时期,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大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吴于廑《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前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扩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文明扩展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20.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弦歌不断——千年书院

        唐末五代智漩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北宋“因袭增拓”而成岳麓书院。南宋初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并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其时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会讲”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元明时期,历经多次劫难,都得以修复,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培养了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杨昌济乃至毛泽东等大批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延续其千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千年学府”。

        今日岳麓书院,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基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摘编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简介》

    结合所学知识,以“千年学府”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