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22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二下·衢州月考) 深衣的形制在《礼记》中有详细记载。其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据此判断,深衣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    )
    A . 以人为本,民本思想 B .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C .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2.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南北朝时期的学者竺道生传播涅槃学,试图让所有的人都相信佛教,宣扬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唐代天台宗的湛然和尚发展了前人学说并提出“无情有性”说,不仅人人具有佛性,连花草砖石也有佛性。这些主张(   )
    A . 表明儒者复兴儒学回应挑战的必要 B . 体现出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频繁 C . 为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创造了条件 D . 折射出民族之间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 3.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该法典(   )
    A . 开创了西方法治的先河 B . 体现公民地位的平等性 C . 标志古代法律体系建立 D . 凸显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 4.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历史研究发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埃及雕刻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希腊的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用更为明显。这表明古代希腊(   )
    A . 对区域文明交融做出贡献 B . 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 . 文化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 D . 区域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特征
  • 5. (2024高二下·渌口期末) 15世纪,朝鲜世宗大王组织学者创造朝鲜拼音文字——谚文,并编成《训民正音》,以教导百姓发音识字。朝鲜大儒崔万里上书世宗大王,表示“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另做文字者,唯蒙古、日本、西蕃之类……今作谚文,是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谚文在朝鲜遭到反对是因为(   )
    A . 士大夫竭力维护文化垄断地位 B . 中华文化主导了朝鲜社会生活 C . 朝鲜认可宗藩体系的身份定位 D . 西学东渐之风激发了民族意识
  • 6.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荷马史诗之《奥德赛》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希腊军队对特洛伊城堡久攻不下,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希腊军队得胜班师,奥德修斯因遭海神波塞冬忌恨,途中受阻,阅尽人间不同风俗,引出种种动人故事。据此可知,荷马史诗(   )
    A . 展现了复杂的社会与人性 B . 批判神灵,讴歌人性 C . 旨在宣扬正义的道德品质 D . 开创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 7.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下图为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据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发展(    )

    A . 体现了海洋文明色彩 B . 在互鉴中发展壮大 C . 具有持续发展的特征 D . 受限于生产力水平
  • 8. (2024高二下·梅河口期末) 如表为1820—1900年德意志向美国移民人数统计。这一现象(   )

    年份

    1820—1840

    1841—1850

    1851—1860

    1861—1870

    1871—1880

    1881—1900

    移民数(人)

    160335

    434626

    951667

    787468

    718182

    1452970

    A . 反映出美德两国关系友好 B . 说明美国政府青睐德国技术 C . 有利于美国的近代化进程 D . 实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
  • 9.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2000年,德国快速发展的IT企业Conceptware,向政府提出了7名印度编程人才的工作许可申请,但遭到了政府的拒绝。该企业又向加拿大申请居留权,并得到了批准。随后,该企业在加拿大开设了一家分公司,并派出了两位管理人员。这说明(    )
    A . 政府政策决定经济发展 B . 德国移民政策需要调整 C . 民族精神助推经济振兴 D . 全球化推动社会信息化
  • 10.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下图是1957 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唐墓中的一尊唐三彩。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四腿强劲有力,矫首昂视,背上有一个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从乐舞者的造型来看,这显然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异域商人。由此可知(   )

    A . 唐朝社会文化氛围相对活跃 B . 丝绸之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C . 唐文化具有推陈出新的特点 D . 唐代雕塑制瓷技术高度发展
  • 11.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为了打破波斯人对传统丝绸之路的贸易垄断,西突厥决定将生丝直接销售给西方的拜占庭人。由于波斯的贸易垄断,拜占庭人也经常苦于丝绸等东方物资高昂的价格。双方遂互派使团,建立联盟关系,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据此可知(    )
    A . 商贸竞争拓展了丝绸之路的支线 B . 商业危机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 拜占庭人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 . 西突厥人揭开了世界交流的序幕
  • 12. (2024高二下·清远期中)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以前,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的影响较大;公元前323年之后,亚历山大征服过的广大地区,出现了持续长达300年的“希腊化时代”。由此可见,古代(   )
    A . 文明地域性特征尤为明显 B . 亚非欧文明的交流从未间断 C . 文明中心逐渐向西欧转移 D . 世界区域文明曾经长期互动
  • 13. (2024高二下·凉山期末) 1825年,俄国青年贵族军官领导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主张推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实行分权原则,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行普选,确立信仰、言论、出版等自由以及发展工商业等。这反映出(   )
    A . 启蒙思想在各国广泛传播 B . 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巩固 C . 维也纳体系已经遭到破坏 D . 欧洲政治文化呈现重构特征
  • 14.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1914年夏天,在美国的欧洲投资者卖掉手头的美元证券,换回黄金资产并带回国,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大量流失,国内经济一片萧条。工业产量从7月的最高点下滑12%,于11月跌到谷底。这一状况( )
    A . 表明美国与欧洲国家矛盾激化 B . 预示着世界性经济危机即将爆发 C . 缘于欧洲政治局势的日益紧张 D . 是美国过度依赖欧洲市场的结果
  • 15. (2024高一下·衢州期末)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运用新的史料在细节上为二月革命作了重要的补充,特别提出“天气原因”是其重要的环节。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些以往被忽略的细节,历史过程就会不完整,而不完整的过程叙事难以构成合乎逻辑的因果链条,这就势必大大削弱历史叙事的可信度,甚至出现逻辑悖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历史过程中的历史细节决定了历史的进程 B . 历史细节的补充可以增加历史叙事的可信度 C . 只有找出所有的历史细节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D . 只有完整的历史细节才能构成合乎逻辑的因果链条
  • 16.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孔子与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晚期。《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曾四次问礼于老子。“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画像石中很常见的题材。下图所示为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据此可推知(   )

    A . 战国及汉代儒、道两家影响力较强 B . 汉代的画像石大多选择历史题材 C . 儒、道两大学派的思想同出而异流 D . 春秋晚期道家的地位略高于儒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初一18世纪70年代,西欧移民大批涌进13个英属殖民地。在整个17世纪,移民中半数是黑奴,他们从事烟叶、蓝锭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种植。20世纪30年代至大战期间,许多欧洲科学家为躲避纳粹迫害逃亡美国,其中很多人参与了美国原子武器的研制乃至阿波罗登月飞行计划。I移民使美国文化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但与此同时,有色人种还是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有增无减的凌辱、侵害、威胁和袭击。

    ——摘编自黄安年《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

    材料二  二战结束初期,大量亚欧苦役劳工返回祖国,战败国日、德士兵和平民被追返回国;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许多西方殖民者被迫回国。160年代以来,欧洲的向外移民越来越少,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向外移民显著增加,整个欧洲都在吸收大量外来移民。/70年代后,随着石油价格的迅速增长,波斯湾许多产油国由于劳工的短缺,也开始吸收外来劳工。倒了80年代,除日本之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来移民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并对该时期的全球人口流动现象予以说明。
  • 18.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千年的漫长历史,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既塑造出中华民族辉煌的陆地文明,也孕育了悠久的海洋文明。尽管在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内陆理念逐渐确立了在国家战略中的主流位置,但是不能以此判断中国对海洋无欲无求,也不能因而忽略昔日尤其是汉唐宋明的“海洋强国”地位。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直至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从而发生了海洋经略的历史“断档”,这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等层面都存在着特殊性逻辑。

    ——摘编自刘笑阳《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一个国家,它若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十分之高。建立起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上军事力量,拥有适当位置的殖民地是在海外支撑这个国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成功的殖民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商贸与海上霸权的影响,在本质上依赖于国民性格,因为当它们自然地起源于自身时,这些殖民地才能最好地成长。一个完全与其民众的自然根基相协调的政府政策将会在各个方面最为成功地促进其成长。英国较少在陆上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努力成为海上霸主,凭控制海洋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确保国家的胜利。

    ——摘编自马汉《海上权力要素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是“海洋强国”的表现,并分析明清海洋经略“断档”的特殊性逻辑。
    2. (2) 根据材料二马汉所述影响海权的要素,分析英国长期掌控世界海上霸权的原因。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出建议。
  • 19. (2024高二下·曲靖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 (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阐述其意义。结合所学,指出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 20. (2024高二下·广信月考) 材料  即使是相隔数代的人,文字材料仍能使文明得以延续。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由古可知今,由今可知古。“谁把思想局限于现在,谁就不能了解当今的现实”。密芝勒在《人民》一书的开篇如是说。在密芝勒之前,莱布尼茨就已着手研究历史,他说:“必须在事物过去中找到它的根源,唯有了解事物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其实际状况。”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关当今的知识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情景,要依靠想象力才能拼接成形。我多次读过或叙述、描绘过战争,可在我亲身经历可怕而令人厌恶的战争之前,我又是否真正懂得“战争”一词的全部含义呢?军队被包国,国家遭惨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我亲身感受到1918年夏秋胜利的喜悦之前,我是否真正理解“胜利”这美丽的词汇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呢?最终,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日常生活经验,并加以必要的取舍,赋予新的色彩来再现历史。

    ——摘编自[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围绕“古与今”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