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物理学家玻尔兹曼说过: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后,即能辨认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舒伯特的音乐。同样,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读了数页文字后辨认出柯西、高斯、亥姆霍兹或基尔霍夫的工作。这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风格。
②对于他的这一段话也许有人会发生疑问: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哪里会有什么风格?
③让我们拿物理学来讲吧,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会发展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④狄拉克是二十世纪一位大物理学家。他话不多,而其内含有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性。一旦抓住了他独特的、别人想不到的逻辑,他的文章读起来便很通顺,就像“秋水文章不染尘”,直达深处。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中,风格最独特的就数狄拉克了。我曾想将其风格写下来给我的文、史、艺术方面的朋友们看,始终不知如何下笔。去年偶然看到了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我觉得用这两句诗来描述狄拉克方程是再好没有了: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确实包罗万象,而用“出”字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另一方面,他于1928年以后四年间不顾玻尔、海森伯等当时的大物理学家的冷嘲热讽,始终坚持他的理论,而最后得到全胜,正合“风骨超常伦”。
⑤可是什么是“性灵”呢?若直觉地把“性情”“本性”“心灵”“灵感”等加起来似乎是指直接的、原始的、未加琢磨的思路,而这恰巧是狄拉克方程之精神,这也正是狄拉克作风的特征。“非从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又正好描述了狄拉克的独创性!
⑥比狄拉克年长一岁的海森伯是二十世纪另一位大物理学家,有人认为他比狄拉克还要略高一筹。1925年夏天,海森伯在雾中终于摸到了方向,写了一篇文章,引导出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可是这篇文章只开创了前进的方向,此后两年间还要通过玻恩、狄拉克、玻尔等人和海森伯自己的努力,量子力学的整体架构才逐渐完成。
⑦海森伯所有的文章朦胧、不清楚,有渣滓,与狄拉克文章的风格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读了海森伯的文章,你会惊叹他的独创力,然而会觉得问题还没有做完,还要发展下去;而读了狄拉克的文章,你也会惊叹他的独创力,同时却觉得他似乎已把一切都发展到了尽头,没有什么再可以做下去了。
⑧海森伯和狄拉克的风格为什么如此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所专注的物理学内涵不同。海森伯从实验与唯象理论出发:实验与唯象理论是五光十色、错综复杂的,所以他要摸索,要犹豫,要尝试了再尝试,因此他的文章就给读者不清楚、有渣滓的感觉。狄拉克则从他对数学的灵感出发: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是简洁的逻辑美,因此他的文章就给读者“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
⑨让我补充一点关于数学和物理的关系,我曾把二者的关系表示为两片在茎处重叠的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譬如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今天都是二者共用的基本观念。不过,重叠的地方只占二者各自的极少部分。即使在重叠区,虽然基本观念物理与数学共用,但是二者的价值观与传统也截然不同,二者发展的生命力也各自遵循不同的茎脉流通。
⑩常常有年青朋友问我,他应该研究物理,还是研究数学。爱因斯坦晚年时曾讨论过为什么他选择了物理。他说,在数学领域里,我不能辨认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研究,而在物理领域里,我很快学到怎样找到基本问题来下功夫。因此,年青人面对选择前途方向时,要对喜好与判断能力有正确的自我估价。
⑪物理学是自表面向深层的发展,处处有美。表面有表面的结构,有表面的美,譬如虹和霓是极美的表面现象,人人都可以看到。实验工作者作了测量以后发现虹是42°的弧,红在外,紫在内;霓是50°的弧,红在内,紫在外。这增加了实验工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美的认识。进一步的唯象理论研究使物理学家了解到这42°与50°可以从阳光在水珠中的折射与反射推算出来,此种了解显示出了深一层的美。再进一步的研究更深入了解折射与反射现象本身可从一个包容万象的麦克斯韦方程推算出来,这显示出了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摘编自杨振宁《晨曦集》之《科学工作的风格——论美与物理学》)
梨花,雪白的梨花
姜德明
快到天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多年来,我每次坐火车路过天津,总要站在走道的窗前仔细地往外望着,寻找我童年的踪迹。
忽然发现在我身后站着一个军人,正同我一起望着车窗外的一条长街。
“这条街的变化不大么。”那位军人跟我说,三十年前打下了天津,他们的部队在这儿住过一阵子。我顿时同他亲热起来,告诉他当年我就住在这附近。我问他还记得部队开拔的那一天正下雪吗?①他大声地嚷着:“好大的雪呀!”于是,在我的记忆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在风雪中伫立的身影……
②一个带着硝烟烈火的黎明,巷战中激烈的枪声渐渐地稀疏了,解放军终于把我们从地窖里解放了出来。当我们从阴暗的地窖里爬出来的时候,迎来的是一个真正的黎明。
就在这天中午,解放军来我们院里号房子。我们高高兴兴地把一间有土炕的房子让给了他们。从此便有一个班的战士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住的那屋子总是挤满了人,人们什么都想打听,老大娘还一个个地问人家老家有几口人,双亲可结实,甚至问人家定亲了没有。问得战士们真不好意思。
那时我们的野战军刚刚进入大城市,战士们领来粮食要自己烧饭,他们去借院里梨花嫂家的锅灶。就在这时,不知为什么梨花嫂又被丈夫打了。一位年龄较大的战士制止了那男人:“老乡,有话好好说,不许打人。”同院的邻居说:“解放军来了,不兴打人,家务事也不能打人。”梨花嫂抹了抹眼泪,默默地把刷锅的炊帚递给了那位战士。
梨花嫂十几岁就从乡下嫁到这院子里来,现在也不过二十岁出头。她长得眉清目秀,每逢过端阳节的时候,院里的人都找梨花嫂给剪窗花,她剪的那蝎子、蜈蚣就像是活的。可是这样一个好媳妇,却常常受到不务正业的丈夫的打骂。人们常常可以透过她家的破窗户纸,听到那男人正在骂着:“我是用钱把你买来的!”
战士们有时在院子里开会,那时开会前兴拉歌子,院里的婶子、大娘们也都爱出来听歌子。遇到这种时候,梨花嫂也总是远远地站在自己屋门口,扶着门框凝神地听着。梨花嫂就是灵,有时她在院里烧火做饭,一个人便轻轻地哼了起来,唱的正是从战士那儿听来的。我可从没听到过梨花嫂唱歌,也从没见过她这样高兴过。③灶里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我发现这时候的梨花嫂最漂亮了。
慢慢地梨花嫂也敢跟战士们讲话了。有一次她抢着给战士们洗军衣;还有一次,正是那个来借锅灶的年岁较大的战士病倒在炕上,她不声不响地做了一碗鸡蛋挂面送到战士手上。
每天晚上,在战士们的屋里都坐满了听故事的人。我现在想来还挺奇怪,他们不过是才入伍一两年的农民,为什么讲起红军长征呀,毛泽东、朱德呀……竟那么熟悉,那么自豪。人们都听得心里热乎乎的,眼睛里闪烁着光彩。有一次那位年岁较大的战士讲到,部队每解放一处地方,老百姓有多大的冤屈都能伸,那一次梨花嫂也在门外听着。
战士们常常去执行紧急任务,有一天战士们都低头不语,那位年岁较大的战士再也没有回来,问起来,才知道他触雷牺牲了。我万万没有想到,全院里最伤心的却是梨花嫂。她躲在屋里哭了一场。第二天,她还按照家乡的风俗,叠了几张纸钱,在月亮升起的时候为死了的那位大哥烧化了。④在她的心目中,第一次得到、也是第一次失去了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真正的亲人。
快要过旧历年了,院里的人们也都盘算着如何同战士们一起过个“解放年”。可是,有一天夜里,当我正在浓睡的时候,隐隐约约地听到战士们低声唤着:“大伯、大娘,借您的面盆放在门口了,草席卷好放在炕上了,柴火钱放在窗台上了……”远处传来了车马声,响起了军号声……当我清醒过来,立即披衣而起的时候,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已经找不见战士的踪影了。满天雪花弥漫,今年的第一场大雪降临了。
我的心里好像突然失去了什么,不知如何是好。我知道部队为了怕打扰老百姓而星夜出发了。
我急忙跑出了胡同,大街上到处是军马和炮车,还有列队而行的长长的队伍,我跟随着队伍朝前奔跑着。雪越下越大了,就在长街尽头的铁路桥下,在那斜坡上站立着一个身影,啊,那穿着褪了色的蓝花棉袄的女人不正是梨花嫂吗?她满身落满了雪花,呆呆地望着远去的队伍……不知怎的,我不忍心去惊动她。队伍正在迎着风雪向南挺进着,向南,向南。谁又知道梨花嫂究竟在风雪中站立了多久呢……
不久,我就离开了家乡投奔了革命学校,在外边我很快就听到梨花嫂失踪的消息。
夜深了,火车早已过了天津,正奔驰在辽阔的大平原上。我望着对面正平静地发出鼾声的那位军官,我想明天一早一定要问问他,当年他们在风雪中离开这座城市时,可曾看到一个在风雪中追赶他们的年轻媳妇。
列车轰隆隆地朝南行进着……我紧闭了双眼,好像在列车的后面正有一个年轻的媳妇在追赶着列车。她在奔跑着,向南,向南,一直向南……当我困惑地真想睡去的时候,眼前又飘起漫天风雪。那纷纷扬扬的雪片,忽而又变成一瓣瓣美丽的梨花。我只感到脸上有点轻柔的湿润,还闻到一种淡雅的香味,啊,那雪花一样洁白的梨花呀!
1980年6月
(有删改)
材料一: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墝①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②;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罦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雏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修桥梁;昏张中③ , 则务种谷;大火④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后策孝廉,举茂才 , 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循吏传》)
【注】①墝qiāo:土壤坚硬不肥沃。②麛mí夭:幼鹿和幼麋。③张中:黄昏张星宿位于正南方中天。张与下文的虚、昴均为二十八宿之一。④大火:十二星次之一。
其先三世A为郡吏B并伏节死C难D尝少E修操F行G仕郡H为户曹史。
①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
②孕育不得杀,雏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①
李益
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②道,江淹已拟惠休诗③。
[注]:①(一作《振上人院喜见贾弇兼酬别》)贾校书:即贾弇(yǎn),曾任校书郎。振上人:诗僧法振,作者诗友,当时居于“东州”。②东州故人:指振上人。③江淹:南朝梁诗人,曾模仿惠休《怨诗行》而作《休上人怨别》。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原为僧。
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 | |
场景 | 静夜拟诗 |
音乐特点 | |
远镜头 | |
特写镜头 | |
视频解说(可从内容、情感角度解说;不超过60字) |
《繁花》对上海话的引入不仅表现在方言词语、句式的点缀,更倾向于营造沪语氛围,呈现“江南语态”的气韵。比如写梅瑞接触了老板阿宝后,决意与沪生分手,二人对话如下:
梅瑞说,我与沪生的关系,告一个段落,可以吧。
沪生说,跟四川路男朋友,预备结婚了。
梅瑞摇手说,我想静一静。
沪生不响。
梅瑞说,以后,我做沪生的妹妹,可以吧。
沪生说,可以。
梅瑞说,妹妹对哥哥,可以讲一点想法吧。
沪生说,可以的……
梅瑞的寥寥数句,是娇嗔嗲语,是幽怨婉转,是欲言又止,是“有礼有节”表明心意;而被拒的沪生也自然意会,“不响”的静场处理,婉曲意深。在《繁花》中作者使用了千次以上某某“不响”的形式,紧张又舒缓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有节制的微妙关系,而这种需要延时揣摩的内在语义,正是作者所营造的美中带刺、柔中含韧的“江南语态”独特的腔调与味道 , 上海的城市记忆、世相风俗,上海人的典型形象都在作者创造的方言语码中得到了复生。正如作家张辛欣所言,《繁花》具有“优雅之野心”,是“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之文体”。
《语言文字周报》日前评选并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i人/e人”( )。该流行语源自一项名为MBTI的人格测试,简言之,____,而“e人”指性格外向的人。年轻人热衷于以此探讨彼此的性格特点,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尝试理解、接纳他人,在( )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社交关系。
科技飞跃拓展了社交的边界,却也曾让不少人“卡”在线下人际交往的困境中。但随着对“i人/e人”认知的深入,年轻人的社交恐惧症似乎正在减轻。“i人”向内寻找,拥有丰富的独处沉浸式体验;“e人”向外连接,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他们只是动力启动方式不同,____,优点有时会成为缺点,反之亦然。勇于撕掉人格标签,摆脱社交焦虑,你会( )——原来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i人”和“e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与外界互动。
你是“i人”还是“e人”?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答案并没有那么重要。所谓人格类型,对于你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____。
2023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前三名 | |
流行语 | 网络语境下的意义解读 |
1.i人/e人 | 两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
2.显眼包 | 引人注目、个性鲜明的人或物 |
3.×门 | 人们出于共同爱好聚集成的虚拟阵营 |
狡猾 聪明 贪婪
示例: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互联网的普及,新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更关心诗、远方和自己,但也让我们对周遭的环境、社区、邻居甚至亲人更加漠视:越是近的地方越不在意,越是亲的人越不关心。这就是社会学家项飙所说的“附近的消失”。
你怎样看待“附近的消失”这个现象?你认为有没有必要重构我们的“附近”?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