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道家和儒家关于尚“和”精神的主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古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尚“和”精神的史实。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4年1月1日)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尚“和”精神的现实意义。
材料
时间 | 事件 |
---|---|
1877年(出生) | 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五美乡(今长沙县江胥俱) |
1898年(21岁) | 经常阅读《湘报》(该报广泛宣传组新变法思想),一度以康(有为)梁(启超)的信徒白居 |
1911年(34岁) | 找革命党人了解革命形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加入阿盟会 |
1919年(42岁) | 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
1927年(50岁) |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又 |
1934年(57岁) | 参加长征 |
1937年(60岁) | 筹办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动员群众支援抗日战争 |
1949年(72岁) | 出席开国大典 |
1954年(77岁) | 以湖南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68年(91岁) | 在北京逝世 |
——根据《徐特立年谱》整理
同学们查阅白寿弈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整理了如下信息:
《夏小正》记载了有关农耕、蚕桑生产的物候、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 我国有“医食同源”之说,姜和桂既是调味品,也是社风除寒的药品 |
同学们了解世界主要农作物的传播情况。做了如下记录:
16世纪美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 | 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 | 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 |
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农作物传播的特点。
同学们关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此展开了讨论:
根据活动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世界性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