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时期 | 历史过程 |
秦汉时期 | 中原语言和当地古越语本土语言形成粤语 |
西晋时期 | 粤方言接受更多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
宋朝时期 | 最后一次拉近粤语与中原汉语的差别 |
元代以后 | 粤语与中原汉语差别不断变大 |
清政府1911年颁行的国歌《巩金瓯》 | 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
中华民国的“临时国歌”《卿云歌》 | 卿云烂兮,紈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
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 | |
1952年的《姚湾乡颁发土地证的工作报告》记载:贫农方桂文说:“大红契到手,土地到家真翻了身!” | 1956年1月30日,李墨林代表全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农民向毛主席报喜,把印有金色双喜字的报喜信,双手奉献上去说:“我们代表全国五亿农民向您报喜。”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图集》 |
二战前后殖民地、附属国人口及总面积变化 | ||
时间 | 殖民地、附属国人口 | 殖民地面积 |
二战前 | 14.5亿 | 7800万平方千米 |
1959年 | 1.6亿 | 2550万平方千米 |
材料一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 | 汉武帝像 |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局部) |
“胡服骑射”是指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 1959年李砚云参照阎立本《历代帝王像》绘制。 |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创作于北魏年间 |
材料二 初盛唐时期,女装由窄小紧身而日渐宽松肥大,款式多样,装饰丰富,腰线提高,裙长曳地,在形制,色彩及配饰方面均具有多元化特点,《新唐书·五行志》中“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即是对此的写照。
——摘编自白岚玲《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的文化折射》
材料三
汉服中的马面裙兼具古典和现代的简约美,也能匹配当代年轻人的大众穿着需求,这让马面裙成了今年中国风穿搭时尚的爆款,
——摘编自央视网《马面裙为何成了“新春战袍”?》
材料 文学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演变 | 女性人物形象简介 |
第一步 走出家庭 | 23岁的田亚梅留学期间与同学陈先生自由恋爱,但她的父母听从算命先生和宗祠的意见,反对二人成婚,田亚梅在说服父母失败后同陈先生私奔。(1919年,胡适《终身大事》) |
第二步 走进革命 | 梅行素遇到了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者梁刚夫……梅行素放弃出国,最终在上海的工人运动中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统一。(1929年茅盾《虹》) |
第三步 走进社会 | 李双双本是普通的农村妇女,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勤劳大胆的李双双,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如火如荼的集体劳动中,成长为一个热爱集体、敢于同旧习惯作斗争的新女性。(1959年,李准《李双双小传》) |
第四步 走进自己 | 女青年榕榕与丈夫舒榛原本一同在农村插队(1978年以前),后来舒榛考取了大学后,两人的婚姻走到尽头,榕榕没有自暴自弃,她深知“没有平等是不会有爱情的”,最后她凭着自己的勤奋考上了大学,还成功翻译出了《青鸟》一书。(1984年,陆星儿《啊,青鸟》) |
——摘编自李婷《“五四”以来文学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材料一 希腊罗马时期建筑
作品1:帕特农神庙遗址 | 作品2:罗马大竞技场 |
原来是雅典城邦用来祭奉雅典娜女神的。神殿四周以朴素典雅的石柱环绕。 | 罗马最著名的公共性建筑,可以同时容纳五万人 |
材料二 14-15世纪绘画
作品1:《好政府的寓言》(作者:洛伦采蒂) | 作品2:《埃斯特王族的公主像》(作者:皮萨内洛) |
描述了离佛罗伦萨不远的锡耶纳城,农人在田中工作工人忙于建造屋宇,商人络绎于途,表现出安和乐利的市民生活情景。 | 埃斯特家族的公主找画家皮萨内洛为她画了侧面的肖像,传达出人的真实面貌,也记录了那一时代市民文化中的发型、服饰的特征。 |
材料三 19世纪布面油彩画
《三等车厢》(作者:杜米埃) | 作品描绘工业革命带来的运输工具——火车。作者并没有表现工业进步的兴奋,而是着重描写人在车厢中的分类等级。母亲抱着婴儿,老妇人提着大篮子,疲倦的儿童靠在一边睡着了。 |
——摘编自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