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拱北中学等五校联考2023-2024...

更新时间:2024-07-17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下侧图示反映了某一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完成统一的历史人物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隋文帝 D . 元世祖
  • 2. (2024七下·香洲期中) 隋炀帝即位后,营建东都洛阳,以洛阳为中心开通大运河,使隋朝中央政府的统治比较便捷的通达于山东和江南地区。材料说明大运河(   )
    A .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统一 B . 对百姓有利也有弊 C . 贯通了不同水系间的交通 D . 耗尽隋朝人力物力
  • 3.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 权臣当道 B . 隋炀帝的暴政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自然灾害严重
  • 4.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   )
    A . 房玄龄 B . 魏征 C . 姚崇 D . 杜如晦
  • 5.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她做了11年的才人,做了28年的皇后,做了7年的皇太后,做了15年的皇帝,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A . 武则天 B . 慈禧太后 C . 西太后 D . 宋庆龄
  • 6.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潮旨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绘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请问这个盛世的开创者是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 7.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学习唐朝历史后,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现象的小剧本,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外国人在唐朝经商、做官 B . 人们欣赏异域风情的舞蹈 C . 妇女们骑马出游、打马球 D . 人们在夜市购买外来的沉香
  • 8.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古代中国,和亲是民族交往交融的重要表现之一,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遣唐使来华 B . 鉴真东渡 C . 文成公主入吐蕃 D . 玄奘西行
  • 9.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上述现象(   )
    A . 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局面 C . 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D . 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 10.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非常频繁的朝代,有个国家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国,推动了国家的变革。这个国家是(   )
    A . 印度 B . 日本 C . 罗马 D . 朝鲜
  • 11. (2024七下·镇平县期末) 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在天宝年间六次东渡,历经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 . 都拓展了唐朝的疆域版图 C . 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D . 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2. (2024七下·香洲期中) 诗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能反映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的是(   )
    A .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B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D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13. (2024七下·香洲期中) 观察如图,这幅形势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南北朝时期 B . 唐末藩镇割据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五胡十六国时期
  • 14. (2024七下·香洲期中) 著名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 . 秦始皇嬴政 B . 宋太祖赵匡胤 C . 汉高祖刘邦 D . 唐太宗李世民
  • 15. (2024七下·邵阳期末) 下面是张敏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A . 诸侯争霸 B . 尊崇儒术 C . 藩镇割据 D . 重文轻武
  • 16. (2024七下·香洲期中)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期间先后颁布“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措施。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影响 D . 后果
  • 17.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直接触及大官僚、大地主利益的是(   )
    A . 募役法保甲法 B .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 . 保甲法方田均税法 D .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 18.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同学们分成两组在“小货币见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整理出下面的学习成果。图中的西夏货币和契丹货币说明党项族和契丹族(   )

    一组成果展示

    名称:西夏货币

    形制:小平钱,该币铜制泛红,正面铸楷书西夏文字四个,汉语直译为“贞观宝钱”。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制而成,形体方正。

    二组成果展示

    名称:契丹大字银币

    形制:正面刻有契丹文字,意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契丹大字脱胎于汉字,即利用汉字形体对笔画予以增减而成。

    A . 都与中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B . 都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农业 C . 都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政权 D . 都与宋朝开展了榷场贸易
  • 19.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
    A .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 20. (2024七下·昭平期末) 这是一个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勤劳勇敢的民族,过着游牧渔猎生活,于1115年建立大金政权的民族是(   )
    A . 女真族 B . 契丹族 C . 党项族 D . 蒙古族
  • 21.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抗金英雄岳飞曾慷慨激昂地写下《满江红》,下列四幅示意图中,符合岳飞所处时代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22. (2024七下·岳阳期末)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

    A . 宋金和议 B . 辽宋和议 C . 夏宋和议 D . 金灭辽
  • 23.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右图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业工具秧马。对这种工具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于灌溉,提高了劳动效率 B . 采用复种技术,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C . 说明经济重心在北宋时完成了南移 D . 用于拔秧,减轻弯腰曲背之苦,也提高劳动效率
  • 24.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如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 商业空前发达 B . 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C . 广告业务兴盛 D . 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 25.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一艘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当年“南海一号”如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 . 蕃坊 B . 市舶司 C . 知府衙门 D . 广州十三行
  • 26. (2024七下·香洲期中)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

              ①                        ②                            ③                       ④

    A . 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 .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C . ③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 . ④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 27. (2024七下·香洲期中) 比较下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反映出的共同点是(    )

    A . 并立的政权都是由汉民族建立 B . 都蕴含着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C . 都是对外文化交往的繁荣时期 D . 都是北方经济发展领先于南方
  • 28.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从容就义。“他”是(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铁木真 D . 陆秀夫
  • 29. (2024七下·雁江期末) 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30.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下列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辽——北宋——金——夏——南宋 B .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 C . 辽——西夏——北宋——金——南宋 D . 辽——北宋——西夏——金——南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2024七下·香洲期中) 制度创新可以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1) 材料一、二中选拔官员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发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3. (3) 综上所述,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 32. (2024七下·香洲期中)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人口的迁移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它还导致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促进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著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唐朝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哪一时期最后完成?并指出南移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
    4.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代经济的发展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 33. (2024七下·香洲期中)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战争与和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两大主题,时战时和、战与和相互交织或交叉进行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民族关系

    唐太宗时

    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唐玄宗时

    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唐中宗时

    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也带去大批丝绸锦缎,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她还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

    唐穆宗时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辽太宗时

    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真宗时

    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之后宋辽议和,双方订立盟约。此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元昊称帝后

    多次率军攻打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后来北宋与西夏进后行和谈,订立和约,并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

    1. (1)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民族政权间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
    2. (2) 阅读上述表格,从“战争”、“和平”中选择一个角度,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