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平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
  • 1. 隋朝大运河的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 )
    A . 是利用大自然的典例 B . 是人字形的运河工程 C . 是用于灌溉的大工程 D . 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 2. 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
    A . 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B . 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C . 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D . 重视地方吏治管理
  • 3.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描述某时期的关键词:“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一一长安”。可见,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4. 实物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如图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A . 民族习俗交融,尚武风气盛行 B . 封建伦理瓦解,男女地位平等 C . 制瓷技术高超,陶俑造型精美 D . 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 5. 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此说明,唐末五代( )
    A . 呈现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 B . 物质生活不稳定 C . 出现了社会危机 D . 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 6. 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了如下材料: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由此判断他们讲述的是( )
    A . 玄奘西游 B . 岳飞抗金 C . 王安石变法 D . 戚继光抗倭
  • 7. (2017七下·芜湖期中)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重武轻文政策 C . 重文轻武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 8. 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朝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B .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 岳家军的抵抗
  • 9. (2022七下·福建期中) 这是一个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勤劳勇敢的民族,过着游牧渔猎生活,于1115年建立大金政权的民族是(   )
    A . 女真族 B . 契丹族 C . 党项族 D . 蒙古族
  • 10. 在现代社会,“微信”“支付宝”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 . 汉朝的五铢钱 C . 唐朝的开元通宝 D . 北宋的“交子”
  • 11. 下面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图一、图二、图三分别代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其中,与图三相对应的时期最有可能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南宋 D . 明朝
  • 12. 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一现象( )
    A . 巩固了元朝的大一统局面 B . 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C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使元朝完全摒弃了本民族的文化
  • 13.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上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科举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14. 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有艺人演唱、讲史;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夜市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宋代( )
    A .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 .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C . 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D . 经济发展超越前代
  • 15.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吸取了纪传体的优点,避免编年史的弊病,每遇重大历史事件,不再分见于多处,因此它赋予编年史体以新的生命力。这反映了司马光注重(    )
    A . 因循与守旧 B . 续写与改编 C . 传承与创新 D . 搜集与整理
  • 16.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的时期,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这些书籍的刊印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材料旨在强调(    )
    A . 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B . 印刷术在宋代日趋成熟 C . 宋朝中国科技发展出现繁荣局面 D . 儒家经典开始成为学校主要教材
  • 17.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 .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 . 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 .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 . 有利于培养创新
  • 18. 明朝中后期。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这反映出明末清初我国面临的新任务是(    )
    A . 进行政治改革 B . 反抗外来侵略 C . 发展对外贸易 D . 加强民族团结
  • 19. 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
    A . 印刷技术的进步 B .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 科举制度的完善 D . 国家力量的支持
  • 20. 毛泽东评价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当时陕北大饥,自成乘机而起,……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迫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是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据此判断毛泽东认为( )
    A . 李自成代表了农民利益 B . 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C . 当时起义的导火线是朝政腐败 D .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骄傲
  • 21.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段话反映了郑成功决心( )
    A . 推动经济发展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维护国家主权 D . 加强文化交流
  • 22. 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 农业的发展变化 C . 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D . 人口的增长
  • 23.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如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时期

    措施

    隋唐

    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实行行省制度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设军机处

    A . 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B . 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 C . 选官制度的创立完善 D . 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 24.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 《红楼梦》 B . 《西游记》 C . 《三国演义》 D . 《水浒传》
  • 25.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说唱脸谱》说的剧种是( )
    A . 昆曲 B . 京剧 C . 汉调 D . 徽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 26. 【经济繁荣】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制度建设】

    材料二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

    【文化发展】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张宏梅《试论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唐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盛世局面,请写出第一个盛世局面。
    2. (2) 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先进性。
    3. (3) 根据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大出大进”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具备的因素。
  • 27.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城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有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的范围航行。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沟通中西陆上通道的名称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
    4. (4) 材料四认为清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通过比较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28.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政府与它们(地方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册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新疆、西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区

    史  实

    新疆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A______管辖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

    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设置B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政务。

    台湾

    元朝:设置C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1684年,设置D______,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
    2. (2) 请在材料二表格中直接填入A、B、C、D处的内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围绕“多民族发展”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