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

更新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2024·榕城模拟) 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问天”之名取自于先秦爱国诗人屈原的长诗《楚辞·天问》;2023年杭州亚运会,良渚元素“无处不在”,除火种采集仪式选在良渚古城遗址外,杭州亚运会、亚残会的火炬、吉祥物及部分场馆的设计灵感也都来自良渚文化。这彰显了我国的( )
    A . 经济的发展繁荣 B . 政治制度优越 C . 思想理论的丰富 D . 文化底蕴深厚
  • 2. (2024九上·丰台期中)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 . 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 . 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 . 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 . 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 3. (2024·榕城模拟) 学者石声汉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 . 中国古代国人心态保守封闭 B . 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兼收并蓄 C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 .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4. (2024·榕城模拟)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下列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
    A . 东汉末年的政权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 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C .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史记·高祖本纪》 D .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 5. (2024七下·惠民期末) 据统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 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政治中心的南迁 C . 外来文化的传入 D . 科举制度的变革
  • 6. (2024·榕城模拟) 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这说明,宋代蹴鞠活动( )
    A . 礼仪制度繁琐 B . 形式丰富多样 C . 具有教化功能 D . 深受民众喜爱
  • 7. (2024·榕城模拟)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准确记录了西夏党项姓氏中比较特殊的现象,即一个人名两个姓氏的现象,如“翟嵬名九”,翟为汉姓,嵬名为党项族姓。这些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 风俗习惯 B . 民族交融 C . 奇闻轶事 D . 百窟艺术
  • 8. (2024七下·舞钢期末) 有学者认为:“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以下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史实是( )
    A . 戚继光抗倭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郑和下西洋 D . 平定准噶尔叛乱
  • 9. (2024·榕城模拟)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 . ①凉州刺史 ②宣慰使司 ③内阁 B . ①西域都护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C . ①渤海郡王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宣政院 D . ①北庭都护府 ②怀仁可汗 ③金瓶掣签
  • 10. (2024·榕城模拟) 明朝宋应星屡试不第,后来他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他在该书序言中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此书的命运折射出当时( )
    A . 文化专制的同时又重视科学 B . 经世致用已成为社会共识 C . 传统生产方式发生质变化 D . 社会进步和转型的艰难性
  • 11. (2024·榕城模拟)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后来的事实说明,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这说明通商口岸的开放()
    A .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B . 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C . 为列强侵华埋下隐患 D . 推动了中英贸易发展
  • 12. (2024·榕城模拟) 1909年发表的中国科幻小说《电世界》讲述了未来100年后的故事:“西历2009年,中国强盛。‘电器大王’黄震球发明各种高科技武器,带领人们打败前来侵略的西威国……建立大同世界。”这一故事情节( )
    A . 为戊戌变法营造了舆论环境 B . 折射出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 C . 有利于白话文的使用和推广 D . 反映了中国近代科技的进步
  • 13. (2024·榕城模拟) 20世纪20年代初,不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就连国民党人中亦不乏热衷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戴季陶等不仅阅读、翻译,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问题。这表明,当时( )
    A . 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想 B . 新思潮与旧思潮的斗争激烈 C . 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 D . 国共合作具备一定思想条件
  • 14. (2024·榕城模拟) 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进入延安。此前他曾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描述成一种“农村共产主义”,机械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但在他到了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他把毛泽东提高到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斯诺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
    A .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新型革命道路 B . 苏俄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C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 . 长征中的红军与共产国际加深了联系
  • 15. 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
    A . 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情况 B . 人民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 C . 新生政权得以巩固的途径 D . 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 16. (2024·榕城模拟) 1947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对土改总的指导思想作了更完整的表述:“以自然村为单位,没收地主土地,将土地打乱,按人口重新平均分配,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表明( )
    A . 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在中国被彻底消灭 B . 土地改革使土地由地主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 . 土地改革改变了中国几千年土地私有制性质 D . 这场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实施并完成
  • 17. (2024·榕城模拟)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上述场景的出现( )
    A . 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 . 体现了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 . 改变了我国长期工业落后的面貌 D . 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18. (2024·榕城模拟) 下表为新中国前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年份。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 . 伴随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 B .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 C . 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D . 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 19. (2024八下·长春期末)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为缓解两国关系开启了大门;“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中美间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 . “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 B . “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C . “体育是外交先行官” D . “新北京,新奥运”
  • 20. (2024·榕城模拟) 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影响。以下史实揭示出(   )

    ●晚清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电话、电报等传入中国

    ●1879年,大清邮政官局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阔步发展

    ●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

    A .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B .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C . 中国通讯技术经历了从引进,与世界接轨到自主创新的过程 D . 中国通讯事业从古代向近代转型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 21. (2024·榕城模拟) 以下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  )

    A . 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 B . 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C . 两河流域的统一 D . 罗马帝国的辉煌
  • 22. (2024·榕城模拟)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材料主要表明(   )
    A . 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B . 领主脱离了农业生产 C .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D . 农业生产资本主义化
  • 23. (2024·榕城模拟) 有学者研究发现,15、16世纪前往北美的欧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时,大多选择靠南的路线,而在返航时则选择靠北的路线,这样更符合洋流和季风的活动规律,顺风顺水让航行变得更加顺畅。这表明早期的航海活动(    )
    A . 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 B . 得到了封建王室的支持 C . 具有持久的经济动力 D . 受益于地理知识的进步
  • 24. (2024·榕城模拟)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的序言中,把18世纪末法国的革命和同时期英国的革命称为“双元革命”。这场改变了世界、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双元革命”( )
    A . 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反抗 B . 过程都非常曲折,曾有王权复辟 C .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D . 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共和国
  • 25. (2024·榕城模拟) 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工人队伍中女工和童工比重的增大,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 导致了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 B . 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C . 提高了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 D .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 26. (2024·榕城模拟) 观察下图,由此判断1937年的苏联( )

    A . 成为了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 . 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 . 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化强国 D . 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
  • 27. (2024·榕城模拟) 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图漫画(    )

    A . 揭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 . 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 C . 再现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 . 预测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 28. (2024·榕城模拟) 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90年两德统一后,联邦德国对基本法进行修改以适应新国情。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
    A . 实现民族独立 B . 中美关系友好 C . 维护国家统一 D . 实行“一国两制”
  • 29. (2024·榕城模拟)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惊叹道:“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该史实应纳入的主题是( )
    A .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 一战后民族独立浪潮 C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D .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0. (2024·榕城模拟) 【古今建筑的变迁】

    材料一

    ——根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在梁架上,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的剪力,在平面布置上,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这种建筑组群,在艺术效果上和欧洲建筑有着一些根本的区别。

    ——摘编自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

    材料三 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总体布局到艺术装修都有特色,像古代建筑上的构造、装饰、装修、处理手法都有一些精彩之处古为今用,就是对这些建筑特点的运用。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

    ——摘编自张驭寰《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处建筑,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3. (3)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保护与利用古建筑的策略。
  • 31. (2024·榕城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时期,对教育进行改革。一是改造旧书院。在他的筹划下,旧书院新增天文、地理、数学、测量、化学、博物学等新学科:并进行教学形式西化的大胆改革,采用按日上学法和班级授课制,使旧书院步入近代化学堂。同时,张之洞还创办了种类繁多、科目齐全的新式学堂。

    ——摘编自皮明庥《武汉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武汉地区规模较大的民办企业有40余家。1911年到1926年,武汉民族工业企业增至301家。但是,在武汉的外资工厂享有政治与经济的特权,资金、设备、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发展的条件都有绝对的优势,使武汉民族企业的市场日益狭隘,长期不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近代工业体系。

    ——摘编自王钢《武汉近代工业技术的兴起及其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改造旧书院的方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3. (3) “有人说,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是中国社会变迁和艰难转型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迁的具体表现。(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不同角度思考,写出三个角度即可。)
  • 32. (2024·榕城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20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中心

    意大利

    英国、法国

    德国

    时间

    1540-1620年

    1660-1840年

    1840-1910年

    —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等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出逃的科学家(部分)

    科学家

    类别

    故乡

    奥托·勒维

    生物学家

    德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

    德国

    卡尔·科里夫妇

    生物学家

    捷克斯洛伐克

    约翰·冯·诺伊受

    数学家

    匈牙利

    艾尔温·薛定谔

    物理学家

    奥地利

    —摘编自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欧洲战争前沿的英国只在与战争紧密相关的武器研制领域、医学领战,才向高水平的流亡科学家们立即提供了继续他们职业生涯的机会。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不仅远离战场,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包容性较强的自由竞争的社会。当时又处于科学、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期,因而往往能为流亡科学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而大西洋彼岸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尽管也有移民传统,但当时只愿接收农场、森林、矿山和血汗工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知识精英。因此,美国能够对那些已经流亡到英国等国的知识难民产生出越来

    越强烈的吸引力。

    —整理自李工真《世界科技中心的洲际转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家逃离欧洲的主要原因,并归纳美国对“知识难民”产生强烈吸引力的原因。
    3. (3) 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以“和平·合作·共赢”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从下面任选三个方面)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联合国欧盟 世界贸易组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