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以有首无身者居多,突出反映的都是眼、鼻、嘴构成一个脸面形象,其各部位及构图格局几乎一致;这些特点在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中也能找到。有研究者称:(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这说明良渚文化( )
    A . 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 B . 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C . 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 D . 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
  • 2.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东晋时期,某僧人在庐山传教三十余年间,不仅讲解《丧服经》,也讲解《诗经》;时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他少年时便通读儒家经典,擅长用玄学比附佛经,在社会上层颇有影响。材料可用于印证,当时( )
    A . 国家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B . 社会上层普遍信仰佛教 C . 佛教的本土化趋势凸显 D . 正统思想日益受到挑战
  • 3.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新唐书》记载,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期间,他对“凡降蕃夷皆接以恩;有不服者,假兵胁制之;所得士,释缚给汤沐、衣服……禄山通夷语,躬自尉抚,皆释俘囚为战士,故其下乐输死”。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盛唐时期( )
    A . 中央集权制度的异化 B . 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 C . 边疆民族交往的方式 D . 社会平等观念的传播
  • 4.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有学者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变法内容的超前性和社会现实的落后形成鲜明的反差,其变法没有合适的土壤。最能体现“变法内容的超前性”的是( )
    A . 实施青苗法,大力推广无抵押的农业贷款 B . 推行保甲法,给基层管理打上征兵制色彩 C . 整顿太学,在官办学校中引入竞争性机制 D . 重释儒经,为科举考试提供权威答题标准
  • 5.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朱元璋一改汉唐以来“老人”(乡里年长的士绅代表)受县官领导、对县官负责的状况,赋予“老人”在关键时刻绕过知县直接与皇帝沟通之权,甚至下令让“民间耆年有德者,每里一人,以次来朝,既至,令随朝观政,三月遣归”。这些举措( )
    A . 强化了基层治理 B . 旨在以孝治天下 C . 保护了弱势群体 D . 保障了吏治清明
  • 6.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表1所示为晚清时期部分维新人士对女子入学的态度。这些言行有利于( )

    表1

    人物

    态度

    康有为

    宣扬“男女同权”“教育平等”

    梁启超

    认为“妇女不学”是“天下积弱”的起点,另著有《倡设女学堂启》

    谭嗣同

    主张广泛开设“女学校”,使“妇女无不读书”

    A . 营造维新变法的社会氛围 B . 揭开国内女子教育的序幕 C . 发动知识女性参与维新变法 D . 利用新式学堂瓦解科举制度
  • 7.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截至 1919年,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工业仍是纺织工业,中国企业(含官营)的织布机数量略少于在华外资企业的织布机数量。而 1919——1925 年,外国在华纱厂的产能增长幅度却接近200%。这反映出,一战结束后( )
    A . 门户开放政策得到推行 B . 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 . 民族资本发展环境恶劣 D . 中外经济竞争空前激烈
  • 8.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1936 年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个救亡团体共同组建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同年11月,救国会主要领袖被国民政府突击逮捕。1937年7 月 5 日,宋庆龄等人自带行装,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不久,国民政府表示“救国会以救国为目的,当然无罪”。导致国民政府转变态度的根本原因是( )
    A .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 . 七七事变突然爆发 D .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 9.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1949年11月,农工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通过的《宣言》称,“要团结全党同志,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行自我改造”,会议还作出“停止吸收党员、发展组织,继续切实进行全国党务的整理,严格执行党的政治教育的纪律”的决定。这( )
    A . 旨在构建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 B .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 有助于实现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 D . 顺应了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要求
  • 10.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图1所示为2020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各类经费投入情况。由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当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

    A . 管理工作系统规范 B . 社会参与潜力较大 C . 与经济的开发并重 D . 得到社会广泛重视
  • 11.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薄伽梵歌》认为社会的等级差异是按照人们各自本性产生的性质加以区别的,而人们发自本性的行动可归结为“智慧、知识和虔诚”“勇敢、威武和坚定,善于战斗”“耕种、畜牧和经商”“以侍候他人为己任”四类。这一划分( )
    A . 旨在促进族群内部团结 B . 为种姓制度提供了辩护 C . 展现了民众的道德追求 D . 有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
  • 12.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10世纪时,阿拉伯最著名的两位医学理论家都是波斯人;而在帝国西部学术中心科尔瓦多行医的多为犹太人;著名的《医典》中,还将中国的脉学与阿拉伯的脉学进行了比较。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医学( )
    A . 深刻影响了欧洲近代转型 B . 与中华传统医学同源异流 C . 汇聚了各地区文明的精华 D . 深受开明文化政策的影响
  • 13.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有学者指出,西半球殖民活动迅速积累的资本,直接培植了而且在欧洲间接地增加了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受其影响,欧洲经济变革的过程从缓慢的演变改变为相对快速的革命。下列史实中,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 )
    A . 奴隶贸易降低了全球劳动力成本 B . 大量金银被用于购买东方奢侈品 C . 种植园制度保障了工业原料供给 D . 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
  • 14.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表示说:“要一下子、普遍地、彻底地取消官吏,是谈不到的。这是空想,但是一下子打碎旧的官吏机器,立刻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机器来逐步取消任何官吏,这并不是空想,这是公社的经验。”列宁意在强调,巴黎公社( )
    A . 对旧势力作出较大妥协 B . 消除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C . 树立了政权建设的榜样 D . 借鉴了西方的文官制度
  • 15.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表2所示为1919年和1929年美国部分经济发展指标。据此可知,此时的美国( )

    表2

    年份

    收音机销售额/亿美元

    汽车产量/万辆

    建筑业产值/亿美元

    农场破产率

    1919

    0.45

    150

    120

    6.4%

    1929

    8.42

    540

    175

    17.7%

    注:这一时期,美国出口肉类价值下降88.9%,出口小麦价值下降33.3%。

    A . 成为全球电器制造中心 B .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C . 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D . 城市化破坏了乡土社会
  • 16.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2016年,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欧”。次年10月底,欧洲理事会主席对英国“脱欧”方式给出三个选项。图2所示为《中国日报》特约漫画家据此创作的《脱欧三条路》。漫画揭示了欧盟( )

    A . 内部团结因英国脱欧而破裂 B . 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分歧 C . 同英国的共同利益难以割舍 D . 试图维持欧洲的总体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主完颜亮)尝一铸正隆(年号)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又不欲留钱于河南,效中国楮币(以楮皮纸为材质的纸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钱,不用钞……

    (南宋某使臣)入金国,道汴京,有交钞所……然东南之地有会子,又有川引、淮交、湖会,而鼓铸之所,亦复不一,所以常困,钱币多而贱,秤提无策。而彼(金国)则惟以交钞行之河南,以中国旧钱行之河北,似反简易也。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自洪武八年(1375年)推行钞法后,作为法定货币主币的宝钞大体上一直在贬值,实际上不能承担大宗交易所需的货币职能,但朝廷仍屡次颁布禁止金银交易的命令。明宣宗极力收钞,以布帛支给官俸,民间也用布帛交易。明英宗时,按洪武九年(1376年)旧制,“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其中的赋税折银,只是部分用于官俸。明孝宗时,大部分商税折银征收,武宗时的官俸以“银为主钱为辅”,世宗时,全部商税实现折银征收。至万历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明末,顾炎武曰:“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

    ——摘编自周家明《论明代货币的运作—铜钱、宝钞与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金时期货币运作的突出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货币运作模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中国货币运作模式的因素。
  • 18.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技外交在原则、立场、方式方法等很多方面都符合外交的一般特点,但同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科技外交的领域、活动方式和影响因素如下图所示。科技外交与科技政策、外交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践中呈现出“为了外交的科技”“为了科技的外交”“外交的科技”三个维度。科技外交的成效对外交和科技都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罗晖、李政等《当代中国科技外交的实践与特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维度,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9. (2024高二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一位巴基斯坦诗人、哲学家提出,“如果伊斯兰教想要成功适应现代世界,那么,‘创制’就不仅是当代穆斯林的权利,更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不少新兴的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将传统的伊斯兰教法实体压缩为仅包括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等狭小领域的“穆斯林家庭法”,而将有关商事、民事、刑事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规定皆以西方式的法律制度代替。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基斯坦一度提出“实行伊斯兰制度”的口号,但政府只是有选择性地恢复了部分宗教刑罚,而且在审判程序上也作出严格规定。传统的伊斯兰教刑罚更多地起着威慑作用,历来很少被付诸实践。

    ——摘编自李林《穿透“复古”与“现代”的迷雾——如何理解现代性语境下的伊斯兰教法》

    材料二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实行联邦制,政治运行表现出高度的中央集权特征。 当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相矛盾时,无论立法时间先后,地方法律都必须服从联邦法律。巴基斯坦的政体是议会制,家族政治与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结合使巴基斯坦政党具有地域化、族群文化特征,几个全国性政党分别是不同族群的代表。巴基斯坦所在地域历史上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南亚次大陆的必经之地,这导致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形态不同,风俗习惯各异,所操语言有别,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但巴基斯坦又推崇单一文化论。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早期的能源基地、基础设施和港口陆续竣工,两国产业合作将以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为平台逐渐展开,这些平台皆建立在当地社会基础上,需要充分的人力支持和友善的文化氛围。

    ——摘编自孔亮《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极端化及其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巴基斯坦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特征的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角度评析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
  • 20. (2024高二下·邯郸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一生所撰史学著作颇丰。在20世纪初流亡日本期间,他在《新史学》中提出旧史学只以帝王、个人为中心,完全没有群体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不能够承担救亡的重任的。他指出,“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他批判孟子的“一治一乱”说,认为历史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螺旋式发展的。梁启超认为:“英雄者,乘时势也,非能造时势者也。人群之所渐溃积累、磅礴蕴蓄,既已持满而将发,于斯时也,自能孕育英雄,以承其乏。故英雄虽有利益及于人群,要不过以其所受人群之利益而还付之耳。”梁启超提出“历史科学”和“科学的历史”观念,鼓励并引导历史研究者采用包括统计法在内的科学方法。

    ——摘编自刘书凤《梁启超史学思想述略》

    材料二 

          汤因比是20世纪颇受争议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少年时期见证了西方帝国主义最为鼎盛的场景,青年和中年时期历经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在汤因比一生的事业中,《历史研究》(10卷)和《国际事务概览》(34卷)占据着最为显耀的位置。他曾自述:“自1924年至1956年,我在撰写《历史研究》的同时,还为伦敦的皇家事务研究所编写一部当代国际事务的年鉴……假如我不同时期做这两项工作,我便一项工作也做不成。”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汤因比公开指出,如果世界要想寻求到和平的话,西方必须承认其侵略行径并弥补其给非西方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批评之声几乎贯穿汤因比的一生。将“文明”而非民族国家或人类整体作为历史研究单位既是汤因比的一个重大学术贡献,也是汤因比的研究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任东波《“文明”与〈历史研究〉:汤因比的历史观》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初梁启超史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汤因比在历史学领域作出贡献的共同因素,并谈谈你对史学研究和政治现实的关系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