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教...

更新时间:2024-07-08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既然历史记录难以拒斥文学叙事,那么作为虚构性产物的文学作品是否就完全没有真实、客观的历史叙事的因素呢?一般认为,小说是最具有虚构性的。通常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大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属于文学叙事的范畴。但是,如果随便考察一部小说,会发现哪怕是最荒诞的小说也能找到大量历史叙事的影子,也有历史事实作为基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想象力和虚构性的文学作品。固然,《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自然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可是作者对各种妖魔鬼怪和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集合了当时普通百姓的想象。也就是说,吴承恩虚构的妖魔鬼怪世界也真实记录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史记录。从中我们能窥探到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模式,这其中其实已经隐藏了思想史叙事的影子。另外,小说中的唐僧在三个近乎神仙的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取经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众所周知,这个故事的原型是玄奘西域取经,这也是文学虚构中的事实。唐僧经过女儿国无疑是杜撰的,但小说中讲述的穿越国界要获得通关文牒无疑是历史事实。这些都是这部文学作品中历史叙事的踪影。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曾涉及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问题。他指出《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不是事实,但元朝以及明朝时罪犯得一度牒便可借佛门逃脱朝廷追捕却是事实。《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奉承新举人女婿”固然不是事实,但明清间乡曲人一旦金榜题名便成特殊阶层却是事实。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被杀后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直到她父亲窦天章任廉访使窦娥的冤案才得以昭雪。窦娥、窦天章等历史人物及其故事情节都是文学虚构的产物,但根据研究,这些作品中提到的司法制度则是事实,它们也都属于历史叙事的范畴。

    由此可见,虚构的文学叙事当中同样可以找到客观真实的历史叙事的痕迹。历史叙事中经常掺杂着文学叙事,而文学叙事也并非与历史叙事绝缘。事实上,它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历史学家在历史叙事中融入文学叙事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因为史料缺乏,历史学家不得不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填补这种史料的空白,以求得历史叙事的完整性,如《史记》中“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历史场景细节描写就属于此类。有些则是受当时所处社会和文化的局限而造成的,有些则是受政权阶级意识形态控制所故意采取的手段,等等。而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叙事原因同样是多样的。有些是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有些是作品中无意透露出来的,有些则是情节设计或者人物塑造的必要,等等。

    (摘编自李桦《论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之关系》)

    材料二:

    “叙事始于叙史”这一命题,不只具有事与史字义相通的自证逻辑,更是中国经典文本实际存在状态的体现。对中国经典文本的另一种应有认知是,历史是内容,文学是方法之一,而且这些所谓的文学方法,包含有近代学科划分等影响下的阐释意味。对此,可以看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发生的时间:中国文学叙事衍生于历史叙事乃至记事。这里使用“衍生”一词,是对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方法部分重合的基本解释,也为明确历史叙事中包含有文学意味的非主观性。

    文字是历史叙事的载体之一,书面文本也是本文讨论历史叙事的立足点,在这一层面上,我们会看到历史叙事的方法与文学叙事的方法存在部分重合,但这种重合并不影响历史叙事方法的独立性。其一,中国早期文本中存在与历史叙事相对应的文学叙事系统,《诗经》中的叙事诗之外,我们仍强调更广泛的“诗具史笔”,而学界更倾向于将诗学纳入文学范畴,历史叙事则是另一种独立的存在。其二,以“散文”为形式的文本中,历史叙事的方法与文学叙事的方法在产生时间上具有明确的先后关系,一些原本属于历史叙事的方法,其后为文学所借鉴,乃至于再反向影响历史叙事的方法,都与“历史的方法”的独立性无关。其三,退一步讲,即使历史叙事的方法在文学叙事中完全适用,也不能构成历史叙事等同于文学叙事的充分条件,因为文学叙事的方法显然不能在历史叙事中完全适用。

    历史叙事文学意味的非主观性,主要指向其文学意味中的后代阐释与接受,可以简单表述为“我们认为它是文学的”或者“后来它变成文学的”,根源是文本认知差异和文学作品的影响。不能因为认知的差异而断然否定历史文本的真实性。此外,历史小说的接受等也会影响对历史文本真实性的判断。包括历史事件被文学化表达,包括文学作品对历史的演绎,也包括相类似事件带来的通感联想。

    (摘编自杨金波《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时间”界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同历史记录难以全然排斥文学叙事,文学作品尽管属于虚构性产物,也或多或少具有真实、客观的历史叙事因素。 B . 历史学家在历史叙事中融入文学叙事根本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因而历史学家只好发挥个人的想象以填补史料的空白。 C . 虚构的文学叙事中存在客观真实的历史叙事的痕迹,历史叙事中也经常掺杂着文学叙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 .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叙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有的是情节设计或者人物塑造的必要,等等。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以《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窦娥冤》为例,印证文学叙事尊重历史事实对其构思的重要性。 B . 受近代学科划分等的影响,认为历史是内容,文学是方法之一,认为“叙事始于叙史”是中国经典文本实际存在状态的体现。 C . 对于历史叙事中的文学意味做出“我们认为它是文学的”或者“后来它变成文学的”的判断,其原因是受历史小说的影响。 D . 材料一和材料二阐述的中心论点不同,两者的侧重点也不同,对历史叙事中的真实性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 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情节框架基本符合史实与故事内容大量虚构辩证统一,善于浓墨重彩地渲染战场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B . 在中国,历史叙事先于文学叙事,发达的史官文化造就了中国历史记述的独特存在形态,也决定了中国历史叙事以历史之真为核心的内涵基础。 C . 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白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钱钟书评价《左传》中的“钽魔之叹”) D . 《史记》中,张良是本身存在的人物,但是他遇到黄石老人这件事是司马迁虚构的,这是因为司马迁对张良这个人有他的思想倾向,他赞赏张良善于忍耐的性格。
    4. (4) 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请简要说明。
    5. (5) 史学家吕思勉说:“早期的历史内容总带有神话的性质,其后转为传奇和传说,至汉初,这类传奇和传说性质的材料仍不少,……今所传者,亦一则想象编造的故事也,断不容轻信为事实。”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 2.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雷雨(节选)

    曹禺

    鲁 贵  你知道这屋子为什么晚上没有人来,老爷在矿上的时候,就是白天也是一个人也没有么?

    鲁四凤  不是半夜里闹鬼么?

    鲁贵   你知道这鬼是什么样儿么?

    鲁四凤  我只听说到从前这屋子里常听见叹气的声音,有时哭,有时笑的,听说这屋子死过人,吊死鬼!

    鲁贵  鬼!一点也不错,——我可偷偷地看见啦。

    鲁四凤  什么,您看见,您看见什么?鬼?

    鲁贵  (自负地)那是你爸爸的造化

    鲁四凤  您说。

    鲁贵  那时你还没有来,老爷在矿上,那么大,阴森森的院子,只有太太,二少爷,大少爷住,那时这屋子就闹鬼,二少爷小孩,胆小,叫我在他门口睡,那时是秋天,半夜里二少爷忽然把我叫起来,说客厅又闹鬼,叫我一个人去看看。二少爷的脸发青,我也直发毛。可是我是刚来的底下人,少爷说了,我怎么好不去呢?

    鲁四凤  您去了没有?

    鲁 贵  我喝了两口烧酒,穿过荷花池,就偷偷地钻到这门外的走廊旁边,就听见这屋子里啾啾地像一个女鬼在哭。哭得惨!心里越怕,越想看。我就硬着头皮从这门缝里,向里一望。

    鲁四凤  (喘气)您瞧见什么?

    鲁贵  就在这桌上点着一支要灭不灭的洋蜡烛,我恍恍惚惚地看见两个穿着黑衣裳的鬼,并排地坐着,像是一男一女,背朝着我,那个女鬼像是靠着男鬼的身边哭,那个男鬼低着头直叹气。

    鲁四凤  哦,这屋子有鬼是真的。

    鲁贵  可不是?我就是乘着酒劲儿,朝着窗户缝,轻轻地咳嗽一声。就看这两个鬼颼一下子分开了,都向我这边望:这一下子他们的脸清清楚楚地正对着我,这我可真见了鬼了。

    鲁四凤  鬼么?什么样?(停一下,鲁贵四面望一望)谁?

    鲁贵  我这才看见那个女鬼呀,(回头,低声)——是我们的太太。

    鲁四凤  太太?——那个男的呢?

    鲁贵  那个男鬼,你别怕,——就是大少爷。鲁四凤他?

    鲁贵  就是他,他同他的后娘在这屋子里闹鬼呢。

    鲁四凤  我不信,您看错了吧?

    鲁 贵  你别骗自己。所以孩子,你看开点,别糊涂,周家的人就是那么一回事。

    鲁四凤  (摇头)不,不对,他不会那样。

    鲁贵  你忘了,大少爷比太太只小六七岁。

    鲁四凤  我不信,不,不像。

    鲁 贵  好,信不信都在你,反正我先告诉你,太太的神气现在对你不大对,就是因为你,因为你同——

    鲁四凤  (不愿意他说出真有这件事)太太知道您在门口,一定不会饶您的。

    鲁贵  是啊,我吓了一身汗,我没等他们出来,我就跑了。

    鲁四凤  那么,二少爷以后就不问您?

    鲁贵  他问我,我说我没有看见什么就算了。

    鲁四凤  哼,太太那么一个人不会算了吧。

    鲁 贵  她当然厉害,拿话套了我十几回,我一句话也没有漏出来,这两年过去,说不定他们以为那晚上真是鬼在咳嗽呢。

    鲁四凤  (自语)不,不,我不信——就是有了这样的事,他也会告诉我的。

    鲁贵  你说大少爷会告诉你。你想想,你是谁?他是谁?你没有个好爸爸,给人家当底下人,人家当真心地待你?你又做你的小姐梦啦。你,就….

    鲁四凤  (突然闷气地喊了一声)您别说了!(忽然站起来)妈今天回家,您看我太快活是么?您说这些瞎话——这些瞎话!哦,您一边去吧。

    鲁贵  你看你,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点。你反而生气了,唉,你呀!(很不经意地扫四凤一眼,他傲然地,好像满意自己这段话的效果,觉得自己是比一切人都聪明似的。他走到茶几旁,从烟卷筒里,抽出一支烟,预备点上,忽然想起这是周公馆,于是改了主张,很熟练地偷了几支烟卷同雪茄,放在自己的旧得露出黄铜底镀银的烟盒里。)

    鲁四凤  (厌恶地望着鲁贵做完他的偷窃的勾当,轻蔑地)哦,就这么一点事么?那么,我知道了。[四凤拿起药碗就走。]

    文本二:

    哈姆菜特(节选)

    莎士比亚

    鬼魂及哈姆菜特(上)

    哈姆莱特 你要领我到什么地方去?说,我不愿再前进了。

    鬼   魂  听我说。哈姆莱特我在听着。

    鬼  魂  我的时间快到了,我必须再回到硫磺的烈火里去受煎熬的痛苦。

    哈姆莱特 唉,可怜的亡魂!

    鬼  魂 不要可怜我,你只要留心听着我要告诉你的话。

    哈姆莱特 说吧,我自然要听。

    鬼  魂 你听了以后,也自然要替我报仇。

    哈姆菜特 什么?

    鬼  魂 我是你父亲的灵魂,因为生前孽障未尽,被判在晚间游行地上,白昼忍受火焰的烧灼,必须经过相当的时期,等生前的过失被火焰净化以后,方才可以脱罪。若不是因为我不能违犯禁令,泄漏我的狱中的秘密,我可以告诉你一桩事,最轻微的几句话,都可以使你魂飞魄散,使你年轻的血液凝冻成冰,使你的双眼像脱了轨道的星球一样向前突出,使你的纠结的馨发根根分开,像愤怒的豪猪身上的刺毛一样森然耸立:可是这一种永恒的神秘,是不能向血肉的凡耳宣示的。听着,听着,啊,听着!要是你曾经爱过你的亲爱的父亲——

    哈姆莱特 上帝啊!

    鬼   魂 你必须替他报复那逆伦惨恶的杀身的仇恨。

    哈姆莱特 杀身的仇恨!

    鬼  魂 杀人是重大的罪恶:可是这一件谋杀的惨案,更是骇人听闻而逆天害理的罪行。

    哈姆莱特 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鬼  魂 我的话果然激动了你:要是你听见了这种事情而漠然无动于衷,那你除非比舒散在忘河之滨的蔓草还要冥顽不灵。现在,哈姆莱特,听我说,一般人都以为我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一条蛇来把我螯死,这一个虚构的死状,把丹麦全国的人都骗过了:可是你要知道,好孩子,那毒害你父亲的蛇,头上戴着王冠呢。哈姆莱特 啊,我的预感果然是真的!我的叔父!

    1. (1) 下列各项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雷雨》的伟大在于,它展现了处于错综复杂关系中的人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人性,这是好的文学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B . “闹鬼”选自《雷雨》的第一幕,戏剧的第一幕是塑造人物性格和展开情节线索的基础,通过这段鲁贵和四凤的谈话,交代了两年前闹鬼的秘密,并暗示了四凤与周萍的关系。 C . 《哈姆雷特》选段哈姆雷特与鬼魂的对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诗意,鬼魂述说自已被杀的遭遇,控诉了叔父与皇后的罪人之恶,将观众带入了一种神秘恐惧的氛围中。 D . 《哈姆雷特》中鬼魂的形象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让儿子复仇,儿子用“戏中戏”证实鬼魂的话,儿子一再拖延,鬼魂再次出场提醒,儿子最终为父报仇,整个戏剧情节结构完整统一。
    2. (2) 下列各项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雷雨》选段鲁贵和四凤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化特征。鲁贵的卑鄙贪婪,四凤的天真单纯,通过口语化日常化的人物语言很好地呈现出来。 B . 鲁贵这个人物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他作为纽带连接剧中的人物和冲突,揭开“闹鬼”的悬念,在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C . 《雷雨》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比如选段中四凤问鲁贵看见什么,鲁贵说:“那是你爸爸的造化。”(文中画线处)表现出鲁贵对自己在周家特殊地位的自得。 D . 《雷雨》中“闹鬼”的情节,交代繁漪与周萍曾经的感情经历,是剧中矛盾冲突之一,鲁贵知道大少爷和繁漪有染,告诉四凤“闹鬼”的真相,不希望女儿把这段感情太当真。
    3. (3) 《雷雨》剧本选段中,鲁贵与四凤围绕“闹鬼”有大段对白。1984年电影版《雷雨》,以这样的面面来呈现:阴森的夜晚、摇曳的烛火、两个黑衣人晃动的身影。请探究电影与戏剧的处理方式各有什么效果?为什么会有不同?
    4. (4) 法国戏剧家阿尔托提出“残酷戏剧”理论,他认为:宇宙本身是残酷的,人性中隐藏着残酷的因素。而戏剧通过对这一切的表现把观众暴露在自己隐藏的罪恶面前,以此洗涤净化观众内心深处的罪恶感。请结合《雷雨》与《哈姆雷特》整本书,思考:哪一部更接近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的创作理念?请你借助剧本中具体的剧情闸释你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乙】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旦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丙】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忙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 ,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 (1)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B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C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D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 (2)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这句话中“婚姻”与现代汉语的“婚姻”含义有所不同,这里是指结为儿女亲家。 B . “彼可取而代也”与“所解数千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硼”(《庖丁解牛》)两句中“而”用法和含义不同。 C . “项王泣数行下”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数”含义不同。 D . “而封王侯”与“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封”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让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热情款待项伯,并且低声下气拉拢项伯,约为婚姻,使得局势出现转机。 B . 项梁才能过人,德高望重。他因避杀人罪逃到吴县,吴县的贤士大夫们都很佩服敬重他们,每次遇到大的徭役或者丧事,总是请项梁主办。 C .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并予以采纳。 D .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司马迁认为项羽有封地作为根据,切割土地,分封王侯,天下政令都由项羽一个人发布,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没有政治谋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

    5. (5)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
  • 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注】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岩晓:高山。分:甘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 . 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 . 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 . 本诗既有登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 (2) 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 (2) 《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相似。
    3. (3) 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真正近距离观察白鹏,还是去年秋天在洪家村。那天,临近黄昏,首先是听到林中沙沙的声响,然后才看到白鹏黑色的羽冠,红形形的脸,以及整个身子。最近的白鹏,离我也就二三米的样子。它们看起来一只只气质非凡,而吃相却憨憨的,特别惹人喜爱。山溪里,田埂上,它们旁若无人,低着头,像鸡啄食似的。我知道,这些地方的水黾、蚯蚓、七星瓢虫,还有地苍、龙葵、珊瑚樱、南五味子的浆果,都令白鹏①____。

    在婺源乡村,燕子、麻雀、四喜鸟、斑鸠、乌鹊,甚至白鹭都是村民的邻居,而在洪家村,白鹏竟也能与村民如此亲近,确实②____。“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从当地民谚中可见村民对一般的鸟类都如此爱护,那么在村规民约中为白鹏划出地盘作为保护区,也就③____了。想来也是,倘若没有村民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以及对白鹏的友善,我不会有这样的眼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也”与文中加点“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曹禺《雷雨》) B . 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C . 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D . 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钙,为人体必需的常量营养素,它的主要作用就像是建造高楼大厦的砖。身体里99%的钙都是在骨骼里,所以有人也把它叫作“骨骼的守护者”。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要的钙大约是800毫克左右,可是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钙的吸收率太低,大概也就是15%,更多的钙实际上是被当成废物排泄了。

    如果有维生素D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俩是“兄弟”,一起摄入,吸收率能翻倍。①____?有一些可能被成骨细胞“砌”到了骨头里;有一些可能变成了结石;还有一些逛游一圈,无所事事,最后又排泄了。怎么才能让它沉积到骨骼里呢?这就需要一种神奇的营养素——维生素K,它能指引血液中的钙精准地沉积到骨骼上。②____,饮食均衡是前提,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和肉类。另外,③____,增加吸收率,刺激骨骼增加钙的利用度。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2) 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B .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 .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 .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作文(本题共1小题,共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些流传千年的人和事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统编教材“必修下”我们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历史故事,也了解了“魏征”、“王安石”、“杜牧”和“苏洵”这些智者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拳拳之心。

    畅游在这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里,聆听着这些弥足珍贵的智慧思想,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更需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五四”青年节前期学校文学社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以高一学生身份,结合“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写一篇征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