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前言节,中国人的诗意与浪漫,草木有节,四时有节,文人有节…… “节”的本义是“竹节”,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曾结下A不能分开的缘分 , 宋代苏东坡曾说:B“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智慧的承载 , 它zhāng( )显着中国人的自然观,直到今天,我们的土地仍旧传出它bān( )驳的钟声。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诗意之旅…… |
承载() (A.zài B.zǎi)
zhāng( )显 bān( )驳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冬生竹也,下垂者,箁箬也。” | |
字形探究:从“竹”字的篆体字形判断,其属于造字法中的(A象形 B形声)字。 | |
字义探究:本意为“竹子”,如王维在《竹里馆》中写道:“,弹琴复长啸。” 引申为“”,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引申为“竹简”,它的别称在诗文中也有体现,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 |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渔樵闲话》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默写出与梅、松相关的诗句各一句: ①,。 ②,。 请你结合《渔樵闲话》和《竹石》来探究“岁寒三友”的内涵:③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以竹制作“纸鸢”。请同学们一起制作风筝,探究风筝文化,从下面三幅风筝图中选择一幅,从形态和主题两个方面谈谈所选风筝图的设计内涵。
春秋时期,五经之一的《尚书》确立了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节气,这些诗意的名称,让我们在每一个浪漫的节气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和生命的温暖。
春分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话: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春雨仿佛知晓春分时节的到来,迈着轻盈的脚步,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来到人间,滋润着世间的万物。春分有雨是丰年,可谓春生美好,万物可期。 |
请同学们仿照“春分”书签的示例,任选“夏至”“立秋”“冬至”中的一个节气,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完成书签制作。
( )诗句: 诗话:( ) |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气是节气的核心,节气与气节,自然与社会,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探究古代文人“节”中的智慧。
文人有节——刘禹锡资料卡 | |||
人生遭际 | 诗文故事 | ||
长安 长安 连州 长安 洛阳 |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 |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 |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参与永贞革新。 | |||
同年,革新失败,守旧派得势,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 | 【甲】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奉召回京。次年,因写诗讥讽,得罪当朝执政,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改任连州。 | 元和十年,自武陵①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选自《旧唐书》)【注释】①武陵:地处朗州。 【乙】 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① 紫陌②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注释】①玄都观:道观名。明人王相在《千家诗》中注释道:“玄都观桃花千树,指在朝之官。刘郎,自喻也。言满朝之人皆吾去后而升迁者。”可见,诗人以桃花比喻暂时得势、煊赫一时的守旧派,而那些看花君子则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②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 | ||
大和元年(827年),再次被朝廷召回长安。次年三月,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 【丙】 再游玄都观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A是岁出牧①连州,寻②贬为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③一时之事。B旋又出牧 , 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④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⑤二十八字,以俟⑥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选自《刘禹锡集•再游玄都观•序文》)【注释】①出牧:离开朝廷,去地方任职。②寻:____。③志:____。④唯:____。⑤题:____。⑥俟:等待。 | ||
会昌二年(842年),卒于洛阳。 | 白居易:“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
文言字词 | 方法 | 注释 |
寻贬为朗州司马 | 课内迁移法: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① |
以志一时之事 | 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判断或推断。 | ② |
唯兔葵、燕麦…… | 成语推断法:任人唯亲。 | ③ |
因再题二十八字 | 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 | ④ |
A处原因:。
B处原因:。
①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②前度刘郎今又来。
小浙:刘禹锡诗文的风格真“豪”!他笔下的景物气势不凡,比如《秋词》一诗,诗人不写悲秋,而是描绘了①、等明丽秋景,让人心境开阔。
小江:我认为刘禹锡的个性也非常豪放,想说就说,敢于讥刺。两次游玄都观写下的诗,运用了②手法,对守旧势力进行了无情地鞭挞。
小语:豪气还体现在他③上,刘禹锡不为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而悲鸣,只要朝廷有召,他便欣然归来,为国效忠。
小文:是啊,怪不得他的好友白居易发出这样的感叹:“刘梦得,诗豪者也!”
部编教材篇目 | |
七下 | 《陋室铭》刘禹锡 |
八上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
八下 | 《小石潭记》柳宗元、《马说》韩愈 |
九上 | 《醉翁亭记》欧阳修、《岳阳楼记》范仲淹 |
材料一 一方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世外桃源,一条“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的蜿蜒古道,一部从魏晋遗风到大唐气象的文化史,一道尘封在历史烟云中的诗歌长廊……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中华文化古道——唐诗之路,重新进入国人的视野,成为国人心向往之的文化胜地。水尽则登山而歌,青山绿水激发诗人无限的灵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对应着诗歌的起承转合,这自成一格的山水,抚慰了那些远道而来的诗人。
材料二 从东晋的浙东运河,到隋朝的隋唐大运河,再加上浙江境内溪流纵横、河湖遍布,无论向内还是向外交通都非常便利,这为游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唐诗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剡溪为例,它虽然不是一条大河,但是通过密布的水网,与更广阔范围的河流陆路勾连交错,直至与长江水系连通。在唐代,诗人们大多乘船走水路,乘坐一叶小船,穿行于山水画廊之间,寄情山水,游目骋怀。李白的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提及的樟亭、海门、耶溪、剡溪、四明、国清、灵溪、华顶、石梁等一系列地理关键词,清晰勾勒出唐人沿水路上溯、水尽登山而歌的游历之路,这条路不独属于李白,也是整个唐朝诗人对沿途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记忆的追寻之路。
材料三 自晋代起,浙江一带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开中国山水诗之先河,南朝谢灵运在越中(绍兴古称)创作并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山水诗派,书圣王羲之邀友兰亭修禊写就《兰亭集序》。谢安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任公子南岩钓鳌、刘阮遇仙、十八名士等人文逸事,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仿佛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他们来这里追寻名士的足迹。作为浙东山水的骨灰级粉丝,谢灵运常常游履于山水之间,以兴奋和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方秀美山水,吟出一首首描绘山水的诗篇,还发明了一种便于登山的“驴友装备”——谢公屐。作为谢公的“铁粉”,诗仙李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四进浙江,三至剡溪,四登天姥山,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二十余首瑰丽诗篇。贺知章、杜甫、白居易等也追慕前贤足迹,曾乘舟溯剡溪而上,留下了一篇篇的千古绝唱,难怪有人说“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
材料四 浙江省政府印发实施《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字形的诗路文化版图,勾画出历代诗人游历浙江的行迹图、诗路文化带的水系交通图、诗路文化带的名城古镇图等。诗路文化版图由大运河、曹娥江、椒江钱塘江等主要水系、古道和现代交通合围而成,以晋唐以来诗人行迹、水系交通、名城古镇、遗产风物等为主要特征,勾勒形成了浙江新时代文化生态长廊。千年之“文”之魂深深镌刻在浙江发展的大地上,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形象语言和具象符号。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探究诗路文化形成的原因。
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为研学手册选择一位诗人作为封面人物,并阐述理由。
研学小组把下面的地图放在了研学手册的小结部分,请结合以上材料为它配一段解说词。
信封里的儿子
司玉笙
①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划地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就哭了,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老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
②班长说,我家离老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
③1950年秋,部队来到东北整训。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上,阵阵口号声中,人人热血沸腾,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或决心书。他比葫芦画瓢地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了说,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
④他也笑了,说,咱俩就是一个人。
⑤趁着一个休息日,班长说,趁出国前咱也去街上照个相,留个念。
⑥于是就去了。过了几天,照片取出来了,是黑白的。单身的一人一张,一寸;两个人的合影也是一人一张,两寸。他第一次见这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咋跟活的一样!
⑦班长说,这相片可金贵哩,花去我半个月的津贴,得放好。
⑧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自己那三张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这信封纸质韧硬,正面有红框,竖写形制。
⑨揣着这照片,两个人跨过鸭绿江。A随部队急行军到了指定区域,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战斗一打响,阵地上一片火海硝烟,残枝碎石乱蹦。激战中,班长被一颗炮弹炸成重伤,融化的冰雪和冒着热气的鲜血糊满了一身。奄奄一息的班长看看他,说,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
⑩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两年后,后方战地医院又多了一名伤员。这伤员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个星期方才苏醒。医护人员高兴地相互传语,刘兴根醒来了,英雄醒来了……
⑪后来,他被转到国内疗养。能下地活动时,他将那信封找出,小心翼翼地抚平,再添上回信的地址,托人寄出。过了个把月,回信来了,是人代写的:你母亲接到你寄来的信和照片喜出望外,捂住哭了大半天。自你参军走后,这些年来你母亲天天去庄东头的大路口盼你。你两个妹妹已出嫁。四亩庄稼地有互助组帮种帮收,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⑫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
⑬往后再写信,他就用班长的口吻。那边回信问,合影照上的另一个是谁?他答,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娘的儿子。那边回信说,你母亲现在逢人就说,俺儿回来了,还多了一个,就在俺怀里。说着还掏出照片让人家看……
⑭这一提,他心里便拱出一句,我就是我就是,永远是!
⑮为尽量使自己像娘的儿子,他每天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班长的颧骨高,他就反复夹捏自己的腮帮子,好让颧骨突出。时间长了,腮帮子还真凹陷下去了一点。护理人员奇怪,问,刘班长,脸上怎么不舒服?
⑯都好着哩。他说,只是想娘了。
⑰B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问:“安排你到本地一个大厂工会工作咋样?”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
⑱肩着背包,提着网兜,他按着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小刘庄。还未进庄,头前身后呼呼啦啦簇拥了一群人,争相替他拿行李。被人引着,一进这农家小院,他愣了:一位衣衫打有补丁的中年妇女端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
⑲丢下行李,他紧跑几步,跪伏在这位母亲的双膝前,一声憋了许久的话语,自胸腔喷薄而出:“娘啊——”
⑳“是根儿么?”眼泪扑簌簌地滴落下来,是热的。
㉑“是我,是我,娘!”
㉒C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抖抖嗦嗦触摸着。“俺的儿,你这脖子上的那颗痣咋没了?”
㉓“娘,扛枪磨去了。”抬头一看,娘泪湿的眼皮是合着的,眼窝里分明有什么在拱动。
㉔旁边一个妹妹插话道:“娘怕你忧心,信里不让告诉你她的眼几年前就瞎了。”
㉕“娘,明天我就带你看眼去!”
㉖背着娘上车下车跑了几个医院诊治,娘的眼还是没有起色。娘说:“甭花那钱了,有恁在跟前,俺啥都看得明白。
㉗此时,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他坚辞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护娘的。”并对两个妹妹说:“有哥在恁放心,恁该忙啥忙啥。”
㉘于是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给他说媳妇,他就要求一条: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
㉙婚后,两口子轻声问暖,俯身侍奉,娘的脸上就断不了笑容,直至八十六岁寿终。在操办老人家的后事时,有人好像知晓了他的经历,想写一篇稿宣传宣传。面对这些好奇者,他说:“我没啥可写的,与那些埋在雪地里的战友比,我还活在母亲身边……”
㉚那日晚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部分战友的遗骸被军用飞机运回祖国时,泪珠止不住地滚淌。他让家人打开那小盒子,指指那张合影照叮嘱道,放大,放大……
(选自《北方文学》,有删改)
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他”与班长、“他”与“娘”之间的故事梳理完整。
英格曼森在《如何写出一篇好小说》中提出“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好小说”的标准之一,文中A、B、C三处,哪一处给你带来的情感体验最为强烈,请作赏析。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线索是“照片”,也有人说是“信封”,你认同哪一种观点,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材料和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现实意义的理解。
链接材料1 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导读 |
链接材料2 你是愿意花时间沉浸于电子产品带来的虚拟情感满足,还是愿意花时间陪伴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道看似简易的选择题,很多同学都做错了。 ——某初中生日记链接材料3 空军航空兵某部庞荣奇:“当时我就回头望向我这个机舱里边,我就想对这些烈士们说,前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看看我们现在拥有的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看看我们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辉煌。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运-20飞行员讲述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归家之路》 |
刘兴根、刘敬根毫无疑问是彼此的“最佳战友”,像这样的最佳战友组合在名著中也能找到,请从下列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并从中选择一个人物,找出在该名著中他(她)的“最佳战友”,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红岩》 C.《红星照耀中国》
竹子定律竹子用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
卷轴中的“竹子定律”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据此引发的联想、思考或感悟写一篇征文向公众号投稿,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字数600-800;不得抄袭、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