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好书,可以让我们对远方的世界充满无限的遐想;好书,可以支撑我们在风雪载途的寒冬中静待春风。读文学,让我们的思维冲破jī bàn,任意chí chěng;读史学,让我们以史为鉴,不入歧径;读哲学、让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仰望星空;读自然科学,让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前景。读书,让我们思想(甲);读书,让我们灵魂(乙):读书,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1. (1) 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ī bàn)        ②(chí chěng)

    2. (2) 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风雪载途        ②模样

    3. (3) 文段中的“遐”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4. (4) 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深邃  轻盈 B . 深奥  丰盈 C . 深邃  丰盈 D . 深奥  轻盈
  • 2.  综合性学习。

    “应对”是一种口语交际能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把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其合理的顺序是什么?请在横线上填出正确的序号。

      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就是应对。怎样才能巧妙应对呢?

      ①应对技巧可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一些巧妙应对的例子来学习。

      ②如果是一般询问,就客观回答;如果是恶意刁难,就给予回击。

      ③如果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如答记者等,就要采用一定应对技巧。

      ④前提是认真聆听对方话语,准确理解其意图,判断其观点态度。

      正确序号:

    2. (2) 下面是一组应对案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其应对技巧。

      案例

      技巧

      当伙伴惊讶“不知木兰是女郎”时,木兰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加以巧妙解答。

      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陈元方毫不示弱,反击对方无信无礼。

      当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时,吕蒙风趣地说应该对自己刮目相看。

      调侃自夸

      当六一公公问“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时,双喜却说他吓跑了自己的虾。

      当惠子笃定“子之不知鱼之乐”时,庄子暗自改换“安”的意思取得辩论胜利。

      当先驱传令“天子且至”时,军门都尉如实回应军中只闻将军令。

      据实作答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 3.  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通过古诗文,我们沉醉于小石潭“,参差披拂”(《小石潭记》)的幽静美丽. 驰目于洞庭湖“,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汹涌澎湃,感慨于桃花源“,鸡犬相闻”(《桃花源记》)的安宁祥和,惊叹于大同社会“,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的博爱精神,震撼于大鹏“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的磅礴气势。通过诗句“微君之故, ”(《诗经》),我们看到了劳役者矛头直指统治阶级的质问与愤慨;通过诗句“求之不得, ”(《诗经》),我们也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着与深情;通过诗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读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和苦闷的旷达情怀……浸润于古诗文的福泽,我们渐渐学会了观物、观人、观世界。
  • 4.  古代诗歌阅读,回答问题。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据史书记载,在杜甫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因此,当春雨在农耕时节悄然未临,作者就感到无限喜悦。

    1. (1) 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歌内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的第二节写村童抢掠茅草而去,表现了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B . 甲诗“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只是诗人由于屋漏更觉夜长。 C . 乙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春雨”人的思想,因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D . 乙诗的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2. (2) 请根据你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 待其从容 , 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②庸:酬功,酬谢。③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目:指树的枝干交接处纹理不顺处。⑤说:同“脱”,解脱,脱落。⑥从容:同“舂容”,即撞击,激荡。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①不知其        ②学半        ③学者        ④其久也

    2.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善 待 向 者 如 撞 钟 叩 之 以 小 者 则 小 鸣 叩 之 以 大 者 则 大 鸣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此皆进学之道也。

    4. (4) 甲乙两文都阐述了学习方面的道理,请分别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诗歌中的物候

    ①唐代诗人杜审言有诗云:“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诗中所提及的“物候”。就是春天来临时梅柳抽芽、浮萍转绿等自然现象。

    ②许多诗歌在抒怀言志的同时,也对物候做了观察记录。南宋诗人陆游的《鸟啼》诗写道:“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陆游可称得上是懂大自然语言的诗人,他不但留心物候,还能用物候预告农时。

    ③不仅如此。有些诗中的物候还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特征,人们可以据此研究历史气候的变迁. 诗人李颀(望秦川)诗云:“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诗歌描绘了唐代长安一带遍植竹子的景象。但唐代北方随处可见的竹子。如今已难觅其踪影。因为竹子须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地方,这说明一千多年前中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暖。

    ④这样看来。读懂了诗歌中的物候,也可以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乙)历法中的物候

    ①陆游《鸟啼》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古时农人通过观察物候现象出现的时间顺序,来确定时令,制定出物候历法。但是物候会因时、因地而异。所以物候历并不精确。那有没有更能精准计算时闲的历法呢?

    ②通过观测。人们发现星象变化比物候更有规律,更能精准计算时间。西周开始设专人进行星象观测,人们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等情况。

    ③这种利用天体位置变化的时间规律,建立起来的时间系统叫天文历,它比物候历更精确。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就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天文历法。它计算的每个交点月时长为2721223天,同现代观测的2721222天只差十万分之一天。

    ④天文历法适当安排了年、月、日的关系,用以计量日期、确定季节。能准确反映自然规律,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 (1) 观察和记录物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2. (2) 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3) 甲、乙两文相互关联,两文开头都引出对象,两者所引对象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又见榆钱飘

    ①故乡的那棵老榆树,不论怎样地老了,我总叫它小榆树。这样叫它,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

    ②小榆树个子不高,但我更小过它,是多少倍,不好来形容。它像一个大哥哥,春风拍着它的头,我总是痴望着。

    ③望着,望着,小榆树赤身的枝条,绽放着青色的笑容,酱紫色的小骨朵,一串一串的,一串比一串俏艳。那是什么?那是榆钱。我童年的美味,就从爬树中获得了。

    ④榆钱一圈圆膨胀着,一串和另一串,有着相同的表情,但有着不同的姿容,和我们孩儿是那样的相似。看不到枝条,看不到空隙,好似春风钻不过去时,那就是一树的榆钱了。

    ⑤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的个子,感觉冒高了一些,但我更会觉得,它变胖了许多,甚至觉得,那个粗巴巴的树干,喘着气,快要支撑不住了。

    ⑥每年春天,我是巴望着小榆树变“胖”的。它胖得很体面,那形象、那表情、那味道,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诱人。

    ⑦第一个爬上树的人,绝不是我。小伙伴们,有的是力气,如果不早行动,和他们相随,我是挤不到树干旁边的。他们上去了,在嬉笑中“噢啊”着,腮帮子鼓鼓的。在我仰望的眼神里,“呼”的一声,一小枝榆钱就飘来了。

    ⑧我突然感到了小榆树的疼痛,不由得叫了起来。

    ⑨“不要折了,不要折枝子了。”

    ⑩“没事,没事。”

    ⑪他们还在听着我怎么回应时,我已爬上了树,不在高处,但总还是可以的,毕竟我也包裹在榆钱中,包着,包着,我也是榆钱了。

    ⑫回去的路上,我也鼓起了肚子,在肚子上鼓起的,是小帆布袋,在小帆布袋上鼓起的,是我握着榆钱的小手。

    ⑬手松开了,我就见到了母亲。

    ⑭“明天,妈给你做了吃。”

    ⑮“吃什么?”

    ⑯“榆钱窝窝。”

    ⑰我激奋地跳了起来。

    ⑱“妈,我不念书了,咱们一起种地吧。”

    ⑲“不用你种,你不要操这个心。”

    ⑳母亲似乎有点不情愿了,榆钱在水里泡着,水在盆里晃荡着。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你好好念书就是了。”

    ㉑榆树,像个旅行者,俨然喜欢把脚落在少雨的陕北大地上。在我的故乡神木,它犹如布阵,遍及高坡、沟壑,守卫着乡亲。

    ㉒那么多榆树,不论在哪里,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要爬的,直到把春天爬走,一树榆叶在搜寻着我们。光阴在夜里逃走,不论我在哪里,我的嘴边还是老家的偷钱,还是那粗粗的、甜甜的、黏黏的感觉。

    ㉓“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每年在春天,榆树“胖”了的时候,我就会回到村子,看看这个胖子,瞧瞧那个胖子,嗅着那个甜腻的味道,小伙伴们一个个围拢过来,顿时,我觉得我就是一棵榆树了。

    ㉔小村每年都在变化着,乡亲每年都在变化着。我住过的石窑院顶土墙上面的那棵小榆树,奇迹般的,也弯下腰来了,而且是向着路的那一边,守候着路人。

    ㉕在我有点上火、不想吃饭、睡得不怎么好时,我更多地想到了榆钱,它是一个医者,一直在我的心头。可我不能再爬树了,有点像那棵小榆树的我,只能在每年的春天里,站在路边,看见榆钱飘飘,我悄悄捋一些吃。

    ㉖那里正好有个转弯,还陡陡的。陡陡的,有我怀乡的人生。

    1. (1) 选文主要回忆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选文画线的句子。
    3. (3) 选文在描绘榆树和榆钱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有何作用?
    4. (4) 结尾段有何含义?
四、整本书阅读(6分)
  • 8.  名著导读
    1. (1) 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罗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 . 保尔因感情受挫,选择离开家乡去工地干活,后来参加战斗,历经磨难,多次死里逃生。 C . 谢廖沙是保尔的朋友,做事认真负责,很有主见,沉着冷静,善交朋友,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 D . 小说通过对保尔成长经历的描述,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战争、建设场景和社会生活风貌。
    2. (2) 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要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50字左右)
五、写作(50分)
  • 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到壶口瀑布,引发对民族性格的感悟;观安塞腰鼓,体会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在“时间的脚印”中,感受自然的伟力……人生如旅,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行走在美妙的艺术中、行走在生命的春夏秋冬……且行且思,积淀在心的依然是山海情怀,赤子之心。

    请结合自己生活体验,以《行走、让生命更丰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