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A . 魏晋南北朝
B . 五代十国
C . 明朝
D . 清朝
-
2.
(2024七下·新余期末)
有人认为,隋朝有四大成就,第一是完成统一,第二是创新制度,第三是重大工程,第四是选人制度。对此,下面的理解准确的是( )
A . 统一——隋炀帝
B . 制度——废丞相
C . 工程——紫禁城
D . 选人——科举制
-
3.
(2024七下·新余期末)
唐代黄滔称赞科举制时说, “吾唐取士最堪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取士不问家世”。读书人考中后,则“金榜高悬姓字真”。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 彻底改变论资排辈
B . 导致血缘关系疏远
C . 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 有效防止社会动荡
-
4.
(2024七下·新余期末)
从下列表格可知,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
皇帝 | 措施 | 治世局面 |
隋文帝 | 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 开皇之治 |
唐玄宗 | 对吏治、军事、税收、文教等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 开元盛世 |
A . 社会环境的稳定
B . 贤臣能将的辅助
C .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与时俱进的政策
-
A . 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B . 餐桌上摆有玉米、甘薯、花生等食物
C . 集市上的人们穿着棉布衣服
D . 用雕版刊印大量精美的书籍
-
A . 繁荣的唐朝经济
B . 民族的交往交融
C . 频繁的对外交往
D . 多彩的文学艺术
-
7.
(2024七下·新余期末)
与表格内容相关的人物是( )
“他是一个描绘历史与地理的能手。”——季羡林 | “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印度史学家阿里 |
A . 司马迁
B . 司马光
C . 玄奘
D . 鉴真
-
A . 阶级矛盾尖锐
B . 宦官专权的结果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藩镇割据的延续
-
9.
(2024七下·新余期末)
宋朝国策是“强干弱枝”。其基本原则有二:一是中央集权,使中央的各项权力如军、政、财、法等权都超越地方;二是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实施( )
A . 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B . 解除了武将专权的积弊
C . 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D . 加速了元朝统一的实现
-
10.
(2024七下·新余期末)
据统计,两宋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以科举取士的年平均数计,宋代是唐代的5倍。由此可知宋朝 ( )
A . 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B . 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C .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D . 官吏选拔看重出身门第
-
11.
(2024七下·新余期末)
下表所示内容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政权 | 建立时间(年) | 民族 | 灭亡时间(年) |
辽 | 907 | 契丹族 | 1125 |
北宋 | 960 | 汉族 | 1127 |
西夏 | 1038 | 党项族 | 1227 |
A . 政权并立
B . 交往交融
C . 和战相间
D . 共同繁荣
-
12.
(2024七下·新余期末)
电影《满江红》锁定2023年春节档冠军之位,票房42亿,河南省汤阴县岳飞庙一时成为网红打卡地。岳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这是因为他( )
A . 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B . 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C . 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 . 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
13.
(2024七下·新余期末)
假如你回到了宋朝,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 )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 ②坐船航行 ③晚上去市场逛街 ④前往大都观光 ⑤吃上占城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
-
14.
(2024七下·新余期末)
《剑桥中国史·辽西夏金元史》中写道: “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这一观点体现了( )
A . 南宋与元并立
B . 宋与西夏并立
C . 北宋与金并立
D . 辽宋并立
-
15.
(2024七下·新余期末)
这个王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了治理辽阔疆域,它 ( )
A . 实施三省六部制
B . 设置郡县
C . 派文臣担任知州
D . 开创行省制度
-
A . 隋初对全国的统治
B . 清朝在新疆的建制
C . 元朝对边疆的治理
D . 宋朝加强对外交往
-
17.
(2024七下·新余期末)
出土于元朝墓葬中的陶俑,姿态各异,表情丰富,分工明确,有的在吹口哨、有的在吹笛、击节板,还有的在舞蹈,这些陶俑反映了元朝怎样的社会状况( )
①元杂剧的繁荣,为广大民众所喜欢 ②元朝的手工业发达
③元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④瓦子在元朝时兴起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A . 御史令牌
B . 元帅虎符
C . 急递铺令牌
D . 锦衣卫腰牌
-
19.
(2024七下·新余期末)
“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上述材料得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是( )
A . 明朝赋税繁重
B . 明朝社会动荡
C .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
D . 明朝劳役繁重
-
20.
(2024七下·新余期末)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1685年和1686年进行两次雅克萨之战——康熙帝 | 1757年至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 |
A . 维护了民族团结
B . 巩固了东南海防 (
C . 肃清了边疆危机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
-
21.
(2024七下·新余期末)
清朝前期,江宁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这说明清朝( )
A .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
B . 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C . 农业经济发展繁荣
D . 水陆交通运输发达
-
22.
(2024七下·新余期末)
《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志通俗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和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 . 史书都是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B . 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C . 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一致
D . 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
23.
(2024七下·新余期末)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 .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引领性作用
B . 只有指南针产生过积极作用
C . 未能对中国的社会变革起推动作用
D .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
24.
(2024七下·新余期末)
对以下两图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
顺治十八年(1661年) | 6.88亩 |
康熙六十年 (1721年) | 8.26亩 |
雍正十二年(1734年) | 8.13亩 |
乾隆四十九年 (1784年) | 2.51亩 |
A . 清朝前期人口过度增长使人地矛盾突出
B . 反映了人口增长大大推动了土地的开垦
C . 是明清时封建盛世的发展繁荣成就之一
D . 人口增长原因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有关
-
25.
(2024七下·新余期末)
京剧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调、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说明京剧( )
A . 树立了北京戏剧的绝对权威
B . 体现各种文化的差异
C . 体现了统治者的娱乐追求
D . 是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吸收的结果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3分, 27题14分, 28题10分, 29题13分,共50分。
-
26.
(2024七下·新余期末)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
材料一
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中哪个负责监察事务?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目的。
-
(2)
材料二 明初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帷庸任相后最甚(严重)。胡惟庸势力渐大,威胁皇权……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朱元璋为避免皇权受到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
-
(3)
材料三 在故宫博物院著名的勤政殿等两处景点有同样的一副对联: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
据材料三指出实现雍正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
(4)
材料四
“文定八股, 句出经书”推动了平民子弟读书应试, 但这种造就、选拔官员的制度却剥夺了士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成为皇权的传声筒。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下)》 | 清风不识字, 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 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蒹葭欲白露华清, 梦里哀鸿听转明。 ——摘录自《清代文字狱档》 |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共同之处。
-
-
(1)
【友好交往篇】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等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努力,创造出了日文平假名字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能吸引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华的根本原因。
-
(2)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材料二体现了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怎样的特点?说出郑和远航的意义。
-
(3)
【抗击侵略篇】
材料三
A.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写出与A和B所述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
(4)
【对外政策篇】
材料四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呈现的变化。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
(1)
材料一 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开启第三次大统一时代”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2)
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友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友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友好的活动。
请列举一例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友好”的史实。根据材料二谈谈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
(3)
材料三 以下表格是关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的管理统计情况
西汉 | 唐朝 | 元朝 | 清·康熙时期 | 清·乾隆时期 |
设置西域都护 | 设置安西都护府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 平定噶尔丹叛乱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① |
材料三中①处是清朝为管辖该地区设置的什么机构?
-
-
-
(1)
【盛世景象】
材料一 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
(2)
【经济繁荣】
材料二 南宋海船
材料二属于哪一类史料? (A.文献资料B.实物资料)请说明从图片获取的历史信息。
-
(3)
【科技创新】
材料三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部分)
朝代 | 成就 |
隋朝 | 李春修建赵州桥 |
宋朝 | A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
元朝 | 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
明朝 |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宋应星编著 B |
补充材料三表格中A和B的内容。
-
(4)
【重大工程】
材料四
图1隋朝大运河中B段名称是什么?请分析两大工程修建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
(5)
【担当使命】
材料五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怎样才能建设一个强盛的国家”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