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19 浏览次数: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惠城模拟) 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下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二里头遗址 D . 陶寺遗址
  • 2. (2024·惠城模拟) 据甲骨文记载,商代用盂、豆、皿、盘等存放食物,用刀、俎等加工生食物,烹饪时用鼎、鬲等,进食用箸、勺等,盛放液体饮料的饮器有角、尊、觚、爵、觥、壶等。材料反映了商代( )
    A . 日常食物种类丰富 B . 注重饮食礼仪 C . 青铜冶铸工艺高超 D . 社会等级明显
  • 3. (2024·惠城模拟) 如下图。中国古代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区有多处,因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而获得这一殊荣的是该图中的( )

    A . B . C . 咸阳 D . 益州
  • 4. (2024·惠城模拟) 秦简《为吏之道》写道:“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谶(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据此表明,秦朝( )
    A . 法律制度严苛 B . 崇尚儒家思想 C . 注重官员品德 D . 社会矛盾激化
  • 5. (2024·惠城模拟) 他被誉为丝路“凿空”人,“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他是( )
    A . 司马迁 B . 张骞 C . 哥伦布 D . 班超
  • 6. (2024·惠城模拟) 大运河开通后,文人雅士以大运河为题材的诗歌不少。肯定大运河作用的古诗句是( )
    A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 .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C .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D .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 7. (2024·惠城模拟)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旨在强调唐的繁盛得益于( )
    A . 民族交融 B . 制度创新 C . 人口迁移 D . 经贸往来
  • 8. (2024·惠城模拟) 北宋大书法家蔡襄感慨道:“凡人情,莫不欲富。至于农人商贾百工之家,莫不昼夜营度,以求其利。”这表明( )
    A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 . 重农轻商观念有所改变 C .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D . 商人地位高居百工之首
  • 9. (2024·惠城模拟) 北宋中后期,针对日益严重的流民问题,处理的方式有:想返回原籍的“令各便归乡”;不愿归乡者允许其居留,“不得抑勒流民”,并明令“州县毋得强逐”。上述做法( )
    A . 抑制了经济发展 B . 激化了社会矛盾 C . 强化了社会治理 D . 阻碍了人口迁移
  • 10. (2024·惠城模拟)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广泛种植桑、棉,丝、棉织业快速发展,一批以丝绵加工、集散的专业市镇纷纷崛起。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
    A .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 .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C . 纺织业占主导地位 D . 海外贸易受到重视
  • 11. (2024·惠城模拟) 康熙统治期间曾组织测量并绘制出《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聘请传教士参与,天文观测法结合三角测量,以北京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线,使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尺为1:40万经纬网制图。据此可知,当时( )
    A . 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 . 政府重视科技发明 C . 西方文化影响中国 D . 思想自由受到重视
  • 12. (2024·惠城模拟) 1862年,清廷开办了京师同文馆,次年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外国语言专科学校),1864年在广州设同文馆。这些措施( )
    A . 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 B . 契合自强求富的目标 C . 适应维新变法的需要 D . 强调中体西用的理念
  • 13. (2024·惠城模拟) 据下图可知( )

    1900-1936年中国棉纺织业中纱锭的所有权图

    A . 民族工业大多集中于轻工业 B . 国内投资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C . 日本加快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 . 西方逐步放弃对华经济侵略
  • 14. (2024·惠城模拟)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空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红色政权。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 因地制宜进行革命斗争 B .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善于团结各方抗日力量 D . 宣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
  • 15. (2024·惠城模拟) 下表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整理的红军长征行军情况表。根据表格内容,对长征精神理解最恰当的是( )

    起止时间

    经历省份

    行军里程累计

    人数统计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6.5万余里

    曾达到过30万人,到最后不足3万人

    A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 .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C .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D .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 16. (2024·惠城模拟) 1939年,国民党在湖南衡山集中了一批抗日前线各战区的军官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所用的教材是八路军军事教员陶汉章编写的《游击战术纲要》。这反映出(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建立 B . 正面战场的作战方针落后 C . 国共合作重在培养军事人才 D . 敌后战场的抗战受到重视
  • 17. (2024·惠城模拟)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1949年的时代最强音。它表达的含义是( )
    A . 中国人民身体素质提高 B . 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C . 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D . 中国外交开始独立自主
  • 18. (2024·惠城模拟) 下图为1953年的宣传画。该画创作的背景是( )

    A . 实行土地改革 B . 实施“一五”计划 C . 参加抗美援朝 D . 进行三大改造
  • 19. (2024·惠城模拟)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学习俄语的热潮;到了80年代,英语取代俄语成为首选外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也流行起来。“外语热”的变化适应了( )
    A .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 .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20. (2024·惠城模拟) 据统计,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女性烫发者由此前几年不过3人次激增到万人次之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B . 女性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尚 C . 改革开放影响人们审美观念 D .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 21. (2024·惠城模拟) 读下图。该漫画可用于说明( )

    A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 . 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 22. (2024·惠城模拟) 701年日本开始在中央设“大学”,在地方设“国学”,成绩优秀者即可参加“贡举”。考试的科目及评定标准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据此可知,日本( )
    A . 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B . 发展成为封建国家 C . 实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D . 融入了儒家文化圈
  • 23. (2024·惠城模拟) 下表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学者评价中世纪的观点。这表明( )

    人物

    观点

    出处

    人文主义学者

    这个时期的欧洲战争频繁,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西方史学史》

    朱迪斯·本内特

    中世纪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欧洲中世纪史》

    钱乘旦

    中世纪欧洲在昏庸无道中也有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

    《西方那块土》

    A . 史学研究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 B . 尽量接近客观是历史学的使命 C . 后人的研究方法比前人更先进 D . 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往往可靠
  • 24. (2024·惠城模拟) 读下表,表格中信息表明( )

    1689年

    英国国会颁布《权利法案》,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

    1776年

    大陆会议发布《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制定《人权宣言》

    1782年

    第一台连续运转的蒸汽机在英国问世,此后,法国、美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A . 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B . 资产阶级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 C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规模最大 D .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工业革命发展
  • 25. (2024·惠城模拟) 美国内战前,人们常用“United States”来表示美国;战后,则常用“the United States'”来表示。“美国”的拼写由复数名词变成了单数名词。这一变化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 推进了国家的统一 B . 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C . 解决了社会的矛盾 D . 促使黑人权利平等
  • 26. (2024·惠城模拟) 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刊登的评论写道:“☐口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据材料推测“口☐”最有可能是指( )
    A . 法国 B . 俄国 C . 德国 D . 日本
  • 27. (2024·惠城模拟) 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到俄国访问,列宁特地接见他。他们谈论的话题主要是( )
    A . 十月革命 B . 余粮收集制 C . 苏联模式 D . 新经济政策
  • 28. (2024·惠城模拟) “1946年到1947年的冬天,数十年未见的大饥荒席卷了欧洲。德国许多家庭没有供暖,数百人被冻死;英国、法国等名义上是战胜国,但他们毫无胜利者的体面,整个国家陷入了停摆。”上述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柏林危机的经过 C . 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 D . 美苏冷战的原因
  • 29. (2024·惠城模拟) 下表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数据变化能够说明( )

    年份

    1989

    1999

    2009

    2019

    美国

    167

    179

    140

    121

    欧盟

    128

    151

    166

    114

    日本

    111

    107

    68

    48

    中国

    0

    10

    43

    129

    其他

    94

    53

    83

    88

    A . 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B . 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特征 C .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优势上升 D . 美国丧失了全球经济霸主地位
  • 30. (2024·惠城模拟) 2022年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25%的议会成员是女性,这一比例在过去的26年间提升了11%,女性部长的比例在一些由男性主导的如“国防”和“金融”等领域中也有所提升。材料反映( )
    A . 妇女地位超越男性 B . 教育提升妇女地位 C . 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D . 男女平等初步实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2024·惠城模拟) 茶文化历史悠久。历史兴趣小组以“茶·世界”为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各组承担不同任务,现邀请你参与。

    任务一【追寻茶的起源】

    材料一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在河姆渡遗址附近)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和疑似茶壶的陶器。科学家从树根形态、解剖结构、茶氨酸含量等三个方面综合鉴定这批树根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15年6月30日发布会

    2021年考古工作人员对山东战国早期墓出土的茶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证实为煮(泡)之后留下的茶渣,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煮(泡)过的茶叶残渣。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

    任务二【探究茶与世界】

    材料二 茶叶与英国,鸦片与中国——两种嗜好品与两个国家的命运如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从18世纪开始,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民族习俗。对收入非常有限的劳动阶层来说,“面包+茶叶”就成为他们非常理想的食谱。人们在饮茶时加入糖,才使人体的能量倍增。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茶叶不仅完全可以代替酒类,而且比酒类便宜,有益于健康,也适应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因此茶叶的消费量迅速增长。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任务三【畅谈茶的未来】

    材料三 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报告收录了来自8个国家的十个高端名茶品牌,中国只有一款茶叶入榜。

    ——摘编自《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

    1. (1) 根据材料一两则茶叶遗存的考古信息,指出其对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史料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茶叶消费增加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鸦片如何将这两个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的。
    3. (3) 根据上述材料,请围绕“茶”设计一个话题,并列举相关史实发表你的见解。
  • 32. (2024·惠城模拟) 近代以来,海外留学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高潮时期

    主要方向

    方式

    规模及代表人物

    同治时期

    留学美国

    官费

    1872-1875年间120名詹天佑、唐绍仪等

    光绪年间

    留学日本

    官费自费各半

    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

    五四运动前后

    留美

    留法

    留苏

    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由民间社团组织

    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

    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

    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材料二 1978年6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要有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

    ——摘编自新华社中国政府网《新中国档案: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战略决策》

    材料三 出国留学人数从1978年的860人增加到2017年的60万余人。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40年来,共有313.2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其中近10年来回国的占73.9%,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

    ——《留学潮涌:从“出国热”到“归国潮”》(中国日报网2018-12-18)

    1. (1) 根据材料一,选取某一时段,分析这一时段留学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提出派遣大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归国潮”的看法。
  • 33. (2024·惠城模拟) 战争期间各国都重视舆论宣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的舆论宣传画(部分)

    1914年8月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文化”的胜利》

    一战时期德国发行的明信片

    1917年美军创作的征兵海报《入伍:消灭这个疯狂的畜生》

    描绘了被德国军队洗劫后的佛兰芒村庄,背景由弥漫着浓烟的废墟构成,前景是一个死去的家庭,妻子的手臂环抱着孩子。

    图片中的文字为:每开一枪就消灭一个俄国人!每刺一刀就消灭一个法国人!给英国佬来上一脚,给小日本一记耳光!

    描绘了一个头戴“军国主义”的钉盔、手持印有“德国文化”字样长棍的灵长类动物,在美国上岸后掳走一个少女的场景。

    材料二 欧洲大陆对战争的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长期片面的民族优越性宣扬和爱国主义教育。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教育儿童们要以他们的历史传统为荣,要尊重被认为是独特的国家美德。这种民族显耀和民族独尊的教育极易导致偏激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信念,并使青年人不是畏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向往战争。第二,自然界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达尔文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错误理解和应用。第三,欧洲以往的局部和短暂的战争成为人们想象未来战争的范例,从而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

    ——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一写在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

    1. (1) 根据上述材料,请以“舆论宣传与战争”为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释。
    2. (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争中的漫画宣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