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宁远期中) 汉武帝时期,在每州郡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郡内的地方官吏。宋太祖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据此可知,两位皇帝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巩固大一统王朝 C .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 . 减轻农民的负担
  • 2. (2024九下·宁远期中) 魏征敢于进谏和唐太宗虚心纳谏,这是“贞观之治”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因果关系可描述为( )
    A . 忠言逆耳利于行 B . 一寸光阴一寸金 C . 长江后浪推前浪 D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3. (2024九下·宁远期中) “衣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对士族门阀的代称。但到了唐朝中期,朝廷规定只有科举出身尤其是进士出身者,才可以称“衣冠户”,并且此类户口可“免一门差徭”。这一现象反映了唐朝时期(   )
    A . 士族势力已经消亡 B . 社会风气的日益开放 C . 科举制的影响巨大 D . 传统选官模式的废除
  • 4. (2024九下·宁远期中) 这场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廉价的棉布、棉纱,以谋取经济利益,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棉纺织业纷纷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破坏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西方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 5. (2024九下·宁远期中) 辛亥革命用暴力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进行了“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和探索。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 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C . 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D . 促进社会风俗变化
  • 6. (2024九下·宁远期中) 1919年5月9日《纽约时报》报道:“5月8日,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向美国国务院发去无线电报,证实了近日媒体对北京发生骚乱的报道。”。这里的“骚乱”指的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 7. (2024九下·宁远期中) 我国决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9月3日为纪念日。与它们相关的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 . 五四运动、红军长征 C . 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胜利 D . 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 8. (2024九上·印江开学考) 70多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罗盛教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 )
    A . 红船精神 B . 长征精神 C . 抗战精神 D . 抗美援朝精神
  • 9. (2024九下·宁远期中)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到200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约23倍。这反映出中国( )
    A . 加入WTO推动了经济发展 B . 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实现 C . 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D .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 10. (2024九下·宁远期中) 1956年,刘少奇指出:“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使各少数民族……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我国( )
    A . 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 C . 在海南积极筹建经济特区 D . 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 11. (2024九下·宁远期中)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改变美苏争霸中的不利战略处境,美国开始接触中国,同时中国也力图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此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可见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
    A . 社会制度 B . 国家实力 C . 国家利益 D . 传统友谊
  • 12. (2024九下·宁远期中) 随着希腊并入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皇帝们试图把希腊的竞技比赛也拿过来。如图是古罗马时期艺术家雕刻的大理石复制品,原作为希腊艺术家米隆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创作的青铜雕塑《掷铁饼者》。如图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直接证明(   )

    A . 古罗马人的雕刻技艺 B . 铁饼运动的起源 C . 古希腊人的宗教观念 D . 古罗马人的体质
  • 13. (2024九下·宁远期中)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通常被称为阿拉伯世界,这里的居民多信仰( )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基督教 D . 道教
  • 14. (2024九下·宁远期中)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又规定了三个部门相互制衡的许多条款。”材料描述的政治体制出自(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1787年美国宪法 D . 《拿破仑法典》
  • 15. (2024九下·宁远期中) 在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人们可以看到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残骸,“仿佛看到它在那场战争中冒烟,水手在水中挣扎,油在水面上燃烧,一片混乱”。材料中的“战争”标志着( )
    A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B .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 .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 . 苏德战场形势扭转
  • 16. (2024九下·宁远期中)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巴以“火药桶”再次被点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和平和发展虽是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 B . “一超多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 .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 . 霸权主义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材料题
  • 17. (2024九下·宁远期中) 加强对边疆管辖,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朝代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经夏、商、周的发展而最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进一步吸收边疆民族成分,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人数更加众多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汉族。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坡陇相望,乃有七澳居其间,各得其名。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澎湖》

    材料三: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边疆开发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 (2) 元朝政府为加强对材料二中所示地区的管辖设置了哪一机构?清朝时,哪一历史人物打败了此地的殖民侵略者。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综上所述,你认为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 18. (2024九下·宁远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摘编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策》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完成崛起”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观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美国、日本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 19. (2024九下·宁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强化了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这一目标以中国自身与世界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为灵感源泉,符合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期望。“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中遵循通过对话与合作实现共同增长的原则。

    ——《英媒:“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材料三: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 (1) 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趋势?指出当今世界“群雄竞起”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
    3. (3) 根据以上材料体现的主旋律,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