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6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 1.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公交车内,某时刻悬挂在横杆下的拉手突然向公交车前进方向摆动,据此现象可以判断公交车可能正在(   )
    A . 直行急加速 B . 直行急刹车 C . 向左急转弯 D . 向右急转弯
  • 2.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
    行李包下安装轮子
    B .
    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
    C .
    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D .
    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 3. (2024八下·衡山期末)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减速下降过程中(    )
    A . 返回舱的动能增加 B . 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增加 C . 返回舱的机械能增加 D . 返回舱的机械能减少
  • 4.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在202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获得金牌。图甲是他正全力通过弯道、图乙是他获胜后站立在水平赛场中央大声欢呼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 . 通过弯道过程中他处于平衡状态 B . 站立时他受到的重力和他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 站立时他受到的重力和他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图甲中他的手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5. (2024八下·衡山期末)  以下校园活动的场景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排球比赛——将排球竖直向上垫起,排球在最高点速度为0,受非平衡力作用 B . 引体向上——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平衡 C . 跳高——跳高过程中人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均保持不变 D . 足球比赛——抱在守门员手中的足球惯性消失
  • 6.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中分别盛有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它们的液面高度相同,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容器中液体密度ρ>ρ>ρ B . 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F>F C .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p<p D .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F>F
  • 7.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如图所示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B . 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 C . 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 D . 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
  • 8.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在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如图甲所示,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的质量等于B的质量 B . 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C . B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D . 在甲液体中A受到的浮力等于B受到的浮力
  • 9.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如图所示,已知固定斜面长5m、倾角为30°,木箱重150N。某同学用大小为100N的推力沿斜面向上推木箱,使木箱沿斜面匀速从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过程中,关于木箱所受的力对木箱做的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木箱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为500J B . 推力做功的大小为500J C . 木箱克服斜面摩擦力做功的大小为375J D . 斜面对它支持力做功的大小为125J
  • 10. (2024九上·北京市开学考) 某天,“生物”和“物理”两位大师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生物”大师伸出健硕的手臂对“物理”大师说:“看,我能提起很重的物体哦(如图)!"“物理”大师竖起大拇指说:“真厉害!其实,你的前臂就是物理学中的一根杠杆。”以下对于这根杠杆在提起重物的过程中,分析合理的是(  )

    A . 前臂杠杆的支点O在肘关节处 B . 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1是阻力 C . 重物给前臂的力F2是动力 D . 前臂是一根省力杠杆
  • 11. (2024八下·衡山期末)  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两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1v2 B .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F1>F2 C . 木块两次所受拉力做功功率:P1>P2 D . 相等时间内两次拉力做功:W1W2
  • 12.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可看成柱形)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下降高度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体的体积是 B . 物体的密度是 C . 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4N D . 物体完全浸没后与最初时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大了5N
二、填空题(本题5个小题,每空2分,共10个空,共20分;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三、作图与实验题(本题5个小题,其中第18,19题每小题2分,第20、21、22题每空2分,共24分;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 18. (2024八下·衡山期末)  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能静止,请在A点施加一力,并且要求此力的力臂最长。

  • 19.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画出滑轮组的合理绕绳方式。

       

  • 20.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关系”的过程情景。

    1. (1) 在不重复操作的前提下,请你排出最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2. (2) 图乙中存在的错误是
    3. (3) 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图甲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N;圆柱体在水面下匀速下沉但未触底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 21.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并使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1. (1) 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这种方法称为;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不能完成本实验的理由是:
    2. (2) 分析比较两次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 (3) 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超载”或“超速”,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表:

      实验

      序号

      小球的

      质量m/g

      小球自由滚下

      的高度h/cm

      木块被撞后移

      动的距离s/cm

      1

      30

      10

      4

      2

      30

      20

      16

      3

      60

      10

      8

      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四、计算题(本题3个小题,其中第22题6分,第23题6分,第24题8分,共20分;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 22.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200cm2 , 往桶里倒入8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求:

    1. (1) 桶中水的重力;
    2. (2) 水对桶底的压强;
    3. (3)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 23. (2024八下·衡山期末)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1200N的物体A,在匀速竖直提升物体A的过程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500N,如果物体A上升的速度vA为0.1m/s,不计绳重和滑轮与轴的摩擦.求:

    1. (1) 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
    2. (2) 拉力F做功的功率P.
    3.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4. (2024八下·衡山期末)  如图所示,图甲是使用滑轮组从水中打捞一正方体物块的简化示意图,在打捞过程中物块始终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物块未露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5%,图乙是打捞过程中绳端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不计绳重,忽略摩擦和水的阻力)求:

    1. (1) 物块的边长;
    2. (2) 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 (3) 物块的密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