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积累(16分)
  • 1. 基础积累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学习不能心不在焉 , 应脚踏实地、鞠gōng①____尽瘁。只有这样,才不会给我们的青春留下遗憾。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愧zuò②____和悔恨。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心中最淳朴的愿望。邓稼先lìjìn③____心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一生。他们用自己的学识与行动书写了无悔人生。他们被世人所敬仰 , 成为时代的楷模,他们的故事也鲜为人知 , 被世人所传颂。

    1. (1)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上的汉字。
    2.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心不在焉 B . 淳朴 C . 敬仰 D . 鲜为人知
  • 2.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1)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 (2)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3. (3) 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4. (4) 老山界是我们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陆定一《老山界》)
    5. (5) 岑参《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的句子是:
    6. (6) 韩愈《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草树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的句子是:
  •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B .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旋律激昂,气势磅礴。 C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 . 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谦辞有“贵庚”“令堂”“赐教”等。
二、阅读能力(32分)
  • 4. 整本书阅读
    1. (1)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   )
      A . 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B . 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C . 虎妞爱上了祥子。 D . 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2. (2) 下面两个文段选自《骆驼祥子》,请你仔细阅读后,完成两个小题。

      A段: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 , 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B段: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①A段中,“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是因为

      ②B段写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艰难,结尾句写“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祥子当时的处境。

  • 5. 现代文阅读

    担当中成长

    李晓晨

    我终究能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量,这一切发生得缓慢却坚定不移,连我自己都未曾察觉。

    几乎还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已经身处摩肩接踵的医院里,周围菜市场一般熙熙攘攘,队伍绵延几十米一直排到大门口。从门口望出去,大朵大朵的白玉兰正在庭院中怒放,它们盛开得如此热烈,给这嘈杂拥挤的地方带来难得的光亮。正午时分,玉兰树下挤满了看花的人,阳光热烈、慷慨地洒落在人群里,我从他们中间穿过。一些人站着,一些人坐在轮椅上,或是躺着——他们不知道,此时此刻,我是多么一往无前又多么焦虑无措。

    今年4月,母亲第一次来北京小住,其中,二十多天是住在医院里。几个月前,我和她都未曾想到,春节假期后竟然以这样的方式重聚。开头就是一连串的检查:抽血、CT、核磁、超声、心电图……起初,母亲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刚强,那种属于“母亲”的独当一面,努力吞咽下含有各种营养的饭菜,克服腿脚的软弱坚持运动,详细回答医生护士的询问,从一只羊数到上千只再数回来,只为了获得五六个小时的睡眠。不过,随着手术的日益临近,一切迅速发生了改变。她从白天到黑夜都躺在床上,不肯动弹,不想看见医生、护士、病友,也不想看见自己,只有在我来医院时才有几分活力,能勉强在走廊里溜达几圈。一种力量正从她的身体里抽离。而我,则似乎在瞬间获得了某种力量,逐渐变得沉稳、坚强,仿佛有了山川大河的模样。

    对所有住在医院的人来说,时间显得严格而漫长,二十四小时共计一千四百四十分钟,每个刻度都包涵确定的指向。清早6点,护士走进来测量体温血压。7点,医生们开始查房。我会在他们走到六十床时,恰到好处地提出个把问题,然后小心翼翼地记在手机备忘录里——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不问又觉得不踏实。等到9点,几个黄色白色的药袋就挂满了输液架。

    我抬起头仔细辨认上面的字,猜测它们如何进入人体发挥神奇的作用。恍惚中,好像回到了儿时发高烧的那个夏日,小小的我躺在病床上哭哭啼啼,母亲用凉毛巾一遍遍擦拭我的额头,瞅准时机灌下杯甜甜的蜂蜜水。

    这一次,换我揽过她的肩头,跟在医生身后飞奔到手术室门口。手术床像长脚一样跑得飞快,生怕让人追上。等再见到母亲,已经是四个多小时以后。“听见我喊‘妈妈加油’了吗?”我问。“当然听见了。”她说,“我也冲你喊了句‘加油’呢。”这句话我没听见,那会儿早就哭得有些慌乱,然后站在手术室门外想象着无数个画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手术室最外层大门洞开,偶尔走出来一两名医生,飞快地推出盖着同样绿色被单的患者。我想走到椅子那里坐会儿,两条腿却像生根一样没法动弹。又有医生出来巡视一番,喊出几个名字。等在门外的人们迫不及待地迎上去,既渴望得到消息,却又害怕这消息和自己有关。我也同样害怕,但又告诉自己必须扛住。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得不走向生活的前台,长出一副看起来很坚硬的钢铁铠甲?

    十三年前,我硕士毕业后一心一意要来北京工作。彼时,我不知道自己将遇到谁,也不知道将解答什么样的人生课题。在没和生活劈面相逢的时候,我拥有无所畏惧的勇气。而这勇气在十几年间让我一点点改变,终于可以假装若无其事地站在手术室门外。

    母亲看着我,在这个城市,她的眼睛里只有我的影子。

    我无师自通地开始安排母亲的生活,一日三餐,衣食起居。其实也不难,这十几年怎么过,眼下的日子还是怎么过。柴米油盐,谁又生来懂这些?几十年来,母亲就从一个曾经烧糊了锅底的女孩,变成可以为别人遮风挡雨的人。父母注定慢慢衰老,我们相处的时间有限,这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情。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终究能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量,这一切发生得缓慢却坚定不移,连我自己都未曾察觉。

    “你有想到过女儿这么靠得住吗?”有人问母亲。“怎么能想到呢?”她说,“过年的时候,她还是个赖床到中午、等我做好饭端到桌子前的丫头啊。”

    (选自2024年5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母亲生病刚住进医院时,“我”一边勇敢地面对一切,一边又焦虑无措。 B . 母亲住进医院后,起初依然很坚强,手术临近她因为害怕而逐渐失去活力,变得消沉。 C . 母亲被推进手术室后,“我”毫不慌张、镇定自若地站在手术室门口等候。 D . “我”在母亲需要“我”的那一个瞬间长大了,在家庭需要“我”的时候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的重量。
    2. (2) 好的文章常常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请你结合前后文内容分析作者产生下面心理的原因。

      我也同样害怕,但又告诉自己必须扛住。

    3. (3) “我”研究生毕业后已经工作十三年了,可是文章末尾母亲却说“过年的时候,她还是个赖床到中午、等我做好饭端到桌子前的丫头啊”,请你说说从这句话里读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并简述理由。
  • 6. 阅读理解

    隔壁家的奶奶

    彭湃

    昨天晚上,我又和隔壁家的老太太吵了一架。

    我隔壁屋子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身体还算健朗,耳朵稍微有点背,总是一个人。每次房东过来收租,都会给她带点东西,他们曾是多年的邻居。

    我是上班族,朝九晚五,跟她并无交集。每天下班回家,能隔着破旧的房门听到收音机的嘈杂声,一般是电台的花鼓戏。

    昨晚,她愤怒地敲开我的房门,非说我偷了她的火钳。我十分冤枉,我住的地方没灶台,也不用煤,要她的火钳干嘛呢?我把她请进屋,让她里里外外找一遍,她没找到,一口咬定是我藏起来了。

    我们争执不下,引来了不少邻居,她当众胡搅蛮缠、倚老卖老,说我这个年轻人欺负一个老太婆不要脸。到后来更是用方言骂我,都是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我气得要命,摔上门不再理会,她在外面继续喋喋不休地骂了半小时。

    晚上我气得都失眠了,今早一觉醒来上班迟到了,索性请了半天假。11点出门,在楼道间撞见老太太,她吃力地扛着一张旧饭桌,卡在楼道间进退两难。楼下附近有个垃圾站,每次看到还能用的生活用具她都会捡回家。

    我生怕她闪到腰,忙帮她扛。

    “哎哟,谢谢,小伙子啊,你人真好。”她完全忘了昨晚的事,笑得满脸皱纹。

    我心头一酸,顿时还有点责备自己:昨晚为什么要跟一个老人较劲。

    记得奶奶离世前两年,身体急速衰老,记性越来越差,常常说自己藏的钱不见了,接着骂我们偷了她的钱,又骂又闹。到后面更严重,不肯吃饭,说饭里有毒,我们想毒死她。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衰老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它不但摧毁了自己,更折磨着亲人间多年建立起来的温情。

    再后来奶奶不闹也不哭,变得异常安静。每天搬着椅子在院子里坐着晒太阳,天色暗了,再搬着椅子步履蹒跚地走回家,一步一步,要走上好久。我想扶她,她却笑着说不用。我想她只是放弃了挣扎和不安,坦然接受。

    接到她病危的电话是在三年前的夏天,赶回家时她已陷入昏迷。医生说:“就这一两天的事。”

    我记得那天下午阳光很晒,有风,能听到前院风吹过樟树的摩挲声。我守在床边,自言自语地说起儿时的事,那时候奶奶身体还很好,家务活全揽,晚上还领着我们三姐弟去河边散步。奶奶最疼我,给我买的冰棒比姐姐们的都贵。我边说边哭,后来奶奶干枯的眼窝里也流出一滴浑浊的泪。没多久,她就断了气。

    说也奇怪,现在每次想到奶奶都是温暖的,最后两年里的糟糕也变得不再糟糕。

    我把桌子搬进家,给老太太擦干净,摆好。老太太给我端来一杯热茶,手一直抖。她又说起了自己的儿子,在当兵,镇守边疆,不能回家;还有一个女儿,嫁去了北京,工作忙,没时间看她。但是他们都很孝顺,惦记着她,经常给她寄东西。

    我羡慕说:“婆婆您真是有福气。”

    脑中回想起刚住进来第一天,我问过房东,隔壁老太太为何一个人?房东只是叹了口气,摇摇头。

    手中的茶冷了,我起身要走,发现窗户开着,外面飘着冷雨,凉风嗖嗖地刮进来。我上前关上,老太太忙阻止我说:“别,别关。我呀,耳朵不好使,万一儿女回来了,叫门听不见可怎么办啊。”

    “是啊。”我蓦地收回了手。

    晚上下班回家,我去五金店挑了一把旧点的火钳。回家时,悄悄放在了老太太门外,希望明天一早,她会惊喜地跑来敲开我的门,告诉我:火钳找到了,小伙子,我错怪你啦。当然,我知道这不可能,她早忘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 (1) 下列“我”的情绪与隔壁家奶奶无关的一项是(   )
      A . 气得要命 B . 责备自己 C . 十分冤枉 D . 深切怀念
    2. (2) 文章写的是隔壁家的奶奶,却在中间插叙了“我”对自己奶奶的回忆,请你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3. (3) 隔壁家的奶奶骂过“我”而且还健忘,最后“我”还买了一把火钳悄悄放在她的门口,并希望她惊喜地跑来敲“我”的门。请简述这一情节的作用。
  • 7. 古代诗文阅读

    北人食菱

    [明]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②啖(dàn):吃。③坐:因为,由于。

    1. (1) 下列句子翻译或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 “或曰:‘食菱须去壳。’”翻译为:“或者说:‘吃菱必须去掉壳。’” B .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说明北人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的心理。 C . 菱角生长在水中,北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表现出北人不懂装懂的性格特点。 D . 这则小故事情节构思遵循生活的真实,北人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2. (2) 从选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的语句摘抄下来,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3. (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人护所短        钱孔入 B . 欲以热也        睨之久而不 C . 去热也        公亦此自矜 D . 仕于南方        尝射于家圃
  • 8. 诗歌鉴赏

    江岸□思

    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1. (1) 诗歌标题缺了一个字,请根据全诗内容推断□中的字是(    )
      A . B . C . D .
    2. (2) 诗歌往往通过景与物来抒发感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综合运用(9分)
  • 9. 某班开展了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此次活动其中一个环节为“爱国古诗朗诵会”,下列选项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   )
      A . 杜甫《春望》 B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C . 韩愈《晚春》 D . 王昌龄《出塞》
    2. (2) 下面文段是此次活动的结束语,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一处语病,一处标点),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②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爱国的故事、诗词、名言等,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③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爱国的学生!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用你我共同的行动去证明——我爱祖国!

      ①序号:,修改意见:

      ②序号:,修改意见:

    3. (3) 为丰富活动内容,班委设计了几个活动环节,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仿照示例完成活动环节设计并填写在横线处。

      示例:爱国诗歌朗诵会

四、写作能力(40分)
  • 10. 观察我们身边熟悉的人,往往有些人看似普通平常,却因一段经历,一项本领,一种精神品质……而表现出不平凡的一面,让我们很感动。请以《其实并不平凡》为题目,从“他”与“她”中任选一字或选其他称呼(如:爸爸、老师、姐姐、同学⋯⋯)填在标题横线处,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40分)(不得使用本试卷中的材料)

    写作提示和要求:

    ⑴简略交代“他”或“她”或“某某”的平凡之处。

    ⑵选取一、两件事,抓住细节,充分表现“他”或“她”或“某某”的“不平凡”。

    ⑶符合生活常理,内容积极健康,文体明确。

    ⑷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姓名、学校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