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传统神话包括上古神话、古典神话文学以及民间传说、志怪等体裁,其在历代创作中曾生发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广泛深沉的文化意蕴,因而也成为了我国国产电影天然的取法对象与题材宝库。由于神话题材天然具有的超现实性,其影视改编过程中往往难以采取真人实景的方式予以复现,因而依赖影视技术的动画成为了与该题材更为契合的表达载体。
“神话重述”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最初曾在文学领域引起较为广泛的讨论,其基本意义指向为对此前流传的神话元文本进行重读、改编、扩写,以达到赋予其当下时代性之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科技手段的发展下,以传统神话作品充当故事外壳,生产成为精神消费商品后以多种载体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也被纳入该视角的观照范畴,“国潮”动画电影便是与其理念高度契合的一种。
“国潮”动画电影同时汲取神话题材作品重述成败两方面的经验,使得诸多观众原本耳熟能详的神话主角在影片中或失意化或顽劣化后得以“祛魅”,最终在神话原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推陈出新。
欧美“新神话主义”创作的内在目标在于借助早前神话资源对以自然为代表之种种未知事物的赋魅想象来对抗现代异化,并最终与科技社会奉为圭臬的“理性”在经由形式上的初步冲突之后糅合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神话”。西方新神话主义创作主要是抓住早前神话元素进行现代神话构建,对于现代异化这一问题采取了对抗之后融合、再阐释的应对策略。
从这一层面考量,“国潮”动画电影与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决定了神话母题为数众多,且多数母题中均蕴含如舍己为人、自力更生、打破命运牢笼等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民族基因与民族精神,这是独属于现代中国的宝贵财富,是文艺作品的文化根基,这也正是“国潮”动画电影在进行现代化改编之余仍能保留中国文化价值内核的根本原因。创作者们虽然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做出了种种创新,但并没有抛开神话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反而通过重述将其置于中心地位。
通过对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梳理也可看出,“国潮”动画电影在创作上更多地选择旧题新写,对神话资源进行承袭与延伸,意图通过“文化寻根”的方式将对当下问题的思考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系之中。其之所以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成长至今,与多方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作模式也有密切关系,这不仅催生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艺术先行者,更让《长安三万里》《深海》等新一代业已不拘泥于单纯神话重述的影片成功与观众见面,达成了创作实践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结合。“国潮”动画电影在深入挖掘我国早期神话文本资源的同时,于内容与形式这两个方面形成了自我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使二者均为其价值内核的表达服务。
(摘编自黄诗娴、陈可凡《论“国潮”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在文本层面最具颠覆性的改写,是将哪吒设置为一个反英雄。《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是灵珠投胎,电影中则把灵珠改写为混元珠,并一分为二化为灵珠/魔丸,哪吒阴差阳错成为魔丸降世,原著中的反派龙王三太子敖丙却成为灵珠投胎。于是,原著中哪吒(善)/敖丙(恶),被颠倒置换为哪吒(魔)/敖丙(灵)。主角哪吒成为一个反英雄,反派敖丙则成为一个正面形象,这种天命的错置,也成为电影中哪吒逆天改命的叙事动机。
另一个颠覆性的改写,在于把原著中登场就被打死的配角敖丙,变成哪吒的某种镜像体,建构起哪吒/敖丙这一镜像结构。哪吒/敖丙本就是混元珠的一体两面,哪吒虽为魔童降世被百姓厌弃,却一直想要获得百姓的认同;敖丙虽为灵珠转世,却因是龙族传人而被视为异类,一直遮住龙角想要隐藏身份。
可以说,叙事层面设置哪吒/敖丙这一镜像结构,将古典文本中重视精神内核却忽视戏剧布局的哪吒故事,进行了一种类型化的现代文本改编。哪吒虽然在各类古典文本中被一再讲述、不断演化,但吸引人的始终是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的反叛精神内核,而非故事文本的丰富性与戏剧冲突的复杂性。《封神演义》中,哪吒与龙王之间是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哪吒的力量是压倒式的,因此善/恶之间无法建构起有效的矛盾对抗和张力充足的戏剧冲突。更深层、更震撼的悲剧性来源于哪吒与父亲无法调和的冲突,但“剔骨还父”这一戏剧高潮,几乎没有经过戏剧性的铺陈。
因此,哪吒/敖丙这一镜像结构,相较于古典文本,建构了一种更复杂、更立体、更多层次的人物关系,戏剧冲突也随之变得更有对抗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叙事层面的类型化改写,服务于故事主题的现代性转换。原著中哪吒与父亲这一核心冲突消失了,变成了电影中哪吒与敖丙的双主角成长故事。由此,就将哪吒神话原型包含的个体与父权之间的伦理悲剧,转化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一个主体性问题,并在这个合家欢的类型动画中被温和化为一个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的成长故事。
(摘编自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镜像结构与文化重构》)
昂然有范
揭方晓
范本阳是破落户,是西城最知名的破落户。
为什么这么说呢?范家祖上可了不得,有的当过府台,为一方百姓之父母;有的镇过边防,为千秋传颂之名将;有的高居庙堂,为政绩卓著之宰辅;有的远遁山林,为声名显赫之骚客……这样的家族,到哪儿都算得上是世家大族。
可惜的是,范家后来家道中落,只零零星星出过几个进士、举人。待到范本阳这辈,不,从他祖辈、父辈起,就彻底没落了,祖孙仨可是连个秀才都没捞上。连秀才都没中,自然就绝了仕途,又自负出身名门,贩夫走卒之类、引车卖浆之属,是绝计不肯干的,为了生计,只能一代接一代变卖家产,什么金银细软、书法字画、铜鼎瓷器,都卖得干干净净。到范本阳这儿,已经家徒四壁。
父母去世后,范本阳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在祖辈流传下来的这座大宅子里东瞧瞧、西瞅瞅,连鸟窝、老鼠洞都不放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别说,偶有收获,不是捡块碎银,就是摸串铜钱,可以勉强混几天温饱。
家人?唉,范本阳这样的破落户,是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成家立业的,他自己也压根儿没往那儿想。有时,几杯浊酒过后,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喃喃自语:“堂堂范家,堂堂范家,至此绝嗣。奈何,奈何!”
酒是泥人张邀他喝的。整个西城,范本阳几乎没有朋友,若硬要说有,那就只能是泥人张了。
原来,西城破落的人家不少,可人家破落了就破落了,心态平和,凭双手自力更生,做豆腐、教私塾、卖馍馍、糊花圈、裱字画……养活一家人,自得其乐。可范本阳不同,他家道是破落了,可架子不倒,范儿不减,依旧拿腔作势,将自己当老爷看,寻常人家绝入不了他的法眼。
比如吃饭,西域寻常人家不论早晚都叫呷饭。而范本阳循祖例,叫第一顿饭为朝食,叫第二顿饭为晡食,常说自己朝食已毕,或说晡食还在锅里呢,让人听了不舒服。比如睡觉,西城寻常人家都是说困觉。而范本阳却偏偏说成夜寐,还振振有词摇头晃脑道:“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是《诗经》中《关雎》篇中的句子,被他拿来引经据典了。
这还只是言语上,行为中范本阳更怪模怪样。寻常人吃饭,端起碗抄起筷子就吃,他还有前奏:净须、洗手、掸衣,有条不紊,方才不慌不忙地吃。寻常人走路,大步流星,虎虎生风,他身着长袍马褂,踱着方步,俨然老爷出巡。
范本阳说,这叫派儿,叫范儿,叫气势。
听者哄然而散,从此不跟他亲近,他自然就没有什么朋友了。泥人张不同,祖上也曾富贵过,虽没染上范本阳这样的酸腐病,头脑比较正常,却打心眼儿里理解他,便隔三岔五喊他呷几杯浊酒。酒酣耳热时,听他说些无端掌故,感叹些无常世事,以为人生一乐。
不过,范本阳虽家徒四壁,可那座祖传下来的大宅子还非常完好,其巍然耸立之气势、富丽堂皇之气派,引人垂涎三尺。有人出大价钱要买这宅子,范本阳断然拒绝。
人家说:“你都混成这样了,赶紧将宅子卖了啊。卖宅子所得,够你吃喝玩乐一辈子。”
范本阳慨然道:“卖了宅子,何处为范?”
按泥人张的理解,这话里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宅子没了,范家的痕迹就从这世上抹去了,再也找不到了,二是说宅子没了,范本阳他立身处世的派儿、范儿,就彻底失去了,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呢?
人家气得直跺脚,拂袖而去。
那年,日本兵入侵中国,不久就攻破了西城。日本兵蛮横地跟范本阳说,整个西城数来数去,只有他家这宅子气派,若用来作为司令部,真是完美。范本阳含笑点头,说:“是啊,到哪里找这般完美的宅子去,您容我收拾一下,明天就将这宅子送给皇军,如何?”这日本兵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答应了范本阳的请求,退兵而去。
当天夜里,西城突然火光冲天,范本阳的大宅子火势凶猛,转瞬间成为一堆废墟。日本兵气得直骂“八嘎”,朝四面八方放了好一通枪炮,方才罢休。
有人说,那晚的火光中,范本阳昂然而立,特别地有派儿,有范儿,有气质。目睹这一切的泥人张,心头郁结,从此疯疯癫癫。捏泥人,只捏一种,那就是昂然而立的范本阳,派儿足足的,范儿足足的,气势足足的。
(选自《小说月刊》2023.12)
魏王问相国①曰:“今秦负强,以无道陵天下,天下莫不患。寡人欲割国之半以亲诸侯求从事于秦可乎”子顺对曰:“以臣观之,殆无益也。今天下诸侯,畏秦之日久矣,数被其毒,无欲复之之志,心无所计,委国于游说之士。游说之士挟强秦以为资,卖其国以收利,叉手服从,曾不能制。如君之谋,未获其利而祇为名,适足以速秦之首诛,则无以得之,不如守常以须其变也。”王曰:“秦其遂有天下乎?”对曰:“必然焉。虽然,取不以道,得不以道,自古以来,未有能终之者。”
赵间魏,将以求亲于秦。子顺谓赵王曰:“此君之下吏计过也。比目之鱼,所以不见得于人者,以偶视而俱走也。今秦有兼吞天下之志,日夜伺间,不忘于侧息也。赵、魏与之邻接,而强弱不敌。秦所以不敢图并赵魏者,徒以二国并目周旋者也。今无故自离,以资强秦,天下拙谋无过此者,故臣曰君之下吏计过也。夫连鸡不能上接,亦犹二国构难,不能自免于秦也。愿王熟虑之。”赵王曰:“敬受教。”
韩与魏有隙,子顺谓韩王曰:“昭釐侯②,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贤相也。韩与魏,敌侔③之国,而釐侯执圭见梁君④者,非好卑而恶尊,虑过而计失也。与严敌为邻,而动有灭亡之变,独劲不能支二难,故降心以相从,屈己以求存也。申不害虑事而言,忠臣也;昭釐侯听而行之,明君也。今韩弱于始之韩,魏均于始之魏,秦强于始之秦,而背先人之旧好,以区区之众,居二敌之间,非良策也。齐、楚远而难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为王计者,莫如除小忿、全大好也。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今不恤所同之患,是不如吴、越之舟人也。”韩王曰:“善!”
(节选自《孔丛子·论势》)
【注释】①相国:指孔谦,字子顺,孔子八代孙。②昭釐侯:战国时期韩国第六位国君。公元前355年,昭釐侯任用申不害为相。③敌侔:力量相等。④梁君:魏国(又名梁国)国君。
寡人欲割A国B之半C以亲D诸侯E求从F事G于秦H可乎
①今秦负强,以无道陵天下,天下莫不患。
②秦所以不敢图并赵魏者,徒以二国并目周旋者也。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①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释】①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作者五十岁,罢官后家居江西上饶。
沙枣花是眼下这场奇迹的另一元。
我极度渴望,向只在春天闻过沙枣花香的人描述沙枣果实,向只在秋天尝过沙枣果实的人拼命形容沙枣花香——唯有两者共同经历过,才能明白何为沙枣。
才能完整体会这块贫瘠之地上的最大传奇——这中亚腹心的金枝玉叶,荒野中的荷尔蒙之树,这片干涸大地上的催情之花。
所有开花结果的树木都诞生于物种的进化,唯有沙枣,诞生于天方夜谭。
诞生于金币和银币之间、奇遇记和地中海的古老街道之间,诞生于一千零一夜所有的男欢女爱之间。
它惯于(①),长满尖刺,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伤害。然而世上与忠贞情感相关的事物都富于攻击性。比如玫瑰,比如沙枣。
它扎根于大地最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
小小的叶子,小小的,小小的黄花,小小的果实。沙枣树以最小的手指,开启最磅礴的能量。沙枣花开了!
我所经历的最(②)的芳香,要么法国香水,要么沙枣花香。
沙枣花开了,这片荒野中所有的年轻的,无依无靠的爱情,终于在大地上停止了流浪。
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③)退守到果实深处。所有爱情(④)。
根据近日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近半数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在过去几年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有所下降。同时伴有词汇量不足、表达方式单调等问题。互联网时代,知识普及变得轻而易举,而“词穷”现象也相伴而生。
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背后,隐藏着人们的思维和认知。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建立更加紧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语言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文化凝聚力的基石。然而,“词穷”现象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使个体表达方式变得粗劣,长此以往,带来的是对民族文化的沉重打击。
“词穷”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深刻反思。针对年轻群体所面临的这一困境,我们必须采取①____。其中,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便是广泛阅读、深入阅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我们可以促进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和谐共生,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在信息时代,尽管快速浏览成为常态,但我们绝不能忽视②____。对于经典之作,唯有细细品味、反复琢磨,方能领悟其中的真谛,洞察书中的深刻哲理。阅读③____,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积少成多,逐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材料一: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并介绍说,《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启发。
材料二: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再次访法,在向马克龙总统赠送中国翻译的法国小说时说:“我看《悲惨世界》,读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让那一刻,确实感到震撼。伟大的作品,就是有这样一种爆发性的震撼力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伟大作品的震撼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