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H;②2NH3;③CO2;④H2O;⑤Mg2+;⑥2OH-
选项 | 需要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点燃 | 观察颜色 |
B | 氮气和氧气 | 伸入带火星木条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C | 硬水和软水 | 观察颜色 | 加肥皂水搅拌 |
D | 酒精和蒸馏水 | 闻气味 | 取样,点燃 |
物质 | 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6.0 | 14.8 | 0 | 0.4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2 | 7.2 | 9.2 | a |
①图1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图2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据此推断Y的化学式为。
③图1、图2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回答下列问题:
①B物质的化学式为;举出C物质的一个用。
②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空间站中的生活,在轨演示了水球变气球等炫酷的实验。
I.“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如图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
Ⅱ.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将少量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很快整个水球变成蓝色。然后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向四周扩散,气泡充满整个水球。
A. | B. | C. | D. |
①E中X=。
②A一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③A和C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
④B和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物质序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观示意图 |
|
|
|
| |
反应前质量/g | 68 | 100 | 1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y | Z |
①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B.x=0 C.(100-x):(y-1)=8:3
同学们运用该模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装置J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F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③CO2可用装置C收集,原因是。
④关闭K2 , 打开K1 , 装置G中溶液变红;关闭K1 , 打开K2 , 装置J中溶液变红。将变红的两溶液加热相同时间,装置J中溶液变成紫色,而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
Ⅰ、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的原因是;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请你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Ⅱ、装置Ⅰ的作用是。
若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①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②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③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留的水太少。
A.白磷燃烧 B.酒精与水混合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
①如图A、B、C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其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字母序号)。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E.分子质量 F.原子质量
③小明将图C装置改进成如图D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但是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请解释原因。
利用如图装置对“蔗糖的组成”进行探究。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实验原理:蔗糖隔绝空气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定性实验】
(1)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2)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蔗糖中含有元素。
(3)实验结束观察到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验证。完成下表: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现象分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实验结论 |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 | C+O2CO2 | 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
烧杯内。 | 。 |
【定量实验】
(4)用定量方法准确测量出34.2g蔗糖与足量氧气反应后生成52.8g二氧化碳和19.8g水,则34.2g蔗糖中氧元素质量为g,蔗糖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最简整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