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25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 汽油挥发,锅炉爆炸,糯米酿酒 B . 钢铁生锈,植物腐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 . 牛奶变酸,干冰升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 金属导电,花生长霉,海水蒸发
  • 2.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在①NaNO3、②NO2、③N2O、④X、⑤NH3五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按一定顺序排列,则是下列物质中的哪种物质
    A . NO B . KNO2 C . NH4Cl D . N2
  • 3. (2024八下·海阳期末)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 . 净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 C . 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D . 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4. (2024八下·海阳期末)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 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C .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D .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 5. (2024八下·海阳期末)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熄灭酒精灯 B . 称量固体 C . 加热液体 D . 滴加液体
  • 6. (2024八下·海阳期末) 通过数字化仪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和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B . 该实验中红磷量的多少,对该反应的准确性无影响 C . 瓶内压强先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 D . 压强大幅下降是因为氧气被消耗和恢复室温
  • 7.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 . 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 . 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 D . 从守恒观点看:参加反应的个数比为1:1
  • 8.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能把客观存在的宏观物质与它的微观构成联系起来。下列符号中对数字“2”含义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2H;②2NH3;③CO2;④H2O;⑤Mg2+;⑥2OH-

    A .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④ C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D .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⑥
  • 9. (2024八下·海阳期末) 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图2中x=18 B . 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 C . 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 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 10. (2024八下·海阳期末) 水蒸气与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一种气体单质。若生成气体单质的质量为4g,则参加反应的水蒸气的质量为
    A . 36g B . 18g C . 1.8g D . 3.6g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 11.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区分实验室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要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点燃

    观察颜色

    B

    氮气和氧气

    伸入带火星木条

    通入澄清石灰水

    C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D

    酒精和蒸馏水

    闻气味

    取样,点燃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4八下·海阳期末)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 .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 D . 点燃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 13. (2024八下·海阳期末)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水与生石灰作用放出热量,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由该实验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A . 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 . ①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 . 蜡烛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已经没有O2存在 D . 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低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 14. (2024八下·海阳期末) 某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装置中的小气球会一直变大 B . 该实验中的铜粉可以换成碳粉 C . 停止加热后,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D . 正确操作情况下,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 15.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4.8

    0

    0.4

    0

    反应后质量/g

    0

    2

    7.2

    9.2

    a

    A . 表中a的值为2.8 B . 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2:23 C . 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 16. (2024八下·海阳期末)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 (1)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石油的使用。现在用石油中分离出的汽油、柴油等作为燃料。该分离过程属于。(选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 (2) 《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将煤粉碎后再燃烧,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
    3. (3) 苏轼《石炭》中有“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有科学史研究者认为这描述的就是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 (5)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提倡低碳减排的今天,新型燃料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以水为原料制取的清洁燃料是(填化学式)。
  • 17. (2024八下·海阳期末)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1. (1) 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是,这种循环主要是由的运动引起的。
    2. (2) 关于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一定不变 B . 变化观: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参与了碳、氧循环 C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 (3) 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①图1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图2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据此推断Y的化学式为

      ③图1、图2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4. (4)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黑色固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含有相同元素,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①B物质的化学式为;举出C物质的一个用

      ②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 18. (2024八下·海阳期末)

    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空间站中的生活,在轨演示了水球变气球等炫酷的实验。

       

    I.“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如图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

    (1)在“水净化系统”中,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________操作原理相同。
    (2)“水电解系统”中产生氧气的电极应接在电源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
    (3)“氢氧燃料电池”中有催化剂,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释放出电能,实现由________能到电能的转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萨巴蒂尔反应器”可以除去C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Ⅱ.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将少量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很快整个水球变成蓝色。然后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向四周扩散,气泡充满整个水球。

    (5)蓝色颜料能让整个水球全部变蓝,是因为颜料分子具有________的特征。
    (6)气泡是泡腾片中含有的柠檬酸(具有酸性)和碳酸氢钠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形成的,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7)如果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收集制得的O2 , 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 19.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 (1) 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E中X=

      ②A一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③A和C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

      ④B和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 (2) 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①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B.x=0                           C.(100-x):(y-1)=8:3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34分)
  • 20.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同学们运用该模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 (1) 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分离出氧气。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填字母代号)。已知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则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最先蒸发出来的是(写名称)
    2. (2) 按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气球的作用是,若装置的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注射器活塞位于3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3. (3) 该方法是利用混合物中物质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的前提下,将氧气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 21. (2022九上·湖口期末) 结合如图回答问题。(材料:紫色石蕊溶液是一种色素,遇到酸会变成红色;硝酸银可以跟盐酸溶液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NaHCO3是一种盐,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等物质)

       

    1. (1) 仪器名称:a,b
    2. (2) 如果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制取一瓶纯净氧气,可选用装置(选填序号)和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 (3) 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①装置J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F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③CO2可用装置C收集,原因是

      ④关闭K2 , 打开K1 , 装置G中溶液变红;关闭K1 , 打开K2 , 装置J中溶液变红。将变红的两溶液加热相同时间,装置J中溶液变成紫色,而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

      Ⅰ、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的原因是;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请你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Ⅱ、装置Ⅰ的作用是

  • 22.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 (1) 实验甲中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中产生气体为10mL时,则B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为mL,检验B管中生成的气体,可将伸入气体中。
    2. (2) 实验乙中瓶底放少量水,目的是

      若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①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②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③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留的水太少。

    3. (3) 实验丙中,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4. (4) 某兴趣小组依据教材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探究,根据图回答问题:

      A.白磷燃烧                            B.酒精与水混合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

      ①如图A、B、C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其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字母序号)。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E.分子质量       F.原子质量

      ③小明将图C装置改进成如图D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但是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请解释原因

  • 23. (2024八下·海阳期末)

    利用如图装置对“蔗糖的组成”进行探究。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实验原理:蔗糖隔绝空气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定性实验】

    (1)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2)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蔗糖中含有元素。

    (3)实验结束观察到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验证。完成下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

    C+O2CO2

    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烧杯内

    【定量实验】

    (4)用定量方法准确测量出34.2g蔗糖与足量氧气反应后生成52.8g二氧化碳和19.8g水,则34.2g蔗糖中氧元素质量为g,蔗糖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最简整数比)。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4分)
  • 24. (2024八下·海阳期末) 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样品中其它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1. (1) 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
    2. (2)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