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德阳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更新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27 类型:中考真卷
一、语言知识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6小题6分,共21分)
  • 1. (2024·德阳)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ǎn) 躇(chú) 默(jiān) 风雪途(zǎi) B . 蓄(chǔ) 首(qiáo) 老(yù) 孜不倦(zī) C . 然(mò) 作(yī) 巾(guān)   轻怕重(niān) D . (jué) 红(yīn) 高(qiāo) 精竭虑(dān)
  • 2. (2024·德阳)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干涸 谛听 呕心沥血 坦荡如砥 B . 急躁 谰语 草长莺飞 鸠占雀巢 C . 怡情 迁徒 黯然失色 杯盘狼籍 D . 塌败 云宵 振聋发聩 取义成仁
  • 3. (2024·德阳)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音乐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得益彰 B . 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积月累,整理归纳,才能厚积薄发。 C .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 , 历历在目。 D . 露营活动作为现代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地应因地制宜 , 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增强体验感。
  • 4. (2024·德阳)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执行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样品采集任务,相关采样工作持续大约两天时间。 B . 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在“六一”儿童节正式对外开放,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亲子游泳馆、亲子阅读馆。 C . 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左右的人死于因饮用不干净水而产生的腹泻,超过2亿人因为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受污染的鲜食而患病。 D . 5月10日至14日,围绕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为主题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办,中国品牌集体亮相,新品首秀精彩纷呈。
  • 5. (2024·德阳)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 B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划线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C . 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风格多样,讲究韵律,常见的词牌名有《如梦令》《念奴娇》《天净沙》等。 D . 契诃夫,法国作家、戏剧家,和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
  • 6. (2024·德阳)  班级开展“重温语文书中的革命文化”读书活动。请根据标点符号提示,写三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悟。注意语意连贯,每句不超过20个字。

    ……

二、现代文及名著阅读(39分)
  • 7. (2024·德阳)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①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体现在策展、讲解、社教、研究等方面。观众走进博物馆,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还有赖于博物馆继续提升服务、完善体系。

    ②“从隋唐时期的通济渠,到宋朝时人来舟往,热闹非凡的汴河,再到元代时随着都城的变迁,大运河截弯取直、改道山东直抵大都,这段运河就丧失了漕运的作用。透过汴河剖面,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以后,逐渐淤塞的汴河河床所留下的人们生产活动的痕迹……”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站在汴河剖面遗址前,博物馆讲解员刘世发为参观者讲解,“唐宋元明清数个朝代的漫长时光,就沉淀为地层线间短短的一段土层。”汴河剖面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不可移动文物“搬”进博物馆的创新尝试。刘世发结合介绍提纲,在讲解中融入巧思,让参观者从剖面上的一条条地层线开始参观——最底部的底层深且宽,代表当时运河河道较深且宽阔;越往上地层越平窄,地层中还出现了人们生活的痕迹,说明河床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③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陈列着一艘康熙下江南同款沙飞船,游客们可以登船感受从扬州到北京一路上的运河美景、风土人情。刘世发通过学习文献了解到:到了清后期,沙飞船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广泛应用于民间嫁娶和戏曲活动中。他将新增的知识点娓娓道来,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体会古代水工的智慧以及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④在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负一层4500平米的“展厅”,没有一件文物,却成为全馆最有人气的地方——这里2023年举办社教活动3389场,平均每年吸引参观者超10万人次。

    ⑤没有一件文物,孩子们如何感受历史文化?苏州市民刘思镭和儿子在参观中发现了不少惊喜:“我的姑苏城”单元中,可以“穿越”到古代,体验在姑苏城的一日生活。——早上,背着书包上学堂,一路感受崇文重教之风;中午,小船摇到外婆家,卧室里收音机流淌出苏州话童谣;晚上,弄堂里躲猫猫,在1米多高的巷子深处,孩子们真正以儿童视角进入苏州园林、名人故居,亲身体验历史文化。

    ⑥每年寒暑假,南京博物院都会举办研学冬令营、夏令营活动。活动行程是怎么安排的?第一天先在南京博物院参观常设展《江苏古代文明》,通过抽盲盒、解谜团等方式,重点了解新石器时代文物。小学生张乐童对“神人兽面纹琮”产生了浓厚兴趣。让她惊喜的是,第二天,研学就来到这件文物的“老家”——位于常州的寺墩遗址。张乐童和小伙伴们在现场观摩了老师傅修复文物的过程,不断发出赞叹。

    ⑦带队教师向孩子们介绍,这些出土文物都属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代表性器物之一就是玉器,随后,在一间研学教室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仿照“神人兽面纹琮”上的图案,体验古代匠人雕刻玉石的过程,体会传统工艺的精美和匠心。

    ⑧一幅《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多少种颜料?在科普课“国画里的矿物”中,成都自然博物馆科普团队成员陈蓉站在台上,以此为问题,将国画使用的朱砂、孔雀石等矿物颜料娓娓道来。“矿物颜料由天然矿石研磨、提炼而成,具有丰富的色彩、独特的质感和遮瑕性……”台下,20多名孩子和家长饶有兴趣地边听边记。桌子一侧,还摆放着一些空白纸扇和矿物颜料。知识讲完,陈蓉便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利用矿物颜料在纸扇上作画,体验矿物颜料的魅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5日)

    材料二

    ①“大河上下,和合共生”,系列动画短片讲述黄河沿线文化故事;“步锦绣丝路,绘千载版图”,创意互动H5沉浸式展现丝路传奇;“重回长安,对话千年”,在“云端”看陕西多家博物馆接力直播……5月18日是第四十八个国际博物馆日,一系列预热活动,呼应着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②徜徉博物馆,人们常有“游目千载,对话古今”之感。为什么文物展陈能让人产生“历史感”?正因为无论历史文物、艺术作品,还是自然标本、科技展品,都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世界多彩、切实体会到时间变迁,从而丰富我们对于文化、对于历史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求“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唤醒展柜里的历史、读懂文物里的故事,能让我们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从而与更深远的时空相连。

    ③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

    ④博物馆要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关键在于使蕴藏在藏品内部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更易于观察和理解。更好地激活切身感受和思考,才能让更多观众成为“主动的受众”。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展柜中的远古陶器时,会自然而然地好奇它是怎么烧制的、古人用它来做什么。博物馆应该通过精心的展陈、生动的叙事,构建更有感染力的情境,使得文化不再是孤立的展品,而是有自己的“上下文”,让精彩的故事有载体、深厚的文化可触及。

    ⑤与观众的深度连接,需要博物馆从整体上探索以互动、参与、分享为重点的交流方式。西安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胡人腾空马。飞奔的骏马上,少年拉缰控绳、双目圆睁,一袭蓝衣夺人眼目。2023年,西安博物馆以此为原型策划了展览“长安有故里一丝路少年大唐行”。观众跟随真人扮演的蓝衣少年,步入千年之前的唐长安城。骑着骆驼奏乐的胡人乐师、美丽的唐代少女、街边的杂耍叠罗汉……175件(组)唐代精品文物与半实景化场景相互交融,在这样的沉浸式场景中,再现了7世纪国际化大都市多彩的生活画卷。

    ⑥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新馆,观众在展厅近距离观看考古工作者现场清理马车遗迹;在浙江长兴县博物馆,研学的孩子们将碎片“修复”成精美的陶器……正是在“教育”这一目标的观照下,越来越多博物馆创造了更加启人智识的体验,让观众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思考,真正收获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满足。突出特色、细分类型、完善收藏、提升展陈,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与优秀传统文化共鸣,博物馆拥有更强的文化影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7日)

    1. (1) 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汴河剖面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创新尝试,参观者可以结合讲解了解到运河河床是怎样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 B . 登上康熙下江南同款沙飞船,游客们可以体验到清后期的运河美景和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如民间嫁娶和戏曲活动。 C . 苏州博物馆西馆负一层的“展厅”里,虽然没有一件文物,游客却可以“穿越”到古代,体验在姑苏城的一日生活。 D . “国画里的矿物”科普课设置了“一幅《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多少种颜料”的问题,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
    2. (2) 下面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物展陈让人产生“历史感”,是因为通过作品或展品,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世界多彩、切实体会到时间变迁。 B . 要想蕴藏在藏品内部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更易于观察和理解,博物馆就要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 C . “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是以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为原型的展览,主打沉浸式场景体验。 D . 材料二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让文章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3. (3) 下面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中讲述的各地博物馆的多种展陈策划活动,体现了不同地域或专题的特点。 B . 要让“文物会说话”,就需要博物馆精巧用心,比如生动的叙事,精心的展陈。 C . 类似于南京博物院开展的研学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学生了解文物的“展厅”、动手的“作坊”。 D .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更多的考虑到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
    4. (4)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解“一所博物院就是一个大学校”。
  • 8. (2024·德阳)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题。

    苏七块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特色。苏大夫有个特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苏大夫的绰号“苏七块”为题,新颖别致,其作用不仅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文章第一段“民国初年”“天津卫挂头牌”,寥寥数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 . 第⑥段中“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与第④段中“苏大夫好打牌”相照应,表现了他急切想打牌。 D . 语言平实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简洁传神。
    2. (2)  本文主人公是“苏七块”,作者为何要花笔墨写华大夫?
    3. (3)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 (4) “格色”是方言,请根据上下文,猜测“格色”是什么意思?你如何认识苏七块的“格色”?
  • 9. (2024·德阳)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中,衍太太在“我”父亲弥留之际一个劲儿催促“我”喊父亲,这件事让“我”觉得是对父亲最大的错处,“我”因此逃离了故乡。 B . 《昆虫记》的魅力源于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全书行文严谨,语言沉郁,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C . 《艾青诗选》中,诗人创作前期多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后期聚焦于国家民族苦难、悲伤与反抗,其诗歌意象主要是“土地”和“太阳”。 D .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各篇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2. (2) 红花还需要绿叶的陪衬,请从《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三部小说中任选一部,为其选出你心目中的“最佳配角”,并阐述理由。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 10. (2024·德阳)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题。

    活水源记

    (明)刘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 , 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 , 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①槠(zhū):常绿乔木。②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③欧冶子:春秋时期的铸剑工匠。④奎(kuí)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⑤潴(zhū):汇聚。⑥秘书卿:元代秘书监长官,正三品。⑦脊(jǐ)令:鸟名,即鹤钨。

    1. (1) 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B .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C .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D .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伏行沙土中 不知有汉 B . 浴饮 , 鸣而去 吾与汝力平险 C . 岁旱时 予作文以记之 D . 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夫专诸刺王僚也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游记质朴清新,富有生趣,题为《活水源记》,最大特点就是“活”。不仅山活水活,连草木虫鱼在作者笔下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B . 作者开篇从灵峰山入笔,写了山顶金鸡峰上的景色、灵峰寺周围的形势及曾在此居住活动过的名人高士,可见这山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C . 文章第二段从活水源源头写起,然后写水的特点及名字由来,再写它由小变大和冬夏不枯的生命力,最后写栖息繁衍在这里的各种生物。 D . 文末作者用“君子之德”来赞美活水源“泽又能及物”,再以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收束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富思想意趣。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11. (2024·德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阆水歌

    (唐)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 , 阆州城南天下稀!

    注释:①石黛,即石墨,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②欹qī,倾斜不正。③水鸡,水鸟名。④可肠断,极言美之可爱。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以反问起头,加强对所描绘的景象的印象,看到的江水颜色不一,深的似石黛,浅的像碧玉。 B . 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红日从江中涌起,破浪而出,春意绿色从水边沙洲逐渐蔓延开的画卷。 C . “正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日出美景的喜爱,与后句中“更复”所表达的欣喜形成递进,在情感上形成叠加。 D . 第七、八句直抒胸臆,用“可肠断”形容阆中可爱至极,用“天下稀”的评价突出了阆州城南景色之美。
    2. (2) 请简要赏析第五六两句描绘的景色。
  • 12. (2024·德阳) 名句名篇默写
    1. (1) 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2) 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
    3. (3) ,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4. (4) 欲为圣明除弊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 (5) 两千多年前,孔子抒发了“,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的人生感慨,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孟子发出了“,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的豪言壮语,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四、作文(60分)
  • 13. (2024·德阳)  小作文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法国巴黎举行。某中学生有幸受邀作为观众参加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他(她)身着一件极具中国特色的衣服坐在观众席,请你想象周围人看到他(她)后的反应,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要求:合理想象,150字左右。

  • 14. (2024·德阳)  大作文。

    有人说美丽的风光在高处,有人说更诱人的景致在少有人走的小路上,还有人说最壮丽的景观还没看到。说法不同,原来是每个人的体验和心里感受不一样罢了。

    请以“因人而异,所见不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600字以上。不得透露真实的影响公平判卷的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