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8-06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看拼音,写词语。

    fèi téng

    bō xuē

    pái huái

    dān gē

    chén yù

    yī wēi

    yòu zhì

    lǐng yù

    kǒng bù

    shū jí

  • 2.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精兵政(简化)  知非福(谁,怎么) 流不息(河流) 声泪下(一起) B . 死得其(地方)  见微知(著名)  震耳聋(快要)  义(到) C . 万象新(改变)  无于事(帮助)  赴蹈火(热水)  不以为(对,正确) D . 而不舍(镂刻)  人不倦(教导)  而却步(看)    过犹不(达到)
  • 3.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一位外国学生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诗词的赞叹。请你用一组更贴切的词语替换“漂亮”一词。(    )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____:语言漂亮____,内容漂亮____,读完的感觉漂亮____。

    A . 精致  含蓄  丰富  余音绕梁 B . 精美  含蓄  丰富  回味无穷 C . 内涵  多彩  优美  津津有味 D . 精彩  多彩  优雅  无穷无尽
  • 4.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孰为汝多知乎?”是一个反问句,而“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是一个设问句。 B .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做法”与“有些人不能理解他的做法”表达的意思一样。 C .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与“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表达的意思一样。 D . “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呢”与“我们播下的种子没有理由不在自己学生身上开花结果”意思一样。
  • 5.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对联讲究平仄与对偶,根据这一规律,“五湖四海皆春色”的下联应是(    )。
    A . 红梅正报万家春。 B . 四季彩云同燕来。 C . 岁岁平安福寿多。 D . 万水千山尽得辉。
  • 6.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将下列关联词填入句子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果……就……  ②因为……所以……  ③只要……就……  ④不管……都……

    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我们____有缺点,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行。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改正。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①④②
  • 7.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古诗词和名言积累。

    诗中有良辰好景。“细无声”是杜甫笔下润泽万物的春雨;“”是叶绍翁访友不遇时领略到的小院关不住的春景。诗中有高洁情操。“”是于谦清白做人的情志;“”是郑燮刚正不阿的骨气。名言中有人生真谛。“”告诉我们用心读书,才会文辞精妙;“利于病,利于行”劝诫人们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和意见。

  • 8.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口语交际。

    诸多家长反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孩子的“电子保姆”。给他(她)一个电子产品,再调皮捣蛋的孩子都可以变成安静的“天使”。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二、阅读理解。
  • 9.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文言阅读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哺乳之,怀抱之。有疾,则医诊治。年稍长,又使入学。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注释】延:请 及:等到

    1. (1) “父母哺乳之,怀抱之”中,“之”的意思是(    )。
      A . 到,往 B . 助词,的 C . 代词,代指刚出生的人 D . 代词,代指“我”
    2. (2) 联系注释和上下文,翻译句子。

      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3. (3) 文中写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辛劳,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简要写一写你父母的辛劳体现在哪些地方。
  • 10.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课内阅读。

    最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 (1) 选文节选自《》,课文中作者举了三个类似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的观点。
    2. (2) 选文中,事例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展开写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余三部分。

      观察现象→

      以上四部分中,如果要证明“真理来自于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应详写第部分。

    3. (3) 文中加点词“反复”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 11.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课外阅读。

    老海棠树(节选)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在树上玩耍的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自己干吗非要这么累?”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在树上射弹弓的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了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的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不让自己闲着。她为的是劳动,为的是有一份工作,这大概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⑥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⑦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奶奶仍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一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

    1. (1) 请按照时间顺序,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奶奶所做的事。每空不超过5个字。

    2. (2) “奶奶一生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对“奶奶的张望”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奶奶的张望主要包含着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B . 奶奶的张望是她的习惯动作,每当干活时都会这样做。 C . 奶奶的张望是希望有一份工作,能跟上时代,自己不被时光抛弃。 D . 奶奶的张望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帮助。
    3. (3) 读第⑤段画横线部分,联系上下文,说说奶奶为什么执意不让自己闲着?
    4. (4) 品读第⑥段画曲线部分,揣摩三声“奶奶”的语气,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5. (5) 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一种“永生的痛”。作为年轻人,在如何关爱自家老人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从本文吸取哪些教训?
三、快乐表达
  • 12. (2024六下·梁子湖期末) 习作。

    生活中哪些事曾带给你从“?”到“!”的体验?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还是从怀疑到坚定,或者是从苦恼到喜悦?请把你的某一次经历写下来,注意把过程写具体,把从“?”到“!”的情感变化写清楚。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