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北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埃及因为有了文字账本和合同书才成为可能。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王,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这说明(    )
    A . 古埃及的商品经济发达 B . 古埃及发明了楔形文字 C . 文字推动埃及文明发展 D . 古代埃及官员精通法律
  • 2.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在古代埃及,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 古代埃及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B . 古代埃及讲究君臣礼节 C . 古代埃及吏治严酷 D . 古代埃及法老具有无上的权威
  • 3. (2024九上·越秀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 . 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 . 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 . 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 . 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 4. (2025九上·佛山月考) 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21一前18世纪,先后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     )
    A . 说明法制建设的完备 B . 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C . 有利于法律意识增强 D . 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
  • 5. (2023九上·广东期中) 据《印度快报》消息,在一次可怕的事件中,一名达利特(“贱民”)青年因与“特权等级”社区一名女孩发生恋情而被处以私刑。这一惨剧的历史根源在于(       )
    A . 种姓制度的影响 B . 佛教创立的影响 C . 印度法制不健全 D . 封建迷信的危害
  • 6. (2023九上·广东期中) 下边示意图描述的是(     )

    A . 佛教传播的路线 B . 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 C . 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 D . 十字军东征的路线
  • 7. (2024八下·无锡期末) 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在世界其他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

    A . 古希腊文明 B . 古巴比伦文明 C . 古埃及文明 D . 古印度文明
  • 8. 伯里克利主政期间曾说:“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当时雅典最能够成为邻居榜样的是(   )
    A . 发达商业 B . 繁荣哲学 C . 强大军事 D . 民主政治
  • 9.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询机构,但执政官必须在所有重大事务上征得它的同意,财务官在支出款项时也必须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国家存在这一机构的是(   )
    A . 古巴比伦 B . 雅典 C . 斯巴达 D . 罗马共和国
  • 10. 古罗马城的建设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三个阶段。“帝国时代”的开创者是(    )
    A . 亚历山大 B . 伯里克利 C . 凯撒 D . 屋大维
  • 11.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被誉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     )
    A . 凯撒 B . 柏拉图 C . 亚历山大 D . 亚里士多德
  • 12.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如下图中的“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A . 古埃及的太阳历 B . 罗马人的儒略历 C . 中国农历即夏历 D . 苏美尔人的阴历
  • 13. (2023九上·广东期中) 近代翻译家严复在《财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地。”文中的“拂特之制”是指(    )
    A . 雅典民主制 B . 罗马民主制 C . 封君封臣制 D . 欧洲庄园制
  • 14. (2023九上·广东期中) “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遍布欧洲各地大约是在(       )
    A . 8世纪 B . 9世纪 C . 10世纪 D . 11世纪
  • 15.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在中古时代的西欧庄园内,起着维护封建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作用的机构是( )
    A . 庄园法庭 B . 城市法庭 C . 大学法庭 D . 庄园管家
  • 16. 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 . 金钱赎买 B . 武力斗争 C . 政治协商 D . 制定法律
  • 17. (2023九上·太原月考)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 . 西欧城市的复苏 B .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C . 中国印刷术的普遍推广 D . 大学的兴起
  • 18. “《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 . 编纂背景 B . 适用范围 C . 具体内容 D . 历史地位
  • 19. (2024九下·海州模拟) 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   )
    A . 罗马帝国 B . 拜占庭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亚历山大帝国
  • 20. (2024九上·海门月考)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
    A . 一切私地收归国有 B . 推行“殖产兴业” C .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 . 提倡“文明开化”
  • 21. (2023九上·广东期中) 646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取义于《尚书》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这反映了孝德天皇
    A . 曾经留学唐朝学习《尚书》 B . 因宫廷政变而即位天皇 C . 以《尚书》为治国指导思想 D . 敢于创新并具有政治抱负
  • 22.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A . 中国人 B . 阿拉伯人 C . 法兰克人 D . 罗马人
  • 23.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 . 地位得到了提高 B . 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 . 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 . 经济得到了发展
  • 24.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14世纪,逐渐在西欧农村和城市分别流行开来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分别是(       )
    A . 私家庄园和个体作坊 B . 国有农场和手工工场 C .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D . 租地农场和现代工厂
  • 25. (2023九上·广东期中)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织工场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兴起是因为(       )
    A . 达·芬奇的绘画传播了人文主义 B . 意大利保留了古罗马古典文化 C . 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 . 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 26. (2023九上·广东期中)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 . 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起来 B . 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C . 它本身就没有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化 D . 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 27. (2023九上·广东期中) 《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人口压力加之诸国家和城市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促进力,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 . 适应人口迅速增长   C . 对黄金的疯狂追求 D . 传统商路关税上涨
  • 28. (2023九上·广东期中) 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 . 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C . 宣扬了罗马教廷的声威 D . 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 29. 17﹣18世纪欧洲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原材料,制成商品再运回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它反映的是(    )
    A . “三角贸易”的出现 B . 工业革命的冲击 C . 美洲人口的膨胀 D . 殖民体系的确立
  • 30. (2024九上·洪山月考)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B .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 . 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D .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居民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
  • 31. (2023九上·广东期中)

    九(11)班历史兴趣小组就“世界文明的起源与传承”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

    【文明的成果】

    (1)请完成下表(任举一例)

    文明古国

    所处的地理环境

    文明代表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阿拉伯数字

    古希腊

    希腊半岛

    《荷马史诗》

    古罗马

    意大利半岛

    【文明的交流】

    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2)写出材料一中“远征”事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分析“希腊化世界”产生的影响。

    【文明的传承】

    材料二: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

    ——摘编自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阿拉伯“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
  • 32. (2023九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敦促臣民更广泛地栽培马铃薯。他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在俄罗斯,凯瑟琳大帝的医药顾问说服她马铃薯可以对抗饥荒;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政府也倡导栽培马铃薯……奥地利政府威胁农民,如果他们拒绝接受这种作物,将处以40下鞭刑。战争也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到1800年,马铃薯已成为重要的新食材。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三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1) 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成为“重要新食材”的原因。
    3. (3)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述。
  • 33. (2023九上·广东期中)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和亚洲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种新的社会图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715年,查理继承父职出任宫相之后,各地贵族蠢蠢欲动,王国内部再呈分裂之势,外族势力也乘虚而入,战火四燃。为挽救危局,加强中央权威,查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以强力征用贵族和教会土地,以服骑兵役为条件的采邑分封代替以往无条件的土地封赐,组建起以中小贵族和上层自由民为主的最大骑兵武装……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每个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军队和行政管理制度……庄园的领主对庄园内的农民享有司法权、征税权和政治统治权。……国王对此也无可奈何。

           一个庄园的图解

    材料三

    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手段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13世纪,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成为自治城市,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摘编自《世界历史》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巴黎大学的产生与“巴黎淳朴的民风、有益身心的新鲜空气、丰富多样而价格低廉的食物”有关。

    ——[英]海斯汀·拉斯达尔《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1. (1) 根据材料一,从背景和内容两方面阐述你的对材料中改革的理解。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欧庄园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