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元帝(编者注:司马睿)为晋王,课督农功(编者注:督促农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材料二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编者注:农民辛勤耕田),一岁或稔(编者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编者注:优良木材)之利,充仞八方(编者注:能够供应各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编者注:能够让老百姓有衣服可穿)。
材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编者注: 东晋孝武帝年号)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编者注:战争或骚乱的警报),区域之内,晏(编者注:安定)如也。
——[南朝]沈约《宋书》
材料一 他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名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初年,一些大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阻众抗命,威胁中央集权。公元前127年,主父偃上书……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该建议立即被采纳。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个皇帝?材料一所述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它是谁提出的?哪个皇帝采纳了这个主张?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主张是什么?它有何积极作用?
(4)三则材料中的措施或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1)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为此采取了什么政策?由此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材料二所述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到关于经济发展的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