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邢台市开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

更新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4九下·志丹模拟)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协定关税是方便省事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外交的成功。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 . 清政府尚缺少国家主权意识 B . 道光时清政府外交成就颇丰 C . 清政府更重视现实国家利益 D . 协定关税比自主关税更合理
  • 2. (2023八上·襄都期末) 19世纪中期,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传统状态。这种局面导致
    A . 列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B . 中国开始闭关锁国 C . 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惨败 D . 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 3.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 .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 . 农民阶级经济地位 C . 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当时紧张的斗争形势
  • 4.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中日《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 . 开辟内河新航线 B .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C . 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D . 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 5.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干支纪年是我国发明和使用的一种纪年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任寅、癸卯、辛丑等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的《庚子国难记》写的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请判断作品记载的是( )
    A . 旅顺大屠杀 B . 台湾被割占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
  • 6. (2023八上·紫金期中)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
    A .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 地主阶级顽固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7.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 袁世凯称帝 B . 宋教仁遇刺 C . 清政府被推翻 D .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8.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下图是上世纪初的重要史实,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A .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 . 图1为图2的事件作了铺垫 C . 图2事件为图1事件奠定基础 D . 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9.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 .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 10.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新”的体现不包括:
    A .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 以建设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C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 .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 11.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国民革命失败的含义是
    A .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 . 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遭到杀害 D .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12. (2023·中山三模) 1933年,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该举措(    )
    A .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 . 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 . 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3. (2023八上·开州月考) 2021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5周年,小史整理了《长征组歌》中的相关歌词,若按照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遵义会议放光芒,全党全军齐欢庆”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③“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④“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③①②
  • 14. (2023八上·襄都期末)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是因为(   )

    ①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②国共两党第-次合作正式形成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
  • 15. (2023八上·襄都期末) 1937年10月25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更名表明国民政府( )
    A . 实现了东西部教育资源整合 B . 对抗日战争有了新认识 C . 高等教育新战略布局已完成 D . 重视西南国民素养培育
  • 16. (2023八上·襄都期末)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器尘上。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A .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17.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下列影视作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血战台儿庄》

    ④《铁道游击战》    ⑤《长沙保卫战》

    A . ②③④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④ D . ①④⑤
  • 18.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中国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由材料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中国共产党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②战争的正义性        ③国际援助    

    ④国民党的抗战起到了牵制作用        ⑤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⑥全民族的抗战

    A . ①③④⑤⑥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⑥ D . ①③④⑥
  • 19. (2023八上·慈利期末)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材料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 中共代表参加谈判,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B . 1945年8月,国共双方谈判在重庆举行 C . 中共代表三人参加了谈判,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D . 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20. (2024九下·银川模拟) 某学校举办了班级黑板报评比活动。各班黑板报上出现小标题主要有:“五四风雷”“开天辟地”“星火燎原”“生死攸关”“统一战线”“内战烽火”等。最合适这次评比活动的主题是
    A . 侵略与反侵略 B . 近代化的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人民解放战争
  • 21.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下来选项对研究“淮海战役”最具价值的是
    A . 参加淮海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B . 淮海战役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C . 历史论著中对淮海战役的描述 D . 电视连续剧《淮海战役》
  • 22.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使得贫雇农基本获得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经济上的这种史无前例的变化,使亿万农民进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 . 改变了贫雇农的地位 B . 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C . 废除了土地剥削制度 D .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 23.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下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的刺激 B .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 . 清政府为了增加税收,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 .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24. (2023八上·湘潭期末)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 .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 25.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对它“畸形”的表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 主要分布于沿海的大城市 B . 它的发展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C . 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缓慢 D . 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 26. (2023八上·襄都期末) 解放战争时期,除大报大刊外,共产党新出了报纸,如《江海导报》《前线报》《紫石大众》《泰兴大众》《靖江大众》《翻身报》等县报。仅从报纸名称上看,共产党创办报纸的特点是
    A . 中西合璧,雅俗共赏 B . 报道及时,覆盖面广 C . 办报先锋,影响深远 D . 服务大众,扎根地方
  • 27.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在1905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A . 关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 B . 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C . 关于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D . 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 28. (2023八上·襄都期末)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由此判断材料中的“书”指的是
    A . 《四洲志》 B . 《仁学》 C . 《天演论》 D . 《海国图志》
  • 29.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位于孝感市北部的大悟县,是革命老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在民主革命时期,先后有16万人参加革命,有7万多英雄儿女献身,孕育出徐海东、刘华清等37名开国将军。当时,大悟县人民踊跃参加的人民军队主要是
    A . 国民革命军 B . 八路军 C . 中国工农红军 D . 人民解放军
  • 30.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     )
    A .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 B . 人心向背 C .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 国际支援
二、综合题(共40分)
  • 31.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材料二: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1. (1) 材料一中“自强运动”指什么?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 (3) 请举出这场运动当时兴办的主要近代企业有哪两大类?
    4. (4) 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有何重要影响?
  • 32. (2023八上·襄都期末)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捐,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1. (1) 材料一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到达南京之后建立了哪一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4. (4) 结合所学,青少年应该学习孙中山的哪些精神?
  • 33. (2023八上·襄都期末)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材料三: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本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1. (1) 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
    2. (2) 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