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

更新时间:2024-08-16 浏览次数: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资源的发掘和研究。比如,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象外之象——中国美学史概况》将市美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史的基本线索,从“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等问题出发凸显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产物。中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与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创造来印证的。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审美的核心范畴,并提出"神与物游”“感物吟志”等诸多命题,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和心物观,而且也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意象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体现了中国美学运思的基本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人最基本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统摄力,其所包含的“意象”“意境”“气象”等概念范畴组成了一个强大系统。

    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不仅属于传统,而且也属于现代。叶朗曾反复强调.“美在意象”并非自己首先提出.而是从朱光潜、宗白华开始的许多学者在美学理论的核心区域逐步形成的一种共识。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共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反映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一种趋势,那就是人们在学习和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仅仅用西方美学阐释中国美学的方法论之弊,从而转向重视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并以此为基础,寻求中西美学的对话与沟通,以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思想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意象美学研究试图融合现代西方美学特别是现象学美学的理论资源与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相互比较、阐释与论证,以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理论体系,如叶朗借鉴西方现象学意象理论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张世英以海德格尔所代表的“显隐说"来展示传统“意象说”的当代意义等,都体现了这一努力。

    (摘编自毛宣国《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

    材料二: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相对于前人而言,无论从学术现代转型讲,还是从成果数量看,都有可观之处。单就意象研究而言,知名学者叶朗先生就有“美在意象”的努力尝试。但需要指正的,叶朗先生的“美在意象”的理论探索,既有积极借鉴西方理论的可取之处,亦有批判不足而遮蔽了中国自身特色的地方。

    拿西方现象学来说,叶朗先生对此也是大量引述的。但现象学毕竟是西方的理论,它的很多论述与主张未必就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现象学实质上是“显现学”,是侧重于讲“显现”“敞开”的。但是,倘若考察中国传统,就会发现古人有注重于“微”“隐”的传统。就儒家来说,他们强调“微”,比如“未发之中”的那种“隐微之地”;就道家来说,“隐”更是其鲜明的立场,所谓“道隐无名”就是认为“不可见”更重要。所以,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有意地寻求“微”“隐”而不是“显现”是异于西方文化的非常突出的特点。而叶朗先生在论述中多次强调的“照亮”,都是从西方文化主流讲的,本质上都是强调“人”的在场,强调“意识”的在场。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相比而言,西方人性格开放外露,中国人多内敛含蓄。从《论语》的时代,中国人的理想性格是“刚毅木讷”类型的,是低调的,由此而带来迥异于西方艺术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形式追求,一言以蔽之,就是“隐”。中国艺术的这种特点在中国画方面表现得很突出。首先,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传统人物画几乎没有裸体的,这是重“显”与重“隐”的最直观的反映。其次,作为最诉诸视觉的艺术,中国画偏偏不大在乎“形”的刻画,所以写意画是主流。中国画的基底不是“有形”而是“无形”,其艺术本体是“不可见”“无定形”。中国传统诗歌,“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与西方诗歌比较就显得低调平和。

    由此可见,叶朗先生大量引述西方现象学家的艺术主张,却还要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来谈问题,就显得龃不合。这就表明,我们在运用西方理论时,一定要有所辨识,更要有所批判。这里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中西间的巨大差异。叶朗先生曾引述海德格尔论凡·高油画《农妇的鞋》的文字来阐释自己的主张。海德格尔的文字是围绕着“劳作”“辛苦”展开的。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讲,从艺术主流讲,中国更侧重于“闲”的意趣,更注重对“劳苦”的淡化。中国学者面对这样的油画会怎样想呢?请看郑湧先生的质疑:“海德格尔展示的是农妇在田间的劳作和生活。然而,凡·高这幅油画中的‘鞋’,明明是解开了鞋带的,静静地摆放在那里的,没有穿着的。这恰恰是说明:此时农妇没有在田间干活……为什么不从‘不工作’、休闲的状态、角度去解读这双鞋呢?”郑先生的质疑是可贵的,且不说其是否在理,至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摘编自田义勇《叶朗“美在意象”理论反映出的当代美学主要问题》)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了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都认为不能全盘采用西方美学理论来阐释中国美学。 B . 材料一指出,意象既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因此具有很强的统摄力。 C . 材料一认为,从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出发,寻求中西美学的对话与沟通,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趋势。 D . 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意地寻求“微”“隐”,这与强调“显现”“敞开”的西方文化明显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管是在学术转型上还是成果数量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都超越了前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B . 中国画并不太在意对“形”的刻画,而是强调“无形”,追求艺术本体的“不可见”“无定形"写意画是其创作主流。 C . 中国传统诗歌具有“从不明说.全凭暗示"的特点,这是由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决定的。 D . 研究者只要能结合本民族文化特点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有选择的取舍,就不会出现龃龉不合的情况。
    3.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开头指出中国当代意象美学的特点及重要性,为后文论述其重要研究价值打下基础。 B . 材料一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阐明中国艺术家的一些观点和命题可以在审美实践中验证。 C . 材料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观点鲜明。 D .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首先提出话题,然后再层层深入分析,最后补充论述·思路清晰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叶朗的“美在意象”理论,但作者的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同是鉴赏凡·高《农妇的鞋》,海德格尔和郑湧的不同看法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请结合材料二对此简要说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
    陈彦

    “哎,米兰,我问你,离开宁州,当时你就真那么情愿吗?”

    米兰慢慢品下一口红酒说:“说心里话,很难过。对那个结婚对象,当时也不是太满意。那时,宁州县城追求我的有好几个,但我就是想离开。也必须离开,离开我最喜欢的事业。因为太伤心了。活得那么累,那么艰难,何苦呢?走了很长时间我还在想,唱戏到底是什么职业呢?让人这样想朝台中间站?不站,好像活不下去了一样。在美国很长时间,我还做梦在宁州演戏。梦见你胡彩香给我胖大海里下了药,让我站到台中间,连一句都唱不出来。观众把臭鞋都扔到我脸上了。”

    胡彩香一拳头砸过去说:“哎,米兰,凭良心说,我胡彩香是这样的人吗?跟你争角色是事实,背后嚼过你的舌根子也是事实,可我能给你水里下毒吗?我有那么坏吗?你说,你说,你说!”胡彩香说着,还用手去胳肢她的腋下。

    她们十一二岁就到剧团学戏,一直滚打在一起,相互间最严重的惩罚,就是集体胳肢那个最捣蛋的人,非让她笑死过去不行。

    米兰是真的笑得泪流满面了,她说:“彩香彩香,快饶了我,那就是梦,打死我都不相信,你会给我下毒的。你就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饶了师妹,快饶了师妹吧。”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没想到,你把师姐想得这坏的。我偏不饶你,看把你笑不死。

    两人硬是玩得扭打在一起,完全成孩子的嬉戏打闹了。

    在旁的忆秦娥不仅笑得满眼是泪,而且也感动得满眼是泪。师姐师妹当初的那点龃,在跳出了年龄充满童稚、童趣的一阵相互胳肢中,无影无踪了。

    忆秦娥可惜着自己没有这样的童年。她十一岁进剧团,十二岁多一点,就被弄到伙房烧火去了。她喜欢看其他孩子的嬉戏打闹,喜欢看她们相互胳肢。可都不胳肢她,也不准她胳肢人。都说她身上有一股饭菜味儿,凑近了太难闻。

    这天晚上,米兰也讲出了她心里的不快。她说,看了茶社的演出,觉得心里堵得慌。

    胡彩香问为啥。

    她说:“我们从十一二岁起,就把生命献给了这行事业,难道结果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出、来回报吗?我从小向往的主角,就是在舞台上,剧情呼之欲出的时候,锣鼓音乐一齐响动然后出场、亮相。当然,那是样板戏的做派。可舞台上的任何严肃演出,一定是要让主角尊出场、尊严表演、尊严谢幕的。观众面对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要满怀谦卑、满恭敬,甚至是要高山仰止的。怎么能是这样居高临下的狎玩态度呢?秦娥,你付出了那么多生代价,用十几年的奋斗,唱得这样撼人心魄、精彩绝伦,难道就是为了赢得这些人,一晚上几千条施舍给你的红绸子吗?”

    忆秦娥的嘴微张着,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胡彩香说:“米兰,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你有钱了,日子过好了,可我们要讨生活,你知道不?得生活。秦娥还有一个有病的儿子,得看病。一大家子人都来西京了,也指靠她唱戏过活呢。”

    米兰又问了问她儿子的情况,就没话了。

    这时,天边已露出鱼肚白了。

    酒店不远处的城墙上,突然传来了一声凄厉的秦腔板胡声。随后,又有了秦腔黑头的“吼破撒(头)”声:

    呼唤一声绑帐外,

    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某单人独马把唐营踹,

    只杀的儿郎痛悲哀。

    ……

    “西京到处都在唱秦腔,难道都没有正式舞台演出了吗?”米兰问。

    “有,但很少。”

    “最近有没有,我想看一场舞台正式演出。就看秦娥你的。”

    忆秦娥说:“倒是有一场。是外国人来看,说是外事上选出访节目呢。”

    “演的什么?”

    “《打焦赞》《盗草》,还有《鬼怨》《杀生》。都是我的戏。”

    “好,我一定要看。”

    随后,米兰就专程看了忆秦娥的舞台演出。

    那天是胡彩香陪着看的。事后胡彩香告诉忆秦娥说:“你可是把米兰给征服了。她在看几折戏的整个过程,都激动得不行,手在抖,嘴唇也在抖,一个劲地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啊!天哪,秦娥的功夫怎么这么好!天哪!今天还有这么好的武旦吗?天哪!看看孩子的做功、唱功,天哪!看看孩子的扮相……彩香,看来我们当初帮着她从伙房里走出来、学唱戏是对的。我有时也以为,让她唱戏是害了她呢,也许学做饭更幸福些。可这孩子,天哪,她的付出……是值得的!我要给孩子献花!你快去给秦娥买一束鲜花来,要最名贵的。’”

    戏看完后,米兰就不顾一切地走上舞台,毕恭毕敬地把鲜花捧给了忆秦娥。并且还当着很多人的面,给忆秦娥深深鞠了一躬。她说:

    “秦娥,你就是到百老汇、到世界上最顶尖的舞台上演出,都是最棒的艺术家!”

    在米兰离开西京的时候,她们送到机场,相互拥抱完后,米兰突然深情地说: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在美国看到秦腔。是忆秦娥唱主角的秦腔。”

    (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时你就真那么情愿吗”,节选部分胡彩香的发问设置了悬念,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师姐妹分别多年,远隔重洋,但从她们重逢时率性的对话和充满童趣的“胳肢”来看,她们情谊深厚。 C . “尊严出场、尊严表演、尊严谢幕”,运用反复的手法凸显了说话人对主角的崇拜和渴望成为主角的心理。 D . 文章通过胡彩香之口,描述米兰观看演出时异常激动的剧烈反应,侧面烘托了秦娥演出的精彩绝伦。
    2. (2) 下列关于米兰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米兰讲述了自己离开最喜欢的事业,还做梦在宁州演戏,这反映了她矛盾的心理,体现了对秦腔艺术的不舍之情。 B . 米兰看了茶社的演出,心里堵得慌,因为她觉得茶社的演出与她心目中秦腔表演的水平相差太大,令人失望。 C . 米兰在看秦娥演出的过程中手在抖,嘴唇也在抖,演出结束后给秦娥献花,可见她是完全被秦娥的表演折服了。 D . “希望能在美国看到秦腔。是忆秦娥唱主角的秦腔”,米兰的话表现了对秦娥表演的信心以及对秦腔艺术走向世界的期待。
    3. (3) 文中画横线部分是秦腔的唱词,谈谈此处直接引用入文的艺术效果。
    4. (4) 有论者认为,本文和《秦腔》(教材节选部分)都隐含着作者对“秦腔”发展前景的担忧。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五代梁末,魏博兵乱,贺德伦降晋。庄宗入魏,梁将刘乃军于莘县,增垒池。自莘至河,筑甬道饷。梁帝诏出战。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旁遣使问那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粮,尽乃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疗饥耶?”又遣。中使督战。鄂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彼自气盛,难可轻 , 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默然。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既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退。后战于故元城,庄宗与李嗣源、李存审夹击,鄩兵大败。

    (刘基《百战奇略·变战》)

    材料二

    是时,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掞营,掞不肯出,而末帝又数促掞,使出战。庄宗与诸将谋曰:“刘掞学《六韬》,喜以机变用兵,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乃声言归太原,命李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掞果报末帝曰:“晋王西归,魏无备,可击。”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庄宗自贝州返趋击之。掞忽见晋军,惊曰:“晋王在此邪!”兵稍 , 追至故元城,庄宗与李存审为两方阵夹之,掞为圆阵以御晋人。兵再合,掞大败,南奔,自黎阳济河,保滑州。末帝以为义成军节度使。明年,河朔皆入于晋,掞亳州团练使。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二十二》)

    【注】①刘鄩(xún):本名刘掞,后梁将领。

    1. (1) 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晋兵未易A击B俟彼C进D取E苟得机F便G岂敢坐H滋患害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浚,疏通水道,与《谏太宗十思疏》“必浚其泉源”的“浚”意思相同。 B . 克,克制,与《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的“克”意思相同。 C . 却,退却,与《过秦论》“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却”用法不同。 D . 降,降职,古代表示贬官的词还有“左迁”“迁削”“谪降”“贬黜”等。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后梁末年,魏博镇发生兵变,后梁将领刘驻扎于莘县,以发展战备工程为主要任务,修筑通道确保粮饷运输无阻。 B . 梁帝询问刘克敌制胜的策略,刘称并无特别的谋略,只希望梁帝能供给部下每人百斗粮食,这引起了梁帝的不满。 C . 刘以大将出征可以不受君命为由激励将士,并分析了敌我形势,达到了鼓舞士卒的效果,因此众人都主动要求出战。 D . 梁军主动出击取得的军事成果,实则为庄宗诱敌的计谋,随着战局的深入,两军在故元城大战,刘鄩败退至滑州。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又数遣人促之,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
      ②乃声言归太原,命李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
    5. (5)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梁晋之战中,双方是如何“应变”的?
三、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过虞山
    元·倪瓒
    陈蕃悬榻处,徐孺过门时
    甘冽言游井,荒凉虞仲祠
    看云聊弄翰,把酒更题诗。
    此日交欢意,依依去后思。

    【注】①此诗作于倪瓒晚年,作者访好友伯琬高士,因作《虞山林壑图》,并题五言以纪来游。②徐孺:东汉高士。《后汉书》载,陈蕃为太守时,在郡概不待客,唯徐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③言游: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故居在虞山东麓。④虞仲:商末高士,虞山因其葬于此得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借东汉“陈蕃悬榻”的典故表现宾主性情相投,也暗示了两人是君子之交。 B . 颔联描写了具有虞山地方特色的两处景点,起到了照应诗题、激发联想的作用。 C . 颈联写诗人舞墨题诗,心境洒脱,对仗工整,诗歌也由叙事自然转入到尾联的抒情。 D . 尾联诗人回味与好友交游之趣,饱含依依惜别之情,难掩人到晚年的哀婉遗憾之感。
    2. (2) 倪瓒诗书画俱佳,艺术风格“言简意远”,本诗亦能体现这一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 5. (2024高二下·杭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和苏轼《赤壁赋》中“”,都用蛟龙起舞衬托音乐的美妙动听。
    2. (2)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两句评价屈原的文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的特点。
    3. (3) 《春江花月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都采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请写出
      其中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
五、语言表达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直以来,针对燃放烟花爆竹这个话题____。有网友觉得,因为地方全面禁了烟花爆竹,传统节日少了热闹喧嚣,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也有网友担心,放开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导致各种安全事故;①还有网友忧虑,②冬天甲流高发,③放鞭炮会引起人群聚集和空气污染都不利于呼吸道健康。

    “热闹”是中国人过年的关键词之一,“爆竹声声辞旧岁”的民俗也已延续千年。诚然,燃放烟花爆竹需要一定管控,但____,似乎办法过于简单,有些不近情理,未能兼顾群众呼声、社会诉求。

    解答这个难题需要智慧,更需要担当。各地政府部门不妨多听听群众的意见,综合考虑当地大气环境容量、城市体量、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因素的基础上,⑤合理调整本地区烟花爆竹燃放政策,⑥像一些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偏远地区没有必要跟风“最严” , 可以限定燃放的时间、燃放的区域。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通往交道口电影院的路,永远是一条快乐的路。那时的北京蓝天白云,细长的小街上一半是灰暗错落的屋影,一半是安闲明激的阳光。一票在手有如节日,几个伙伴相约一路,可以玩弹球儿,可以玩“骑马打仗”,还可在沿途的老墙和院门上用粉笔画一条连续的波浪,碰上院门开着,便站到门旁的石墩上去,着脚尖让那波浪越过门楣,务使其毫不间断。倘若敞开的院门里均无怒吼和随后的追捕,这波浪便可一直能画到影院的台阶上。

    坐在台阶上,等候影院开门,钱多的更可以买一根冰棍骄傲地嘬。大家瞪着眼看他和他的冰棍,看那冰棍迅速地小下去,必有人忍无可忍 , 说:“喂,开咱一口。”开者嘬也,你就要给他上一口。继续又有人说了:“也开咱一口。”你当然还要给,快乐的日子里做人不能太小气。大家在灿烂的阳光下坐成一排,舒心地等候,小心地——这样的时刻似乎人人都有责任感,谁也不忍一口嘬去太多

    1. (1)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癞皮狗,你骂谁?”王胡轻蔑的抬起眼来说。 B . 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 C .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 D . 二诸葛还没有看清是谁,这女人就一把把他拉住,带哭带闹。
    2. (2) 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骄傲”展现了特定年代里有钱买冰棍并能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得意和神气。 B . “忍无可忍”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生动刻画了孩子们嘴馋时急不可耐的心理。 C . “舒心”写出了孩子们一边分享冰棍一边等待影院开门时既满足又放松的状态。 D . “嘬”多次出现,强调孩子吃冰棍时毫无顾忌又非常留恋、舍不得松口的样子。
    3. (3) 文中画框的句子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六、材料作文
  • 8. (2024高二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阶段即将面临重要的选择,如报考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班级计划举行“生涯规划”主题班会,邀请你在会上发言。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预测未来最有前景的职业;可以思考选择职业要考虑的种种因素;可以谈谈自己最心仪的职业,介绍该职业的情况并阐述你选择它的理由等等。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