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7* 故事二则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故事二则》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24-08-19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关于本课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扁鹊治病》一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B . 《扁鹊治病》是一则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C . 《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一样本领,练习基本功很重要。 D . 《纪昌学射》这篇文章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
  • 2. 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 (1)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
      A . 见解或技能高超,出色 B . 高明的人
    2. (2)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
      A . 固定,牢固 B . 拼死,坚决
    3. (3)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
      A . 回到家中 B . 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标准
    4. (4)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
      A . 本领,造诣 B . 时间和精力
  •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1) 蔡桓侯不听扁鹊的劝告,在背后说扁鹊的坏话。
    2. (2) 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觉得他的眼力还不够。
    3. (3) 扁鹊告诉蔡桓侯,蔡桓侯的病不治,会更加严重。
    4. (4) 纪昌勤学苦练,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5. (5) 病已经深入蔡桓侯的骨髓,扁鹊不跑到秦国去,治不好他的病。
二、阅读理解
  • 4.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②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③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1. (1) 选段已经被序号分成了三层,请选择能概括层意的小标题。

      A.刻苦练习

      B.得到指点

      C.取得成绩

    2. (2) 下列对选段中画横线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 B . 说明了纪昌练习的方法就是躺着不动,没有难度 C . 写了纪昌躺在织布机下面两年,可见学习之劳苦
    3. (3) 从纪昌练习眼力的做法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5. 【综合拓展提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一)庖丁解牛

    战国的时候,魏国的国君魏惠王有一次去看著名的庖丁解剖牛。庖丁解剖牛的时候,手、脚、肩、膝的动作和刀的响声,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只一会儿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剥离开来,真是干净利落。魏惠王看后,惊讶地问他:“你的技术怎么这样好啊?”庖丁答道:“我刚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干了三年后,就看不到整牛了。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结构,哪里是关节,哪里是筋骨我都一清二楚。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和肉分离。”

    魏惠王又问:“那你的刀一定很快吧?”庖丁说:“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个月就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总是碰到骨头。宰牛能手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来割肉。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解剖了上千头牛,还和新的一样锋利。其实,刀刃非常薄,而肉和骨头中间的缝隙要比刀刃宽得多,只要把刀准确地插在缝隙里,肉就可以很容易割下来了。但我割到牛结构复杂的部位时,也必须集中精神、小心翼翼才能做好。”

    魏惠王听后不住地点头,说:“我从你的话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啊!”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A . 熟能生巧 B . 得心应手 C . 随心所欲
    2. (2) 用简洁的语句填空。

      ①在第1自然段中,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表现在,原因是

      ②第2自然段通过庖丁和其他人用的刀的来表现他技术的高超。庖丁解剖牛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和新的一样,原因是

    3. (3) 魏惠王说从庖丁的话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那么,他可能会学到____(多选)
      A . 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对事情有全面的了解,才会得心应手。 B .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己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谨慎的态度。 C . 要做好一件事情,把很难的事情想得简单一些,就会做到游刃有余。
  • 6. 阅读理解

    ①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作“墨池”。 

    ②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但仍坚持每天练字。相传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鬟送来了他爱吃的蒜泥和馒头,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鬟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鬟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一边写字,一边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馒头往嘴里送,满嘴乌黑,吃得津津有味。

    ③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功夫不可。”

    1. (1) 第③段说“那就非下苦功夫不可”,“苦功夫”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

      A.多拜师

      B.多练字

      C.多吃墨

      D.多创新

    2. (2) 假如你是王羲之纪念馆的讲解员,为了向游客复述故事,请填写故事主线:王羲之在书房,丫鬟送来,没想到王羲之,他的夫人和丫鬟看到后都笑了。
    3. (3) 读了短文,我认为王羲之是一个的人。
    4. (4) 王羲之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天天练习呢?
    5. (5) 读完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7. 【课后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荀巨伯义退强敌

    荀巨伯是汉桓帝时的贤士,一向(恪 格)守信义,(骂 笃)于友情。他听说千里之外的一位好友得了重病,于是晓行夜宿地奔波了半个多月,才到达好友的住处,并留在了那里,帮好友料理一切。

    忽然传来消息说,胡人快要来攻城了。一城的人都(恐 心)慌起来,城破之后,屠杀、劫掠是免不了的。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先行避开。没几天工夫,一城的人几乎都走光了。

    那个生病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病倒在这里,一动也不能动,只有等死了。你是走得动路的人,趁早走吧。”荀巨伯说:“我是因为你生了病,要给你料理一切,才从远处赶来这里的,现在你的病还没有好,我怎么能走开?只顾自己的性命,不顾朋友的情分,我荀巨伯不是这样的人!”那个生病的朋友听了荀巨伯的话,除了更加感激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后来胡人果真到了。他们挨家挨户地搜索,很快便发现了荀巨伯和他躺在病床上的朋友,为首的胡人问荀巨伯:“大军已至,城里的人全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居然敢留下来?”荀巨伯毫无惧色,答道:“我来这里探(望 视)朋友,我朋友病了,走不了,我不忍心把他单独撇下,所以也留了下来。请你们不要伤害我朋友,我愿意替他死!”胡人听了这番话,一个个深受感动,于是默默地离开了。

    许多先前逃难的人回到城里,(捡 检)点各自的财物,一点都没有损失,好像胡人并不曾来过一般。

    1. (1) 根据上下文,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2. (2) 下列加点字跟“晓行夜宿”中“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鸡鸣报晓 B . 家喻户晓 C . 晓以利害
    3. (3) 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4. (4) 用横线画出文中概括荀巨伯性格特点的句子。
    5. (5) “荀巨伯义退强敌”的“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6. (6) 读了这则故事,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获得了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