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名校2024-2025学年...

更新时间:2024-10-30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 1.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请回答关于生物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为了解一些入侵物种的现状,科研人员进行了许多调查和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了掌握牛蛙在草海湿地的种群分布现状,研究小组对牛蛙种群、本地蛙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跟踪调查,获得了调查数据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a:牛蛙、本地蛙种种群数量变化图1-b:牛蛙成体解剖食物组成(体积百分比)

    (1)牛蛙入侵当地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在入侵初期的增长速度特别快,类似于图1-a中的曲线________(填A或B)。调查牛蛙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采用________法。

    (2)科研人员发现,牛蛙入侵后,有多种同级消费者或本地蛙种逐渐在草海湿地消失,这可能导致草海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________(选填A简单/B复杂),致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选填A上升/B不变/C下降)。

    (3)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B曲线所示,则在t1时刻本地蛙种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如右图所示的____型(填写字母)。

    A.    B.    C.    

    (4)为了保护本地蛙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获得最大捕捉量,应使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保持在约为________(填写具体数据)。

    【材料2】牛蛙作为一种两栖类生物,往往需生活在水域周边,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肉食性鱼类与水鸟为其主要天敌。为了进一步对草海湿地入侵物种牛蛙开展防控工作,科研人员对草海湿地的牛蛙生境进行调研,其具体数据如表:

    表草海湿地牛蛙(成体)生活环境分布

    生态因子

    类别

    个体数量

    分布偏好

    植被类型

    耕地

    62

    NS

    草地

    111

    S

    沼泽草甸

    265

    F

    草本盖度

    差(≤30%)

    92

    S

    中(31%~60%)

    180

    F

    良(61%~80%)

    104

    RS

    优(>80%)

    62

    RS

    草本高度

    差(高度≤3cm)

    73

    RS

    中(高度31~60cm)

    105

    S

    良(高度61~100cm)

    185

    F

    优(高度>100cm)

    75

    RS

    水体类型

    静水塘(自然静水、人工蓄水池、废弃鱼塘)

    145

    S

    溪流(河流、水渠等流动水体)

    8

    E

    沟渠(水流较缓或静止的人工水渠)

    285

    S

    水深

    浅水区

    浅(水深≤3cm)

    87

    RS

    较浅(水深31~60cm)

    163

    F

    深水区

    较深(水深61~100cm)

    108

    S

    深(水深>100cm)

    80

    RS

    注:“分布偏好”具体为:E-回避;NS-不选择;S-选择;RS-随机选择;F-偏好。

    (5)下图表示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牛蛙的入侵,对甲不会产生影响
    B. 如需获得1000kJ乙2 , 一般情况下,最多需要3000kJ的乙1即可
    C. 丙保障了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物质循环过程
    D. 丁所代表的是原核生物

    (6)小张同学为了捕捉牛蛙成体与蝌蚪进行研究,提出“在静水塘或水深较浅的沟渠捕捉蝌蚪;并在附近草本盖度适中,高度在61-100cm的浅水区沼泽草甸区捕捉成体。”请你根据题干与表1信息判断小张同学观点是否正确?并从牛蛙食性、繁殖习惯、种间关系、两栖类特征等方面知识阐述你判断的理由。

    人们研究信息传递的目的,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材料3,回答问题。

    【材料3】除了通过“稻虾共作”外,科研人员也会引入稻螟赤眼蜂对水稻螟虫进行生物防治。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螟虫的虫卵内,是螟虫的天敌。然而,科研人员也发现,螟虫会与飞虱一起寄生在水稻上(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导致稻螟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效果下降。为此,科研人员利用Y形管(见图2)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稻螟赤眼蜂被吸引移向A侧或B侧水稻的百分率(见图3)。

    (7)本实验研究中,影响稻螟赤眼蜂移向选择的信息属于(  )

    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
  • 2.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细胞与代谢

    叶绿体内大约有95%的蛋白质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以前体蛋白的形式与叶绿体膜上受体作用再经过TOC-TIC蛋白复合体转运至叶绿体中,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TOC-TIC将核基因控制的前体蛋白转运进叶绿体示意图

    (1)前体蛋白进入叶绿体的方式属于(  )(单选)
    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胞吞
    (2)前体蛋白进入叶绿体的过程体现了叶绿体内膜具有的特点或功能有(  )(编号选填)
    A. ①一定的流动性B. ②控制物质进出C. ③参与信息交流
    (3)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上,其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①~⑤是图1中相应结构或物质,其中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结构是________;核糖核酸分布于________;碳反应发生于________。(编号选填)

    A.①核膜B.②细胞质C.③叶绿体基质D.④前体蛋白E.⑤TOC-TIC复合体

    (5)根据图所给信息,参与叶绿体蛋白合成和转运的细胞器有(  )(多选)
    A. 核糖体B. 内质网C. 高尔基体D. 溶酶体E. 线粒体F. 中心体

    研究表明,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破坏了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PSII反应中心,而叶绿体D1蛋白是构成PSII的基本框架。为研究高温胁迫对PSII系统的破坏及其与叶绿体D1蛋白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选取了两个品种的水稻,检测高温胁迫下水稻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不同温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

    水稻开花后第15天旗叶的叶绿素浓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见表:

    不同温度处理对水稻开花后第15天旗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品种

    温度处理

    叶绿素浓度

    净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Gs

    胞间CO2浓度

    品种1

    常温NT

    21.14±0.88

    14.46±1.71

    0.68±0.23

    566.10±16.08

    高温HT

    18.02±1.72

    10.59±1.98

    0.40±0.21

    579.25±17.91

     

    差值

    3.12**

    3.87**

    0.28

    -13.15

    品种2

    常温NT

    24.62±1.80

    13.75±1.42

    0.57±0.18

    573.72±21.36

    高温HT

    17.98±1.65

    10.84±0.91

    0.32±0.11

    624.16±13.35

     

    差值

    6.64**

    2.91**

    0.25*

    -50.44**

    *和**表示同一品种的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6)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和已有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高温胁迫会影响水稻旗叶对光的吸收
    B. 高温对水稻品种2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更大
    C. 高温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没有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明显
    D. 高温会影响叶绿体中酶的重复利用
  • 3.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稳态与调节

    人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受到胃饥饿素和瘦素调控,近期科研人员发现发生细菌感染的伤口在愈合时也受到这两种激素调控。

       

    图1胃饥饿素与瘦素的关系

    (1)受伤时中性粒细胞会汇聚到伤口处吞噬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性粒细胞属于第一道防线
    B. 中性粒细胞表面不存在MHC分子
    C. 中性粒细胞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
    D. 中性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细胞表面无抗原受体

    (2)胃饥饿素和瘦素可以在以下哪些地方能被检测到?(  )(多选)

    A. 血浆B. 组织液C. 下丘脑细胞内液D. 胃液

    (3)结合图1,下列与胃饥饿素和瘦素的作用关系最相似的一组激素是(  )

    A.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B. 催乳激素和生长激素
    C. 孕激素和雌激素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结合图1,下列关于胃饥饿素和瘦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脂肪细胞不含有胃饥饿素的基因B. 瘦素抑制食欲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下丘脑细胞上有胃饥饿素和瘦素的受体D. 胃细胞和脂肪细胞可能有发达的高尔基体

    单核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研究发现细菌感染区周围的单核细胞并没有直接参与消灭细菌,而是通过释放胃饥饿素来促进伤口愈合。图2和图3对比了正常小鼠和单核细胞缺失小鼠的受到感染伤口愈合情况,其中单核细胞缺失小鼠伤口愈合比较缓慢。

       

    图2正常小鼠的伤口愈合图3单核细胞缺失小鼠的伤口愈合

    (5)对比图2和图3,单核细胞缺失小鼠伤口愈合时会出现的异常情况(  )(多选)

    A. 伤口附近没有单核细胞和胃饥饿素B. 血管过度增生
    C. 脂肪细胞大量堆积D. 瘦素水平异常升高

    (6)在正常小鼠体中,瘦素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单核细胞可以分泌胃饥饿素调控瘦素,对该过程有抑制作用。为探究该抑制作用发生在脂肪细胞还是血管上皮细胞上,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请选择下列选项完善表格。

    A.胃饥饿素       B.瘦素       C.胃饥饿素和瘦素       D.空白       E.检测细胞的数量       F.检测瘦素含量

    实验分组

    添加激素

    实验细胞

    检测指标

    I

    胃饥饿素、瘦素

    血管上皮细胞

    ____2____

    II

    ____1____

    血管上皮细胞

    III

    胃饥饿素

    脂肪细胞

    ____4____

    IV

    ____3____

    脂肪细胞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 4.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昼夜节律变化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的生活规律。实际上,地球上的生物都表现出一种昼夜节律。为深入了解昼夜节律,科学人员以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研究。

    1. (1) 用甲磺酸乙酯处理野生型雄果蝇以获得昼夜节律突变体,将经过处理的雄果蝇和一种特殊的X^XY雌果蝇(两条X染色体连在一起,不能分开)进行杂交,在该杂交实验中,亲本雌果蝇可以产生(  )
      A . 2种配子,比例为1:1 B . 2种配子,比例为2:1 C . 2种配子,比例为1:2 D . 3种配子,比例为1:2:1
    2. (2) 从F1中筛选昼夜节律突变体。已知XXX和YY型果蝇死亡,则F1中没有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为____(编号选填)
      A . ①雄性 B . ②雌性 C . ③雌雄都有
    3. (3) 若F1雄蝇昼夜节律都异常,雌蝇都正常,则可推断控制果蝇昼夜节律的基因per位于____染色体上。
      A . B . X C . X^X D . Y
    4. (4) 以上3种突变体的相关突变基因(perL(长节律)、perS(短节律)和per0(无节律))相对per都为隐性基因且均位于与pe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相同,但不能确定它们是否由同一个per基因突变产生(即是否互为等位基因)。科学家将长节律雄蝇和携带无节律基因的雌蝇杂交,培育双per突变杂合体:若perL和per0为等位基因,则双per突变杂合子雌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perLXper0 , 其性状应为(选填填A“节律正常”或B“节律异常”);若为非等位基因,则相关基因在该雌蝇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为下图中的,该雌蝇性状应与第一种假设相反。

    5. (5) 经实验确定上述的第一种假设正确,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测序发现perS、perL和per0基因都只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但只有per0突变体完全丧失了昼夜节律,请推测per0突变体产生的原因:
  • 5.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抑郁症与遗传进化

    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小鼠大脑中表达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也广泛分布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众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外周血中BDNFmRNA含量变化等有关。图1为DNA甲基化机理图,图2为BDN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

    1. (1) 图2中过程③以为原料,若该过程某tRNA的反密码子序列为5'-GAA-3' , 则其识别的密码子序列为
    2. (2) miRNA-195是miRNA中一种,miRNA是小鼠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miRNA,该物质与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可导致细胞中与之互补的mRNA降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 mi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mRNA B . miRNA能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 C . 不同mi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D . miRNA的产生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3. (3) 抑郁症小鼠与正常鼠相比,图2中②过程(选填字母),若①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BDNF的含量将(选填字母)。

      A.减弱/减少       B.不变       C.增强/增多

    4. (4) 若抑郁症小鼠细胞中一个DNA分子的一个C-G中胞嘧啶甲基化后,又发生脱氨基生成了胸腺嘧啶。与正常DNA分子相比,异常DNA的稳定性(填“低”或“高”),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二、暑假作业,单项选择
  • 6.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材料选择错误的是(       )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菠菜叶

    C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

    D

    观植物细胞的有丝分制

    紫色洋葱鱗片叶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TP经水解脱去三个磷酸后形成腺嘌呤 B . 蛋白质不能供能 C . 糖原与乳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 . 肽酶和蛋白酶均作用于肽键
  • 8.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细胞呼吸中,吸入的O2最终形成了(   )

    A . CO2 B . H2O C . ATP D . 丙酮酸
  • 9.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
    A . B . C . D .
  • 10.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 . 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 . 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 . 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 11.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增殖时,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但一定都有DNA分子的复制 B . 细胞分化后,一般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直到死亡 C . 细胞衰老时,细胞和细胞核体积均变小,酶的活性均降低 D . 细胞凋亡时,一定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可能与激烈的细胞自噬有关
  • 12.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经一系列生理过程转化而来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其也会经历衰老和凋亡(如图)。结构上的特化使红细胞成为高效的氧气运输器,并适应了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特定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网织红细胞内核基因转录频繁,蛋白质合成最旺盛 B . 图示⑤过程该细胞内端粒变短,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C . 图示①过程既有基因开始表达,也有基因停止表达 D . 图示④过程会导致红细胞的呼吸强度高度依赖氧浓度
  • 13.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 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 . 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 .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 .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14.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溶液中,让其复制一次,则含有15N的 DNA 分子占全部子代DNA分子的概率是( )
    A . 0 B . 1 / 4 C . 1 / 2 D . 1
  • 15.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组织形式,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等组成。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启动子是D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终止子的功能是终止基因转录过程 B . 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过程②需要的RNA除mRNA之外还有tRNA和rRNA C . 细胞蛋白质缺乏时不利于生长,大肠杆菌可高效合成RP,原因之一是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 D . 细胞中缺乏rRNA时,RPl与mRNA上的RBS位点结合阻止翻译的起始,导致物质与能量的浪费
  • 16.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miRNA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下图表示miRNA形成以及抑制W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机理。结合题图思考,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miRNA形成的加工阶段会发生RN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B . miRNA翻译时需要氨基酸作为原料,还需要tRNA、ATP等物质 C . miRNA基因转录成miRNA的过程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的催化 D . miRNA抑制W蛋白质合成的机理可能是阻止了W基因的mRNA在核糖体上的移动
  • 17.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携带氨基酸的负载tRNA 会转化为没有携带氨基酸的空载tRNA,进而调控相关基因表达, 相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过程中 RNA 聚合酶催化 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 B . ①过程合成的mRNA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 与核糖体 a最先结合 C . 图示②过程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D . 当缺乏氨基酸时, 空载tRNA 通过③、④两条途径来调控相应基因表达
  • 18.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miRNA调控、组蛋白乙酰化都属于表观遗传机制。其中,某些基因甲基化会干扰转录因子和启动子识别位点的结合;miRNA可以与互补的mRNA结合,导致mRNA被降解;组蛋白乙酰化使基因启动子更容易被转录因子识别并结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DNA甲基化加快转录的速度 B . miRNA调控加快翻译的速度 C . 组蛋白乙酰化加快复制的速度 D . 三种机制均能遗传给后代
  • 19.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 . 基因自由组合 B . 基因突变 C . 染色体变异 D . 基因重组
  • 20. (2024高三上·浦东月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 . 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 .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 .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