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艺体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7月阶段...

更新时间:2024-08-19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材料二:

    注重“工匠精神”培养

    曾传兴

    ①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专注、精益求精。当今,美术教育及创作领域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这种认真、专注、严谨的态度,它是提升美术创作品质、创作更多时代精品的重要保证。

    ②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是美术事业的新生力量。在信息爆炸、新潮艺术观念涌动的今天,高校美术专业有些学生缺乏专注、钻研的精神与态度:一些人更乐于追求快餐式的作品,甚至有时会鄙夷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精神追求;有的学生认识不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现代艺术”。故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艺术创作环境受到多重影响的情况下,在美术教育和创作领域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③强化工匠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热情都有很好的帮助。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应当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优化课程配置,加重基础课程的比重,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双管齐下,提高艺术技能和艺术修养;对新入学学生尤其应该夯实基础训练,通过基础课程的严格考核,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造型能力。其次,还应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整合教师资源,增加个别辅导,重视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激发其创造力。

    ④与美术教育一样,美术创作领域同样需要融入“工匠精神”。美术创作领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更呈现在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

    ⑤当下,部分美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更像是缺少灵魂的“复制品”,作品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作品不多。一些创作者忘记了艺术创作应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初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艺术性,而是市场认不认可、接不接受,目标是快速成名,快速获益。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无疑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不仅对艺术资源造成浪费,也不利于社会正能量、优秀文化的传播。

    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创作者应不断提高手头功夫,而不是离开绘画基础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捷径”。其次,创作者应有坚持本心进行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的审美价值,去除浮躁心态,拒绝畸形市场的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都认真对待,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完成每一幅创作,而不是一味迎合部分市场的需求。

    ⑦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美术创作,都应秉承极致、求精、务实的“工匠精神”。美术工作者们应当有时代的担当,培养时代新生力量,勤于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8日)

    1. (1) 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企业的手工艺人只有雕琢好技艺、打造好产品,才会有金字招牌,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B . 赞叹工匠、推崇工匠精神,我们力争人人成为工匠,从而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 C . 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工匠精神:一是鄙夷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二是轻视基础,急功近利。 D . 美术创作要融入工匠精神。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如此,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方面更如此。
    2.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领正确的市场风尚,展现时代精神,助力发展。 B . 工匠精神作为一个口号,应该融于我们的血液里,短时间内成为生命尊严、企业金色名片以及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C . 美术创作者如果缺少工匠精神,其作品往往就缺乏文化内涵和灵魂,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都不强。 D . 美术工作者要秉承“工匠精神”,有时代担当,要努力培养新生力量,勤于创作时代精品,从而推动美术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3. (3) 下列材料不能准确诠释“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 . 川航机长刘传健平时努力钻研专业本领,紧急时刻保持清醒、精准操作,从而保证客机的安全降落。 B .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凭借对海洋生物习性多年潜心研究,兑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诺。 C . 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水稻研究中,让我们正远离饥饿的威胁,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D . 《非凡匠心》节目中嘉宾在火花中大汗淋漓,虽烫出累累水疱仍咬牙坚持,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4. (4) 两则材料都谈到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请结合材料谈谈哪些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5.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 2.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关何处

    余秋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来崔颢是在黄昏时分登上黄鹤楼的,孤零零一个人,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被谁遗弃?不是被什么人,而是被时间和空间。在时间上,古人飘然远去不再回来,空留白云千载;在空间上,眼下虽有晴川沙洲、茂树芳草,而我的家乡在哪里呢?

    我想一个早年离乡游子在思念家乡时都会有一种两重性:他心中的家乡既具体又不具体。具体可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但是如果仅仅如此,焦渴的思念完全可以转换成回乡的行动。然而真的回乡又总是失望,天天萦绕我心头的这一切原来是这样的么?就像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诗后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的插图 , 诗意顿消。因此,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即使偶尔回去一下也会很快出走,走在外面又没完没了地思念,结果终于傻傻地问自己家乡究竟在哪里。

    置身异乡的体验非常独特。乍一看,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想,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愿意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简直成了一种可怖的循环,结果,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避一路,想一路。异乡的风物会加重游子思乡的愁绪,但乡愁越浓越不敢归去,只能在逃避与思念之间反复循环。

    我想,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前两年著名导演潘小扬拍摄艾芜的《南行记》,最让我动心的镜头是艾芜老人自己的出场。老人曾以自己艰辛瑰丽的远行记述震动中国文坛,而在镜头上他已被年岁折磨得满脸憔悴,表情漠然地坐在轮椅上。画面外歌声响起,大意是:妈妈,我还要远行,世上没有比远行更让人销魂。这是老人在心底呼喊吗?他已不能行走,事实上那时已接近他生命的终点,但在这歌声中他的眼睛突然发亮,而且颤动欲泪。他昂然抬起头来,饥渴地注视着远方。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走得再远也一直心存一个妈妈,一路上暗暗地请妈妈原谅,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不管是否落脚于真正的故乡。他们的妈妈当然已经不在,因此归来的远行者从一种孤儿变成了另一种孤儿。这样的回归毕竟是凄楚的,无奈衰老的身体使他们无法再度出走,只能向冥冥中的妈妈表述这种愿望。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生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不久前读到冰心老人的一篇短小散文,题目就叫《我的家在哪里》。这位九十四岁高龄的老作家最早也是以一个远行者的形象受到广大读者关注的,她周游世界,曾在许多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居住,最后在北京定居,可真正称得上一个“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放达之人了。但是,老人这些年来在梦中常常不经意地出现回家的情节,回哪里的家呢?照理,一个女性在自己成了家庭主妇、有了完整的家庭意识后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冰心老人在梦中完全应该回到成年后安家的任何一个门庭,不管它在哪座城市;然而奇怪的是,她在梦中每次遇到要回家的场合回的总是少女时代的那个家。一个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圈子终于回到了原地,白发老人与天真少女融成了一体。那么,冰心老人的这些回家梦是否从根本上否定了她一生的漂泊旅程呢?当然不是。如果冰心老人始终没离开过早年的那个家,那么今天的回家梦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在一般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在深刻意义上,家是一种思念。

    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

    艾芜心底的歌,冰心梦中的家,虽然走向不同却遥相呼应。都是世纪老人,都有艺术家的良好感觉,人生旅程的大结构真是被他们概括尽了。

    无论是崔颢,还是冰心、艾芜,他们都是很能写的人,可以让我们借着他们的诗文来谈论,【甲】而实际上 , 许多更强烈的漂泊感受和思乡情结是难于言表的,只能靠一颗小小的心脏去满满地体验,当这颗心脏停止跳动,这一切也就杳不可寻,也许失落在海涛间,也许掩埋在丛林里,也许凝于异国他乡一栋陈旧楼房的窗户中。因此,从总体而言,这是一首无言的史诗。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动都会带来许多人的迁徙和远行,或义无反顾,或无可奈何,【乙】但最终都会进入这首无言的史诗 , 哽哽咽咽又回肠荡气。你看现在中国各地哪怕是再僻远角落,也会有远道赶来的白发华侨怆然饮泣,匆匆来了又匆匆走了,【丙】不会不来但又不会把家搬回来 , 他们不说理由也不向自己追问理由,抹干眼泪又须发飘飘地走向远方。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异乡风物不会将游子彻底同化,只会加重其思乡的愁绪,但乡愁越浓越不敢归去,只能在逃避与思念之间反复循环。 B . 作者说暮年归来的远行者“从一种孤儿变成了另一种孤儿”,表明他们既无法回归也难以远行的凄楚,突出了老人们内心的矛盾。 C . 冰心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放达之人,年老时却常梦回少女时代的家,表明作为离开故土的远行者,冰心兼有漂泊欲念和回归意识。 D . 最后一段中“无言的史诗”是指中国历朝历代社会变动时人们难以言表的漂泊感受和思乡情结,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以崔颢诗句开篇,创设了游子思乡的诗化情境,将思乡之情娓娓道来,营造了一种被遗弃的孤独氛围,暗示了文章思乡的主旨。 B . 文章列举了艾芜、冰心等人的例子,它们“走向不同又遥相呼应”,分承了中心话题,印证了游子“心中的家乡既具体又不具体”的观点。 C . 文章结尾通过对白发华侨的描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地阐释了回不去的才叫故乡的道理,以及思而不得是古今游子永恒的宿命。 D . 这篇文章既有个人感性乡愁的抒发,又有将思乡之情提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余秋雨文化散文理性与感性统一的特点。
    3. (3) 作者用“就像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诗后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的插图”来描写游子回乡的感受,十分贴切,请结合文本分析。
    4. (4) 文章最后一段语言三处转折,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请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戍,所向皆克。二月戊午,王濬、唐彬击破丹阳监盛纪。吴人于江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濬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仗,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著筏而去。又作大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 , 在船前,遇锁,然烧之,须臾,融液断绝 , 于是船无所碍。庚申,濬克西陵,杀吴都督留宪等。壬戌,克荆门、夷道二城,杀夷道监陆晏。杜预遣牙门周旨等帅奇兵八百泛舟夜渡江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吴都督孙歆惧与江陵督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旨等伏兵乐乡城外,歆遣军出拒王濬,大败而还。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乙丑 , 王濬击杀吴水军都督陆景。杜预进攻江陵,甲戌,克之,斩伍延。于是沅、湘以南,接于交、广,州郡皆望风送印绶。预杖节称诏而绥抚之。凡所斩获吴都督、监军十四,牙门、郡守百二十余人。胡奋克江安。

    乙亥,诏:“王濬、唐彬既定巴丘,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 , 直造陵。杜预当镇静零、桂;怀辑衡阳。大兵既过,荆州南境固当传檄而定。预等各分兵以益濬、彬,太尉充移屯项。”

    杜预与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方春水生,难于久驻,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遂指授群帅方略,径造建业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预遣牙门周旨等帅奇兵八百泛舟/夜渡江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吴都督孙歆惧与江陵督伍延书/日/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B . 杜预遣牙门周旨等帅奇兵八百泛舟夜渡江/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吴都督孙欣惧/与江陵督伍延书日/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C . 杜预遣牙门周旨等帅奇兵八百泛舟夜渡江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吴都督孙歆惧/与江陵督伍延书日/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D . 杜预遣牙门周旨等帅奇兵八百泛舟/夜渡江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吴都督孙歆惧与江陵督伍延书/日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乙丑,六十干支之一。古人用十二天干十地支相互搭配纪年月日,此处用以纪日。 B . 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代表不同位分的官爵。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C . 郡守,是古时官名,始置于战国,秦朝每郡置守,治理民政,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D . 建业,是现在的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为我国六朝古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阻挡进攻,吴国设置铁锁、铁锥,王溶巧施计策,破除障碍,渡过了长江。 B . 在很短时间内,王溶先后攻克西陵、荆门、江陵等地,斩杀敌将,让许多敌人望风而降。 C . 本文着意提到皇帝下诏对主要将领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作了部署,与整本书编纂意图有关。 D . 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晋军突破长江天险攻打吴国的过程,虽人事众多,但叙事详略分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②王濬、唐彬既定巴丘,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骛,直造秣陵。

    5. (5) 在军议中,杜预是如何说服众将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 4.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春光好

    五代·和凝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经。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暗。红粉相随南消晚,几含情。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画船轻”中的“轻”字,让人感到主人公身处画船中,全词虽然没有人的出现,却时时有人的气息。 B . 词中运用鸳鸯、绿汀、棹歌声等意象,写出了湖中的所见所闻,视听结合,有声有色,节奏和谐而平缓。 C . “无风无浪”意在表现湖水光滑如镜,“半雨半晴”写出空气清新怡人,也让人隐约感到宾主融洽的气氛。 D . 这是一首抒写早春时节漫湖的词作,在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中尽显感情的怡悦舒展,给人以美的享受。
    2. (2) 结尾的“几含情”在表达方式上和前面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 5.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师说》中,认为因为不同的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在看待老师与弟子的关系时,不能死板,而应灵活辩证的两句话是:“。”
    2. (2) 荀子《劝学》中,用“”的蚯蚓竟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需要借洞穴容身的例子,表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
    3. (3) 古代诗人常借香草寄托高洁的人格追求,屈原在《离骚》中写过这样的语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

    的房屋上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归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

    炊烟袅袅,年复一年,在大海上辛勤劳作的人们,目的就是为了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可是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历经千辛万苦。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   ②的变化,渔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   ③    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身边不少人有过失眠的经历。如果只是偶尔一两天晚上睡不着并无大碍,但如果长期失眠,就会危害身体健康了。____,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理压力。可能因为临近考试,你担心没有复习充分;也可能因为你的生活太忙碌,比如放学之后参加体育训练,然后又赶去上音乐课,却没有时间充分休息;还可能你刚跟朋友吵过架,心情很不平静: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失眠。 ____ 。抑郁症不同于正常的心情沮丧,正常的心情沮丧往往是暂时的,而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长期地感到悲伤绝望。他们每天很早就会醒来,之后就无法再进入睡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会导致失眠:比如,你从学校或工作单位回来时感到特别疲惫,就打了个盹儿,当夜晚来临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像往常那样准时入睡;再比如你在睡前做了剧烈运动,睡觉时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以至于在床上翻来覆去几个小时也无法入睡。____也会让我们难以入睡,例如太油腻的东西,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最常见的是可乐)中都含有咖啡因,这是一种兴奋剂,晚饭后喝这些饮料会延迟困倦出现的时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下列句子中的冒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句农谚说得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B . 各位游客,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到杜甫草堂! C . 行动靠思想指导,思想靠行动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D . 小儿狂犬病患者有三怕:怕水声,怕光,怕风。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众多教育主体之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为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这就决定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拥有教育智慧,积极担起教育责任,而不是把育儿之责让给第三方。“双减”之下,孩子的教育留给家长的空间也在增大,这就意味着家长要跟上教育新变化,比如,教育观有必要及时升级,既要在宏观上跟得上社会发展,____①,明白孩子深层心理需要,掌握激励孩子超越自我的方法。

    当前,(   )。但是,为什么一部分家长未能放下焦虑,____②?说到底还是当孩子从繁重的课外辅导中解放出来之后,家庭教育并没有主动填补空白,或拿出可行的教育设计,这背后是家长的教育观没有进一步更新,尤其是在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方面没有同步,而不科学的教育观势必不能带来优质的家庭教育。

    能否给孩子丰盈而快乐的童年,关键在家长。这需要家长不止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教育观上不那么功利,转而聚焦孩子的身心发育,注重激发其成长动力,____③,也读无字之书,既善养浩然之气,又萌发鸿鹄之志。当家长做到了关注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家庭聚焦于孩子的人格养成,才能切实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各地教育部门都在大力落实“双减”政策,家庭的可作为之处越来越多,孩子的成长空间其实变得越来越大。 B . 孩子的成长空间其实变得越来越大,各地教育部门都在大力落实“双减”政策,家庭的可作为之处越来越多。 C . 孩子的成长空间其实变得越来越大,家庭的可作为之处越来越多,各地教育部门都在大力落实“双减”政策。 D . 各地教育部门都在大力落实“双减”政策,孩子的成长空间其实变得越来越大,家庭的可作为之处越来越多。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指出下列病句中的逻辑错误。

      ①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②在激烈图片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③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发达国家中,私人大部分有轿车。

    4. (4)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完善思考过程。阅读下面材料,续写后面的内容,并得出合理的结论。60 字左右。

      周末,高二学生小明一直在玩游戏,妈妈问他:“为什么你总是在玩游戏?”小明说:“因为我需要休息。”妈妈走后,小明自我反思: 。

    5. (5) 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两类,即“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是“基于某一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圆形人物”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发展。福斯特认为,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是扁平的,托尔斯泰笔下都是圆形人物。请以米考伯太太和聂赫留朵夫为例,谈谈你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理解。
五、写作(60分)
  • 9. (2025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

    古代优秀的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朝堂,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