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3)如果测得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tAB=1.6s,从A点到达C点的时间tAC=2.4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在测量tAB时,如果在小车到达B点之前,就按表停止了计时,这样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s—t图像是(选填字母)。
(1)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O点,此时在F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接着将F板绕接缝ON向后折,如图2,此时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3)为进一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小闽将纸板F沿PQ剪开,只将F板的上半部向后折,如图3所示;则此时在F板的(选填“上部”或“下部”)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4)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2)实验进行时,应选择(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开展实验;
(3)点燃蜡烛A,应选择与蜡烛A外形相同且(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4)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
(5)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6)如图乙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图示“?”应为m。
(1)他家离学校的距离;
(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车次 | 始发:重庆西站 | 终点:眉山东站 | 运行距离 |
C6024 | 7︰04 | 10︰17 | 327km |
C6305 | 7︰25 | 10︰25 | 306km |
C6347 | 8︰00 | 11︰24 | 315km |
(1)她们以限定的最高时速行驶至重庆西站需要0.5小时,则交通标志牌到重庆西站的路程为多少km?
(2)如果她们乘坐的是C6305次列车,那么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该列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开向长为1800m的隧道,假设隧道一直为直线,求:这列火车需多少时间才能完全通过隧道?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 4 倍,若汽车仍以原速度前进,请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3)已知一条机动车车道宽D=3m,甲、乙两部轿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上向北匀速行驶,v甲=10m/s, v乙=15m/s。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 L1=4.5m,宽度 d=1.8m。当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 s2=3m 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 C 点(与甲车相距 s1 , 且 s1=10.5m),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 L2=1.8m。请通过计算说明:当自行车车速在什么范围内将与乙车相撞。(设两轿车均在车道中间位置行驶,且不考虑轿车的制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