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 21. (2023七上·贵州期末)

    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并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意义。

    材料二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水利设施的兴建,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播种工具,如A(下图)。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改进灌溉工具,如翻车(下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代表性劳动工具和水利设施,以及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A的名称。

    材料三

    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加之这一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摘编自《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与东晋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4)写出材料四这部著作的历史地位。并简述材料四所反映的生产经验。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献计献策。
  • 22. (2023七上·贵州期末)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作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良非偶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05卷》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从4个“共同”作出了深刻阐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新华网《习近平的民族观》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指出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
  • 23. (2023七上·贵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匀称弯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二   东汉首都洛阳太学生多达3万多人,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材料三   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摘编自甘霖《变局》

    材料四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叙述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上述情景出现与中国古代哪一项发明有关?谁对这一发明进行了改进?概括这项发明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汉武帝时期在对外交流方面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果。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什么?并写出他的代表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