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毕业考试语文试...

更新时间:2024-09-03 浏览次数:1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基础·运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早在新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就已经出现。从红山文化玉龙、濮阳西水坡龙形蚌塑、陶寺龙盘、二里头绿松石龙再到三星堆的虎头龙身像……我们通过文物看到了龙文化的千年演变。龙文化发展至今,从最初的略显简易,到现在的形神兼 jù,已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象征与情感纽带。

    1. (1) 下面加点字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变(yǎn) B . (suò) C . 带(niǔ) D . (téng)
    2. (2) 文中“形神兼jù”的“jù”字,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3) 过春节,人们用____来祈祷龙的保佑;二月二,人们会____,以此希冀鸿运当头;端午佳节,人们体验____的乐趣。这时候的“龙”被赋予了众多丰富、美好的内涵。下列词语依次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剃龙头  赛龙舟  舞龙灯 B . 剃龙头  舞龙灯  赛龙舟 C . 舞龙灯  剃龙头  赛龙舟 D . 舞龙灯  赛龙舟  剃龙头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的力量让许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实现指端“云游”千年中国史;裸眼3D重现三星堆古城昔日的辉煌; 全息影像“复活”的《霓裳羽衣舞》揭开绝世歌舞的神秘面纱……科技有着让人无法想象、理解的“魔力”,它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

    1. (1) 下面词语中与“古籍”的“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户籍 B . 书籍 C . 国籍 D . 学籍
    2. (2) 下面词语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未卜先知 B . 不可估量 C . 不可思议 D . 可想而知
    3. (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所谓“____”,我们应该勇于创新,加速拥抱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下列语句填写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 .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C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4. (4) 对文段中“活”字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生存;有生命 B . 维持;救活 C . 工作 D . 产品;制成品
  • 3.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带给我们启迪,请你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本书,完成下面的推介卡。结合作品内容、语言、思想等写出两点推荐理由。

    书名:《

    推荐理由:

  • 4. 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5. 下面文言文语句与对应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触株,折颈而死(走:跑。)——走马观花 B .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赴汤蹈火 C . 其人能应也(弗:不。)——自愧弗如 D . 孔子不能也(决:决定。)——决不罢休
  • 6.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pái huái

     

    làng màn

     

    nuó yí

     

    fáng yù

     

     

     

    kuān wèi

     

    xī shēng

     

    pì jìng

     

    biān pào

     

     

     

二、阅读理解。
  • 7. 童年的枣树

    ①在北京的胡同里,枣树是最常见的树。往往一片平房屋顶,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突兀出来,走近了看都是枣树。

    ②我小的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胡同小院里。院子的西北角也栽了一棵枣树。它的树干大约有人小腿粗细,颀长而挺拔,树皮粗糙布满裂纹。枣树的主干在一人多高的地方分叉,然后再分叉,一直高过屋檐、房顶,再向上生长,如同巨人挺直.起身躯,然后缓缓伸展开枝叶,挂满椭圆形的果实。整个儿盛夏,枝叶间都是蝉鸣。你分不清是从这棵枣树上传来,还是来自邻家的那一棵。

    ③等到盛夏过去秋风起,树上已是硕果累累了。家家种枣树,户户满天星。就是那时,躺在树荫下乘凉的我,盼着枣子变红成了每日的念想。

    ④“枣儿什么时候变红啊?”我问妈妈。

    ⑤“老话说,七月十五红圈儿,八月十五落竿儿。”母亲就是这么回答我的。

    ⑥那时开始,我就盼着八月十五。

    ⑦八月十五,多么神奇的日子。不光有月饼吃,忽然还添了甜美的枣子。原本青得翠绿的枣子,就在我的这种等待里慢慢变出一抹淡红,接着染上一圈儿红晕,悄悄长出鲜红的斑斑点点。等到月儿渐渐变圆起来,枣皮上的红晕也散开到半边天。

    ⑧哪里等得到八月十五啊。八月十五那么多事,谁有时间摘枣子呢? 要提前几天,趁着晴好的天气,一家人就动起手来了。梯子、长竹竿、挎在胳膊上的编筐和家里最大的铁盆,等到这几样东西都准备妥当,就开始摘枣了。

    ⑨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是摘枣的主力。

    ⑩低处的枣可以踩个凳子,直接伸手摘到提篮里。这时候大人在旁边,总不忘提醒小心“洋刺子”。洋剌子是一种小小的毛虫,隐藏在枝叶间,能用身上的毛刺蜇人。要是不小心被刺了,又疼又痒会持续好几天。

    ⑪低处的摘完了,我就要上房顶摘了。本来,房顶是孩子们的禁区,但是为了摘枣,规矩在这一天也可以例外。小孩身体轻,往往踩不裂屋顶的青瓦,况且万一孩子滑倒,还有成年人守在屋檐下,随时能伸手接住。于是,上房顶就成了我的事。上了屋顶摘不了多久,就要用到竹竿了。

    ⑫对我来说,摘枣只是游戏的前奏,打枣才是游戏中最有趣的高潮。

    ⑬一颗颗枣子摘到手里,还要小心洋刺子,这能有什么乐趣? 但是房顶上的世界可不一样,挥动手中的长竹竿,拨打着枣树间半红半青的果实,那感觉就像是挑乱满天的繁星。叮叮咚咚,一颗颗枣子从天而降,落在地上、落在屋瓦上叽里咕噜滚下去,或者直接落在大铁盆里发出一声脆响。哪有比这更有趣的事情呢?

    ⑭在这一个瞬间,我站得比全世界还要高,挥舞着竹竿,仿佛在做一件捅破天的事,怎么能不骄傲呢?这可是连大人都做不了,只有我能做的事啊!

    ⑮许多年已然过去,当写下这篇童年记忆的时候,我搬上楼房已经几十年了,童年的枣树也早已不复存在。可是妈妈说的那句“七月十五红圈儿,八月十五落竿儿”,我还是时时想起。我庆幸此时我不是在异乡,我也庆幸今天不是十五,否则,这时会红圈儿的,应该不只是两颗枣子吧。

    (有删改)

    1. (1) 文章围绕“童年的枣树”,按顺序写了四方面内容,在下面方框内补充相应内容。

    2. (2) 文章描写枣子由青变红的过程是:→(一圈儿红晕,长出鲜红的斑斑点点)→
    3. (3) 文中第⑬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结合关键语句将这样写的好处写在下面横线上。
    4. (4) 对文中第⑭自然段作者感到“骄傲”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在树上挥舞着竹竿打枣,做了大人都不敢做的事。 B . 我站在胡同小院里打枣,真的做了件捅破天的大事。 C . 我能站在高高的屋顶上打枣,这是大人做不了的事。 D . 我家的枣树颀长挺拔,果实累累,我打的枣子最多。
    5. (5) 联系全文,将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最少写出两个方面)
  • 8. 为了弘扬革命文化,学校将以“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结合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完成任务。

    【材料一】

    北京大学红楼(简称北大红楼)在五四大街与北河沿交界路口的北侧。这是一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红砖红瓦,点缀着浅灰色线条,方正的身形古朴大气,独具历史气韵。在这里,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传播了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使这幢红楼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行走在红楼里,仿佛走进了百年前的历史风云。红砖红瓦,红色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光,在人们的心中永存。

    沙滩后街55、59号一带是北大二院旧址,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一眼望去,这座二层的深灰色砖楼显得十分“板正”:四面都是方方正正的,立在同样方正的基座上,每个面上的柱子也是方的,围成回廊。不过,柱与柱之间连成了数个圆弧形的拱门,加之柱子上点缀的雕花装饰,使得这座楼方中带圆,严肃之中带着点儿活泼。北大二院西斋有一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图书室——“亢慕义斋”(共产主义小室)。就是在这里,李大钊组织会员搜集、整理、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著作。这幢大楼见证了李大钊等共产党领导人的动人故事。

    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是郭沫若先生的故居。1963年11月,郭沫若迁入此地。迈入大门,入目是一片青翠的花园。沿着幽径向前,有一尊郭沫若的青铜坐像,以抱膝的姿态安坐在几棵银杏树下。二道垂花门内,是一个开阔美丽的大四合院。院中的正房是郭沫若会客包括开展政务活动的地方。同时,他在这里进行学术研究工作,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和历史研究巨著。

    来今雨轩位于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内的一个小院中。屋顶上的琉璃瓦与蓝天相映,青绿色的正门嵌在红砖墙里,“来今雨轩”的匾额悬挂其上。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活动场所,会员非常广泛,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毛泽东、张闻天、赵世炎等人都是这个学会的成员。成员们经常在此会面,举行讲演和学术讨论。在他们的努力下,社会主义进步思潮得以大力推广。

    (有删改)

    【材料二】   北京红色打卡地名片

     北京大学红楼: 

    北大二院旧址、“亢慕义斋” 旧址: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探访共产主义藏书室

    扫一扫 看视频

    东城区五四大街59号

    扫一扫 看视频

    a.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

    b.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预约方式:关注“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时段,并凭身份证入馆

    预约方式:打开“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时段,凭验证码入馆

     郭沫若故居: 

    来今雨轩:

    革命家的花园

    相会于少年中国

    扫一扫 看视频

    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扫一扫 看视频

    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内

    预约方式:关注“郭沫若纪念馆”微信公众号,预约7日内门票(含当日)

    预约方式:关注“畅游公园”微信公众号,预购门票,凭身份证入园

    【材料三】

    北京红色打卡线路表

    线路序号

    具体线路

    线路主题

    D

    1. (1)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北京的红色打卡地有了更多了解。请和他们一起判断下面信息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在北京大学红楼,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传播了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

      ②第①条红色打卡线路中的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成员们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西城前海西街18号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那里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亢慕义斋”。

      ④通过“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预约郭沫若故居门票后,第二天方可参观。

    2. (2) 阅读【材料一】后,同学们发现每一处红色打卡地都是从历史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3. (3) 【材料一】在介绍北大二院旧址时,写道“严肃中带着点儿活泼”是因为
    4. (4) 同学们发现每一条红色线路都有相应的主题,请将线路对应的主题选项填写在【材料三】的表格中。

      A.我爱北京天安门 B.日出香山照神州

      C.刀光文笔射斗牛 D.红云初起动京城

    5. (5) 请围绕“红云初起动京城”这一线路主题设计一块展板。结合材料,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革命人物及其事件写在展板上。为了让展板更加丰富,再补充一方面内容并写出具体理由。

      红云初起动京城

      人物:

      补充内容:

      事件:

      理由:

三、表达·交流
  • 9. 习作。
    1. (1) 题目一:                     

      即将告别小学生活,回忆往昔,总有一件难忘的事珍藏在你的内心深处。请选择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事,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2. (2) 题目二: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未来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故事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你在未来世界的奇遇。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