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秋广西玉林市北流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9-06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灭(qiān)    要(sè)     首(qiáo)    锐不可(dāng) B . 然(qiǎo)    发(jì)     默(qì)      息敛声(bǐng) C . 刻(juàn)      红(fěi)      教(huì)      眼花乱(liáo) D . (rán)      喉(yè)      热(zhì)      正危坐(jīn)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天兵天将大举进攻花果山的时候,孙悟空没有引颈受戮 , 而是奋起反击。 B . 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 周道如 , 高楼林立。 C . 天晴朗得很, 星临万户 , 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D . 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 目伤怀、感动不已。
  • 3. (2018·通辽)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 .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 “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 . 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 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她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B .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C . 她高兴得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 D . 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
  • 5. (2016八下·东台期中)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确切的一项(    )

    ①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

    ②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

    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

    ④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

    ⑤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

    A . ②③⑤④① B . ③①②⑤④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②⑤③①④
  • 6. 古诗文默写。
    1. (1)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诗经•邶风•式微》)
    2. (2)  ,悠悠我思。(《诗经》)
    3. (3)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4)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 
    5. (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6) ,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7.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 7. 文言文阅读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 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 攻下沛。高祖为沛公, 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 还守丰, 击泗水监丰下, 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①事。项羽 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 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 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 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 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 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 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减)

    (注)①关:函谷关。

    1. (1) 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屠狗为事

      A . 径寸之木 B . 卷石底 C . 其境过清 D . 全石为底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高祖起事。成功后,先在刘邦门下做舍人,后被封为舞阳侯。 B .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做封锁函谷关之事。 C . 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 . 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3.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项伯常蔽之 屏: 

      ②项羽 之 目: 

      ③哙饮酒 既: 

      ④哙等见上流曰 涕: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 8. 阅读理解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 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 却又不腻而匀和; 凑近鼻沟下一闻, 别有一种清香。 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 鼓槌相互撞击, 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 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 在 半空里飞旋两遭, 没有树枝可依, 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 立在穗上颤颤悠悠, 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 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 一抔土来, 觉得好沉重, 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 “你的手感不一样吧?” 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 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 默口吻向我解释, “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 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 的依据, 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 土质的某种特殊性, 还有待请 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 子被冲出河口, 混杂于海水中; 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 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 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 七十多年前, 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 1947 年 6 月 30 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 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 ——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 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 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 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 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 被攥成紧紧的一团, 我随手把它揉碎, 轻松地撒开去, 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 幻觉中, 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 . 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 . 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 . 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 (2)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 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 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 , 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加点词语: 

    4. (4) 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 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 (5) 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 9. 阅读理解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 (1) 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 (2) 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②

    3. (3) 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 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 整齐匀称, 像块绿色的地毯。

    4. (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 . 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 . 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 ⑪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 (5)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四、写作题(40 分)
  • 10. 写作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 但我们若深入观察, 仔 细领悟, 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 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⑶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