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萍乡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5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一上·萍乡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构建航天运输体系后的地外资源聚散区、中转站,也是人类走向更远深空的“跳板”,探索开发更加广袤的地月空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纷纷制定了地月空间发展战略和任务规划。去年以来,俄罗斯、印度、美国、日本等陆续实施6次月球着陆探测任务,传统强国与新兴国家扎堆月球南极地区。特别是美国,正充分调动政府、国际伙伴、商业航天等力量,全力推进“阿尔忒弥斯”计划,试图重返月球,巩固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积极探索地月空间,对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对我国而言,从基础条件和研发能力角度来看,有望在月球资源利用层面实现创新发展和国际引领,提升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同时,月球资源领域有望创造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引领我国在空间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性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战略意义前景广阔》有删减)

    材料二: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与山脉河流、土地矿藏等地球资源相比,月球资源有不同于地球资源的特性。

    学界一般将月球资源大致归结为物质资源、位置资源和环境资源三类。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无形的位置资源来自月球天然特有的位置,比如在月球布放的天文观测设备,可以开展地球及近地轨道无法展开的大型科学探测活动。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等天然环境,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

    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正在对月球水冰、关键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进行详查,并开展月球水冰提取利用、矿产资源冶炼、原位制造与建造等技术验证,探索实现规模化物资制备和月面原位建造。例如,科学家发现月球具有丰富的氦-3(一种理想的核聚变燃料)、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服务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和设备研制,辅助以机器人月球开采、转运和低成本月地运返,将拉动重型火箭、空间采矿、月地返回、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群的创新发展。

    除月球自身资源以外,地月空间范围的频率、轨道、能源以及天地交通资源等,都蕴含着再度深刻改变地球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把全球关注的重型运载火箭比喻为星际“帆船”,通信导航遥感网络体系类似于“指南针”,可以想象,在地月空间广袤的“星辰大海”中,蕴藏着多少未知的资源!

    认识地月空间资源的广泛性,需要我们打破思维惯性——月球探测并不只为形成空间移民的能力,地月空间作为人类基于现有科技水平可望而又可即的空间,是我们理解宇宙、试验新技术、驶向星辰大海的“演习场”,为人类打开地理空间“天窗”,能立足长远,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制约性问题,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资源利用潜力无限》有删减)

    材料三:

    随着网络深度融合、信息无缝传输,地月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经济生态将从科幻走进现实。颠覆性技术有潜力改变行业规则和发展业态,必将引发新一轮航天变革以至人类生产生活巨变。

    在天地交通方面,美国已成功研制可重复使用大推力火箭,大幅降低发射成本、缩短发射周期,使大规模、低成本进出地月空间成为可能。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试车成功并正式投入工程应用;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飞行276天后成功着陆,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火箭,以低成本的液氧甲烷为燃料,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可以期待,天地交通成本的下降,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的井喷式增长。

    在月球探测和地月空间探索方面,我国早有系统规划。20年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目标。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为认识、开发月球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嫦娥七号将着陆月球南极,进行科学探测并寻找水冰。嫦娥八号也计划着陆月球南极,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与嫦娥七号一起组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而月球独特的环境,也让人们看到更多应用的可能。比如,出于能源价格与散热考虑,大规模数据中心正在向低电价、低温度地区迁移布局,但我们对算力的需求仍在持续高速增长。那么,能不能将数据中心建在月球?月球有零成本极低温环境,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月球超低温储能、太阳能电池原位制造、大规模量子数据传输等技术的突破,那么,在月球建设太阳能数据中心,将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月球资源的有序开发与高效利用,是撬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杠杆,颠

    覆性技术助力打造地月经济圈,形成先进技术探索未知领域、战略资源赋能经济循环的发展新模式。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颠覆性技术助力梦想成真》有删减)

    1. (1) 依据材料三,下列对月球探测器任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B . 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C . 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D . 嫦娥八号继七号后将继续进行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月球,既拥有类似地球的有形资源,也包含其特有的无形资源,主要航天国家正对这两类资源进行详查并开展技术验证。 B . 中美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爆增,从而降低天地交通成本,为进一步开展地月空间探索提供条件。 C . 月球拥有零成本极低温环境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如果能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月球建设太阳能数据中心将成为可能。 D . 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离不开有潜力改变行业规则和发展业态的颠覆性技术,更离不开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将我国与世界上主要航天国家进行对比,旨在突出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B . 材料二中“帆船”“指南针”“星辰大海”等词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理解地月空间资源的相关情况。 C . 三则材料都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实例,用以佐证相应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及说服力。 D . 三则材料分别从战略、资源、技术等不同角度,让读者感受到地月空间探索的无限前景。
    4. (4) 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补写下列图表中的空缺信息。

      现象

      属于何种月球资源类型

      相关类型资源的作用

      【A】月球没有大气包围。声波无法传递,在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

      【B】“月球勘探者”发回的数据表明,在月球的两极存在10亿-100亿吨水冰。

    5. (5) 人类探测地月空间具有怎样的价值?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 2. (2024高一上·萍乡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公社书记

    郭澄清

    我被分配到公社里做宣传干事,今天上任。

    公社办公室里冷清清的,只有秘书一个人。他待人很热情,一面给我倒水,一面向我介绍书记是谁,社长是谁……

    我问他:“他们都干什么去啦?”

    “全下队啦。”

    “项书记什么时候下去的?”

    “今天早上。”秘书回答说,“昨天晚上赶回来,向县委作了个电话汇报,今天起早看了一阵文件,又下去了。”

    “去哪儿啦?”

    “那我得看看。”秘书往东南墙角一望,回头说,“上南部去啦。老项有个习惯,南去准扛猎枪,北去准背粪篓。

    “这是为什么?”

    “你听我说呵,北部有条公路,车马多,粪多,背上筐,走一趟,准能闹个满载;南部有片山岗,草多,洞多,野物多,扛上枪,保险!”

    我又乘兴问道:“书记的枪法怎么样?”

    “百发百中,全社第一。”这时,我恨不能一下子见到项书记。秘书向我建议说:“他不来,你也没事干,你干脆去找他吧!”

    我离开公社,顺着杨柳成荫的机耕道,一直向南走去。天晴地湿,风吹禾摇,一路都是丰收景象。我听见一伙干活的社员们,好像是在议论项书记,就势问道:“喂!借光,你们见到项书记没有?”

    “见到啦!刚过去,到方庄去啦!”一位快嘴姑娘指手画脚地说,还有几位老汉插言插语,热情地向我介绍书记的长相和衣着。不过,我都没有用心听,一个公社书记的模样,我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又走了一里多路,见路边蹲着一个人,农村干部打扮,怀里竖着一支长筒猎枪,蹲在那儿正对着一棵棉花出神。我暗自赞叹:“项书记可真朴素呵,不愧为劳动人民出身的干部!”

    “项,项……同志,你就是项书记吧?”

    那人打量我一眼,眯笑着说:“对了一半儿!我姓项,可不是书记,是副社长!”

    他告诉我,方才项书记和社员们锄了一阵地,又和他研究了一番棉花生长情况,对棉花的中期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把枪放在这儿,就往方庄去了,现在还过不去前面的黄土岗……

    来到黄土岗,只见有一位推车的老汉。这老汉,标准的老农打扮: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裤脚卷过膝盖,脚上没有穿鞋,后腰上插着旱烟袋,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老乡,到哪儿去呀?”

    “上方庄。”他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又问我,“小伙子,你上哪?”

    “也到方庄。”

    “那好,我抓你个差吧。”说着,他放下车子,在车子上栓了一条绳子,向我一举,笑哈哈地说:“来,小伙子,帮帮忙吧,前边这条路不大好走!”

    没办法,我只好接过绳子,拉起车子来。使我惊奇的事发生了,他抓我这个差,不感激我也罢,还一股劲地挑三挑四:

    “小伙子,你缺‘基本功’呵——不带劲! ……不懂?我告诉你——塌下腰,挺起胸来,再挺挺。把头抬起来,眼向前看。把膀子晃开,把胳膊甩开,甩上点劲儿……”

    走进方庄,天已傍响,社员们刚刚收工。一进村,几个男社员从各个角落凑过来热情地打招呼。一位小伙子接过车子,继续推。一位大娘大概是听到了喊声,急急忙忙走出门,手扶门框开了腔:“老项!中午到我家来,我还有活叫你干哩!”老项摘下草帽扇着风,笑哈哈地说:“好吧,王大娘,中午你多做一个人的饭,我先到队部。”

    方才我被这情景迷住了。现在老项一走,我倒忽地想起一件事来,便向身边的一位中年人问道:“同志,项书记在哪里?”

    “项书记?”那人沉静一下,“哦,你找我呵?”

    我就自我介绍起来。说着说着,他嘎嘎地笑了:“同志,你弄错了。你是找公社书记吧?我是支部书记!”

    “公社书记呐?”

    “方才你给谁拉的车子?他就是公社书记呀!”

    支书又补充说:“你别看我们老项这样儿,论本事可不简单啦,是锄杆,是枪杆是笔杆……”他一说到“笔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前几天的省报上,曾发表过他的一篇稿子。他在这篇稿子里,用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证了研究党的政策的重要性。这篇稿子发表后,影响很大。当时,我曾这样想:“项书记一定是个知识分子干部,也一定整天埋头书案……”

    支书越说越有劲:“老项常跟咱讲,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杆子’缺一不可。对于咱们这些领导农业生产的人来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

    支书领我来到队部,这时的项书记,打扮和在路上一样;不过,我觉得他似乎比那时高了许多。我走上前去,恭敬地喊了一声“项书记”,接着就自我介绍。他非要让我喊他“老项”,说:“你就把路上叫我‘老乡’的尾音加重,‘老乡’ 改成‘老项’,这多省劲!小崔!”

    这时,街上传来老大娘的喊声:“老项哟!吃饭了!”于是,我随在老项的身后向王大娘家走去。

    我实在跑累了,吃完饭,身子一躺就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时,天已过半响。我赶到地里时,人们大概已经干了一阵子活,老项正坐在柳树下和社员聊天。我问老项:“我干什么活呀?”

    “你第一次出勤,就派你个轻松活吧!”他指着那辆车子说,“你把它送到何庄去吧。”又嘱咐说:“你到了那里,要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帮助队干部们,讨论讨论抓好生产和群众生活问题……”

    我推着车子走在路上,耳边还在响着老项那朗朗的笑声,眼前晃动着老项那高大的身影……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我”对老乡“挑三挑四”的态度感到惊奇但并不厌烦,展现了基层青年干部谦逊的服务态度。 B . 小说中“塌下腰”“挺起胸”“把胳膊甩开”等动作要求,直接勾勒出农村人们劳作的真实状态。 C . 小说多处用“老项”这一称呼,既体现项书记平易近人,又反映当时农村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 D . 小说尾段通过“我”“耳边响起老项的笑声”“眼前晃动着老项的身影”等侧面塑造了项书记形象。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说的开头写“我”上任报到,公社办公室冷冷清清,只有秘书一人,其目的是引出下文书记、社长等下队的情节。 B . 寻找途中,姑娘和几位老汉的热情指点与后文中方庄社员们的热情招呼相呼应,从侧面衬托出项书记深受群众的爱戴。 C .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运用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突出了项书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以及“我”对其老农打扮的诧异。 D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我”上任第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叙了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故事,给读者以亲近感和真实感。
    3. (3) 小说采用延宕手法(通过放慢叙述节奏、延缓悬念破解的一种手法)突出项书记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是20 世纪60 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范本”。本文的乡土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4高一上·萍乡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

    材料二:

    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縆以船曳之而行。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于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縆,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昉,建议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是时天下皆言浚川铁耙龙爪如儿戏,适足以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转运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按视。诸埽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荥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牒,文书。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其法A用铁B数斤C为龙爪形D沈之E水底F系縆G以船H曳之而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课,原意为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的以备考核的业绩。 B . “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已”的“已”意思不同。 C . “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 . “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B . 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C . 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转运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 . 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②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5. (5) 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了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 4. (2024高一上·萍乡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 (1) 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名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 . 后人评价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 .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 .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2. (2)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5. (2024高一上·萍乡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2. (2) 人生如梦,。(苏轼《·赤壁怀古》)
    3.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 6. (2024高一上·萍乡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山与水,是有灵性的。我们有句俗语不是叫“万物皆有灵”吗!然而,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说词,叫山高人为峰。是说一个人只要肯攀登,就能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其实,山高人为峰这句话出自画家张大千友人所赠对联:“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是对于精神层面而言的。

    八百里洞庭之水,是母性的,它的慈悲水波,一直与远方天际相连接。它不仅为千万生灵提供生命之泉,还生出数不尽的神话故事。譬如,著名的爱情之岛,君山岛。至今盛传舜帝与妃子的动人传说。这里的水鸟成千上万,翱翔于碧波之上,自由之态与婉约鸣叫,让人顿感祥和。再者,白眉白须的古老太行,像一位游僧,守候于华北板块的中部,风云几万年,一身布衣,一双草鞋,不改初衷,为劳苦大众,除疾纳福。有一年,我们一群人游走于太行深处,并未依恋杏花村的诱人酒香,而是去瞻仰千丈悬崖上的悬崖菊。那些蝴蝶般的小小金菊,神奇地贴在悬崖之上,灿然盛放,像神话,也像梦境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章第一段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乐府诗中有两首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一首是《木兰诗》,一首是《孔雀东南飞》。 B .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代名词。 C . 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虽说有点夸张,却点出来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点——孝。 D . 《石钟山记》是一篇游记,其中深夜乘舟游绝壁的描写,写得妙趣横生,堪称“绘声”文字的上品。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B .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C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 .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3. (3)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候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 7. (2024高一上·萍乡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物谈》指出,在剧作中,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侍萍与周朴园的冲突,都只在第二幕中有所体现,在整个作品中,这两组冲突是断断续续的。    ①     , 贯串全剧,构成了全剧剧情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剧作是把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作为剧中主要矛盾的。

    《人物谈》认为这种主要冲突的设立和表现,是非常艺术的。正因为周朴园在威逼繁漪吃药中,露出了那么狰狞的面目,所以才激起了她后来更大的反抗,而且使她觉得这种生活实在无法忍受,更非死命地拖住周萍不可。她愈是要拖住周萍,又愈使周萍恐惧、厌恶,愈使他要迅速摆脱。而在周朴园一面呢,看到她居然当着儿子的面也露出了反抗的意思,就觉得只有用更大的压力来对待她,只有用更强的警惕来防范她。而不知道    ②     , 都只是促使她更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地拖住周萍。结果反而使他的家庭更失平静,使他自己更失尊严。

    这两个人物,在矛盾冲突中,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来解决矛盾。但是对立双方各自的每一次动作,都刺激对方产生违背这方愿望的动作,其动作和效果总是不一致,    ③     , 而且这种反方向的发展,是必然的、自然的,从而推动冲突变得更为强烈,直至危机的爆发。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周萍被她拖住后,感到恐惧、厌恶,想要迅速摆脱她。”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四、写作(二选一作答,60分
  • 8. (2024高一上·萍乡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搭子”在年轻人中盛行。所谓“搭子”,是指陌生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临时性社交关系。从“饭搭子”“旅游搭子”到“考研搭子”“游戏搭子”……似乎“万物皆可搭”。年轻人钟爱“搭子”社交,主要是因为它在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淡化了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情感成本。

    这种新型社交模式的兴起,是对传统社交模式的打破与挑战,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担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阿里巴巴公益、达摩院举办的数学竞赛不设报名门槛,吸引了众多不同职业和背景的人参与。一位服装专业的中专生姜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比赛,并取得惊人的成绩。有报道说,她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经历了诸多挑战,资源有限、遇到难题会请教老师,但也坚持独立思考。她认为数学像朋友,给她带来喜怒哀乐。关于未来,她表示将在服装与数学之间努力平衡,同时她觉得自己与清华、北大等专业选手有差距,但也有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并且希望自己的数学爱好能持续下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